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1168400000010

第10章 绕过思维的弯路

我们习惯于那种思维的定式,遇到问题喜欢钻牛角尖,从来不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这使我们走了多少的弯路。一心为人们着想的人,生前受人爱戴,死后有人怀念,这就是永生啊!

年少时梦窗国师千里迢迢来到京都一山禅师这里参学。有一天梦窗来到方丈室请示道:“弟子大事未明,请求师父指点!”

一山禅师神情严峻地回答:“我宗门无言句,也无一法与人。”

梦窗再三恳求道:“请和尚慈悲方便。”

一山更加威严地说:“我无方便亦无慈悲。”

如此多次请示,仍得不到一山禅师的任何开示,梦窗心想:既然与禅师无缘,长此下去也无法开悟。于是忍泪辞别一山门下又到万寿寺叩参佛国禅师。

不承想在佛国禅师座下却遭到更无情的棒打。这对殷殷求道的梦窗实在是一大打击,他伤心地对佛国禅师发誓道:“弟子若不到大休歇之地绝不再来见禅师。”然后便辞别了佛国禅师,夜以继日地专与大自然做心灵问答。

一日,梦窗坐在庭前树下心中无牵无挂,这样不知不觉到了深夜。

梦窗进庵房上床睡觉时,因为将虚空之处误认为墙壁,糊里糊涂跌了下来。

在跌倒的一刹那梦窗不觉失笑出声,豁然大悟,脱口作了一偈:“多年掘地觅青天,添得重重碍膺物;一夜暗中扬碌砖,等闲击碎虚空骨。”

梦窗心眼洞明之后,怀着感恩之情去会见一山禅师和佛国禅师,呈上自己所见。佛国大为称赞,立刻为他印证说:“你已经参得祖师密意,今后要善自护持!”

有一天,佛陀带弟子们坐船。当船行到湖中央时,他问其中一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

有个弟子争着回答:“是意念。”

佛陀满意地点点头:“那么,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还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个小孩子的模样,那又是什么?”

弟子一脸困惑,答不出来。

“还有,不前进也不后退,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始终漂浮在一个定点。谁能告诉我,这又是什么?”

弟子们全都愣住了,面面相觑。

“答案都是意念。它们是意念的三种表现,换个角度来看,也可比喻成三种人生。”佛陀望着聚精会神的弟子,继续解释,“第一种是积极奋斗的人生:当一个人不断力争上游,对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和信心时,他的心灵就不受时空的限制,他就好比是一只射出的箭,总有一天会超越光速,驾驭于万物之上。第二种是懒惰的人生:他永远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捡拾他人丢弃的东西,这种人注定会被遗忘。第三种是醉生梦死的人生:当一个人放弃努力、苟且偷生时,他的命运是冰冻的,没有任何机会来敲门,不快乐也无所谓痛苦;这是一个注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壳漂浮于海底,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也不在梦境里……”

蝉翼堪为重,

流水实在轻。

风雨不知病,

何故恨春风。

——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