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十八篇
1171200000106

第106章 史学(8)

其实“道学”一传,可改称“党锢”。蔡京立《元祐党人碑》,韩侂胄禁伪学(当时士子应试,须先声明与伪学无关),程、朱皆在党禁之内,可不必分儒林、道学也。《明史》有《阉党传》,载刘瑾之党焦芳,魏忠贤之党魏广微等,皆阉官爪牙,交煽毒焰者。若入《宦者传》,则实非宦者。若入《奸臣传》,则不足名之曰奸臣。号曰“阉党”,亦无可奈何者也。王敦、桓温诸人,逆迹昭著,《晋书》置诸最后,示外之于晋。《新唐书》分《叛臣》、《逆臣》为二,自称王号不奉朝命者曰“叛臣”,称兵犯阙者曰“逆臣”。

《明史》记民间揭竿而起如张献忠、李自成辈,为《流寇列传》,此亦无可奈何者也(汉之黄巾无列传。唐之黄巢入《逆臣传》。张、李等未受朝官,不当入《逆臣传》而又不能无传,故曰无可奈何也)。前史于域外诸国,皆为列传,如《匈奴传》、《西域传》是。明之土司,在中国境内,不能与外国等视,《明史》因增《土司传》。凡此,皆增补之得当者也。

史传诸体,应增即增,不必限于前例。今若重修清史,应增“幕友”、“货殖”二传。前代虽有参军一职,实系军府僚属,与清代布衣参地方官之幕者不同(明代只有军幕,职掌奏启文移,无所谓刑名钱榖。至清则地方官多有之)。其始满人出任地方官者,于例案一无所知,不得不延幕友以为辅佐。其后虽非满人,亦延聘幕友。

浙江巡抚李卫幕中有邬先生者,雍正曾予密谕,其势焰可以想见,此文幕也。至于军幕,如明季徐文长之参胡宗宪幕,不过筦书记而已。清之军幕则不然。左宗棠初亦为幕友,靳辅幕中有陈潢,皆参与帷幄,自露头角者也。至货殖列传,则清末富商大贾,每足以左右国家财政。列之于策,亦足以使后来者觇国政焉。

编年史

乙部之书,编年与正史并重。《史记》以前,《春秋》为编年之史。《竹书纪年》虽六国人作,亦编年类也。盖史体至汉而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史之外(晋时以《史》、《汉》、《汉记》为三史,人多习之),又有荀悦《汉纪》(悦与彧、攸同宗,不附曹操,以建安十四年卒)。悦书奉诏而作。献帝以《班书》文繁难省,令悦依《左氏传》为《汉纪》三十篇,则编年体也。

其后有袁宏《后汉记》、孙盛《魏氏春秋》、《晋阳秋》(不称“春秋”者,避简文宣太后讳也)、习凿齿《汉晋春秋》。六朝人衍其绪余者,不可悉举。至司马温公之《资治通鉴》而集其大成。踵其后者,有李焘之《通鉴长编》,李心传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陈之《通鉴续编》。《长编》纪北宋一代之事,上接《通鉴》。《要录》述高宗一朝之事,与《长编》相接。至陈《通鉴续编》,体例不纯,有自为笔削处,当厕诸《通鉴》、《纲目》之间。明薛应作《宋元通鉴》,清徐乾学作《通鉴后编》,毕沅作《续通鉴》,夏燮作《明通鉴》,其体例皆法《左氏传》,而不法《春秋经》,其兼法《春秋》而意存笔削者,则文中子《元经》、朱晦庵《纲目》是已。

自明以来,作史者喜学《纲目》,清有《通鉴辑览》亦属《纲目》一类,而与《通鉴》体例不同。徐鼒《小腆纪年》,亦效法《纲目》,盖《通鉴》准则《汉纪》,虽有褒贬,无自存笔削之意,与沾沾以袞钺自喜者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