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1168400000009

第9章 找到生活中的天然随性

禅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对印度佛教教义的一种改写,其中包含着超脱的人生智慧和现实的人生热情。重要的是:人们不能执著于其中的说法,不能固执于个别的言辞,而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寻得一份真意和随性。

有一次,大学士黄山谷去拜访祖心禅师,见禅师日日轻松安稳,处处安详自在,黄山谷总觉得禅师有独特的处世秘诀未曾传授。

一日,他们一起走在山坡上,大路两旁开满了各种鲜花,姹紫嫣红,散发着香气。

祖心禅师就问黄山谷:“你闻到花香了吗?”

黄山谷望了望两旁盛放的栀子、茉莉、百合,再望望崖顶寺院周围满满绽放的桂花,忍不住称赞:“当然闻到了,太香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们爬到一个小山峰上,放眼望去,只见群山起伏,连绵不绝,白云缠绕,晚霞夕阳。

祖心禅师就又问黄山谷:“你看到这美景了吗?”

黄山谷称赞道:“此景犹如仙境,让人流连忘返啊。”

祖心禅师点点头,笑着说:“你同我一样闻到了花香,见到了美景,所以我并没有对你隐瞒什么呀!”

黄山谷一怔,顿时醒悟过来。

处世秘诀,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方法和本领,而是眼前每一时刻的洒脱,和当下每一地方的自在。如果终日为一些俗念所负累,只会两眼不见、两耳不闻。闻不到美妙的花香,看不见动人的美景,领悟不到处世秘诀。

《百喻经》记载了一则猎人赠予四个商人的儿子猎物的故事:

梵授王统治的波罗奈国,有四个富商。他们各有一个儿子,都长得风流倜傥,且喜结伴而行,共闯江湖。

有一天,四位商人之子又一起出城,途中坐在路边休息,互相交谈自己近来的所见所闻。这时,有一位猎人打猎回来,车上装了许多猎物,其中光鹿就不少。猎人驾着马车疾驰而来,准备进城卖掉这些猎物。

四个年轻人看到满载猎物的马车驶来,其中一个迅速从地上站起来,说道:“我向猎人要块肉去。”话音刚落,他已经走到马车前,很不礼貌地说:“喂,大猎人,快点割块肉给我!”猎人见这个年轻人如此傲慢无礼,便不卑不亢地回答:“向人索要东西,怎么能以这样的口气呢?要和气换和气才对呀!我不会拒绝你的要求,但是按照你的言辞来决定给你哪一块肉。”说完这番话,猎人便念了一首禅语:

公子索要肉,

出言欠和逊。

按君言粗鲁,

只配得筋骨。

第一位商人的儿子拿着猎人给他的鹿骨,悻悻地退回原来坐的地方。第二位商人的儿子也站了起来,说道:“我也向猎人要肉。”他来到猎人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哥,能给我一块肉吗?”猎人笑着说:“当然可以。我也会按照你的言辞来决定给你哪一块肉。”接着,猎人扶着把手,也念了一首禅语:

人说尘世中,

兄弟手足情。

按君言辞和,

送君鹿腿肉。

第二位商人的儿子拿着猎人给他的鹿腿,高兴地回到路边。第三位商人的儿子也站起来,说道:“你们都向猎人要了肉,我也去。”他来到猎人面前,满脸笑容,用温和、尊重的语调说道:“老爹,请给我一块肉好吗?”猎人也报以一笑,很爽快地说:“我会按照你的言辞决定给你哪一块肉的。”说完这话,他又念了禅语:

儿呼一声爹,

为父心头颤。

按君言辞敬,

赠君心头肉。

第三位商人的儿子拿着猎人给他的鹿心,愉快地回到年轻的朋友身旁。第四位商人的儿子迎着他站起身来,说道:“我也去向猎人要肉。”他来到猎人面前,含着亲切的微笑,诚恳而又尊敬地说:“朋友打猎辛苦了。能否赏我一块肉?”猎人也礼貌地微微颔首,潇洒地说:“没问题,朋友。我将会按照你的言辞来决定给你哪一块肉的。”说罢,他第四次念起禅语:

村中若无友,

犹孤居森林。

按君言辞美,

赠君倾我车。

猎人恐怕年轻人没听清楚,再次强调:“朋友,上车来吧!我要将这整车猎物都送到你家里去。”第四位商人的儿子也不客气,让猎人驾车把满车鹿肉送回自己家。他吩咐仆人卸下肉后,让厨子马上烹煮,热情招待猎人。他们边饮酒边交谈,吃喝了整整一夜,尽兴而散。

每个人有不同的修养和处世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真诚换取真诚,尊敬赢得尊敬。

两位很虔诚、很友好的教徒结伴前往遥远的圣山去朝圣。当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风尘仆仆地来到圣山时,非常感动,于是告诉他们说:“我要满足你们一个心愿。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就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就不要许愿了,因为你可以得到那个愿望的两倍!”

这时一个信徒在心里打起小算盘:“太好了,我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但是,我不能先许愿,凭什么你能得到两倍的愿望?”

另一个信徒也暗自思忖:“要坚持住,一定要让他先许愿!”

于是,两位教徒先是“谦让”,接着开始推来推去,最后竟发展成恶语相加、拳脚相向了。

吃了大亏的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他的一只眼睛瞎掉了,而他的伙伴立即瞎掉了两只眼睛。

如果你对他人总是怀有善意的念头,那么你终将得到善意的回报;如果你对他人怀有恶意,那么“恶念必将得到恶果”,你终究会加倍地得到恶果。这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人际交往的法则。

实施上,合作制胜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存之道,为什么故事当中的两位信徒不将得到的东西再行分配,一人一半呢?

世上总有那么多愚蠢的世人,总是斤斤计较于自己分到的饼有没有别人的多,而忽略了如何与别人联合起来获得更多的饼。

南泉水牯自天然,

随分些些任变迁。

大笑一声天地窄,

更无尽法与人传。

——月林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