书城宗教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1168400000011

第11章 晒躯壳的人

工作的价值,在于结果,但更在于过程。做同一件事,有人觉得做得有意义,有人觉得做得没意义,其中有天壤之别。做不感兴趣的事所感觉的痛苦,仿佛置身于地狱中。正确的思想,会使任何工作都不再那么讨厌。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才不会成为生命的奴隶。

有位孤独者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委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

一位僧人从此经过,好奇地问道:“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如此难得的季节,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而在这里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孤独者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孤独者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你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还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僧人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

“找绳子干吗?”孤独者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死?”孤独者惊诧道。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逻辑吗?”

孤独者无言以对。

“兰生幽谷,不为无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挂中天,不因暂满还缺而不自圆;桃李灼灼,不因秋节将至而不开花;江水奔腾,不以一去不返而拒东流。更何况是人呢?”僧人说完,拂袖而去。

下一个故事讲的是尚书前去拜见景岑禅师,一番问候之后,尚书开口问道:“本性是什么?”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景岑禅师不禁想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看到一个孕妇背着一只竹箩走过,她衣着破旧,脚上落满土垢,竹箩好像很重,压得她直不起腰来。她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揽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赶路。景岑禅师本以为这样沉重的生活一定会让她不堪重负的,可是她的脸上明明挂着像明月一样温婉的笑容。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了生活辛苦奔劳,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寻求的是什么,所以她不但没有觉得劳苦,反而感到十分快乐。

想到这里,景岑禅师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本性。看着眼前的尚书,禅师开口叫唤:“尚书!”

尚书双手一揖:“是!”

景岑禅师摇摇头说道:“回答我的只是一个躯壳,而不是一个清明的生命。”

尚书低头想了想,眼中云雾迷茫:“只有躯壳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话呀!清明的生命哪里来的口舌?”

景岑禅师点点头:“是否回答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自己觉悟。要明白自己的目标,不要弄错了人生的意义。弄错了生活方式,必然会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奴隶!

一年夏天,怀德大师到南方的一个小镇去云游宣扬佛法。这天是个集市日,当地农民都拿着自己的物产到集市上交易。

怀德大师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卖柠檬,两角钱一个。

老太太的生意显然不太好,一上午也没卖出去几个。怀德大师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他掏出一些钱,打算把老太太的柠檬全部买下来,以便使她能“高高兴兴地早些回家”。

当怀德大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太太的时候,老太太的话却使他大吃一惊:“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卖什么?”

渐调渐伏息奔驰,

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

牧童终日自忘疲。

——《受制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