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茶文化与茶艺
1176300000030

第30章 技能训练(2)

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起源于中国明代,最早为福建武夷山一带发明的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商人第一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正山小种”,18世纪中叶中国红茶制法传到印度、斯里兰卡。近200年来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生产红茶,年产量200万吨,主销欧、美、澳及中东国家,主要有红碎茶、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中国有12个省先后生产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

1)滇红

滇红产于云南凤庆、勐海、临沧、双江、云县、昌宁等县。滇红包括滇红工夫和滇红碎茶。

滇红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制成,一般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三叶。工夫红茶初制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红碎茶初制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肥硕,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多;内质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收敛性,汤色红艳,叶底红匀嫩亮。CTC红碎茶外形颗粒重实、匀齐、纯净,色泽油润,内质香气甜醇,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叶底红匀明亮。

2)闽红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以政和县为主;坦洋工夫产于福建省福安、拓荣、寿宁、周宁、霞浦等县(市);白琳工夫产于福建省福鼎县。三大工夫均创制于清代后期,为历史名茶。

政和工夫按品种分为大茶和小茶。大茶是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闽红三大工夫茶的上品。小茶是用小叶种茶树鲜叶制成。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原先都是采用当地种植的群体种茶树鲜叶制成,后来推广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等茶树良种,制作工夫红茶。闽红工夫茶开采期在4月上中旬,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三叶。进厂鲜叶要分级摊放,按级付制。初制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初制成的红毛茶经过精制再销售或出口。三大工夫红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体,扬其毫多味浓之优点,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红亮。

坦洋工夫外形细长匀整,茶毫微显金黄,色泽乌润,内质香气高爽,滋味醉厚,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白琳工夫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香气鲜纯有毫香,滋味清鲜甘甜,汤色浅亮,叶底鲜红带黄。

3)南海CTC红碎茶

南海CTC红碎茶产于海南省安定县南海农场,创制于20世纪70年代。

南海CTC红碎茶以云南大叶种和海南当地大叶种鲜叶为原料,采摘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和拣梗等工序加工而成。由于在揉切工序中采用肯尼亚CTC生产线,先经过洛托凡挤揉,再通过3对CTC齿辊连切,使鲜叶迅速破碎,因而得名CTC红碎茶。南海CTC红碎茶色泽乌润、颗粒均匀,香气高锐持久,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滋味鲜爽浓厚强烈,叶底红匀鲜艳,加奶后香气醇和,汤色粉红,滋味浓厚强烈。

4)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主产于安徽省祁门县及毗邻的石台县、东至县、贵池市、黟县和黄山区(旧称太平县)等地,为历史名茶。

祁门红茶以槠叶群体种鲜叶为主要原料,采摘一芽二叶、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加工而成。加工分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成的红毛茶经过精制再销售或出口。祁门红茶条形紧细匀秀,锋苗毕露,色泽乌润;毫色金黄,入口醉和、味中有香、香中带甜,回味隽厚,具有特殊的类似玫瑰花的清新持久的甜香。

5)宜红

宜红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常德市的20多个县(市)。创制于19世纪中叶,为历史名茶。

宜红茶选用春、夏、秋三季的一芽二叶、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制成,以夏、秋季鲜叶为主。初制工艺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工艺:毛茶经复火后分本身路、长圆身路、轻身路、下身路。有切轧、筛分、风选、紧门(抖筛)、拣剔(机拣、电拣、手拣)、拼配等工序,正茶有1~7级和碎茶高、中、低档3个花色,片、末茶中、低档4个花色。宜红茶在中小叶种红茶中,条索细紧带金毫,色泽乌润,甜香高长,滋味浓醇,叶底红亮,尤其因多酚类和咖啡碱含量高,综合形成的“冷后浑”乳凝现象独具特色。

6)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创制于清代中叶,为历史名茶。

正山小种春茶于立夏开采,夏茶小暑前后采摘,一年采两季,春茶约占全年总量的85%。鲜叶标准为小开面三叶、四叶,不带毫芽,鲜叶较工夫红茶成熟,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少,糖及胡萝卜素含量较多,是形成小种红茶甜醇和香味的物质基础。加工方法独特,其传统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复揉—熏焙等工序制成毛茶。正山小种外形条索壮结,紧结圆直,不带芽毫,色泽乌黑油润,香高持久,微带松烟香气;汤色红艳浓厚,滋味甜醇回甘,具桂圆汤和蜜枣味,且带醇馥的烟香,活泼爽口;叶底肥厚红亮,带紫铜色。茶汤加奶后仍有较浓的茶香味,汤色粉红鲜艳。

3.乌龙茶的特性及著名品种

青茶创制于明末清初。青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以其特有的做青工艺,配合炒青、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干燥工艺,形成了其独特的品质风格,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新芳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叶底。青茶主产于福建、台湾和广东,以福建青茶历史最悠久,花色最丰富,品质也佳。青茶以其独特的品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1)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创制于清乾隆年间,为历史名茶。

安溪铁观音选用铁观音茶树品种的鲜叶制作而成,安溪一年四季皆可制茶。从4月底至5月初开采春茶,至10月上旬采秋茶。采摘驻芽三叶,俗称“开面采”。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或静置)—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干茶外形紧结沉重,色泽砂绿油润;内质香气馥郁、芬芳幽长,滋味醇厚甘鲜,汤色金黄明亮,饮之齿颊留香,甘润生津。香味具有独特的风格,俗称“观音韵”。

2)冻顶乌龙

冻顶乌龙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冻顶山,为新创名茶。

制造冻顶乌龙茶的品种以青心乌龙最优,台茶12号(金萱)、台茶13号(翠玉)等品质亦佳。以人工手采为主,一般于谷雨前后采对夹二叶、三叶茶青,一年中可采4~5次,春茶醇厚,冬茶香气扬,品质上乘;秋茶次之。加工过程包括日光萎凋(晒青)、室内静置及搅拌(凉青及作青)、炒青、揉捻、初干、布球揉捻(团揉)、干燥等工序,发酵程度15%~20%。冻顶乌龙茶制作时经布球揉捻,外观紧结成半球形,色泽墨绿,汤色金黄亮丽,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润,饮后味韵无穷,是香气、滋味并重的台湾特色茶。

3)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产于广东省潮安县,为历史名茶。

凤凰单丛茶选用凤凰水仙种的优异单株鲜叶制成,采摘标准以新梢形成对夹2~3叶为宜,采茶要求严格,清晨不采,雨天不采,太阳过强不采,一般是在晴天下午2:00~5:00采。加工分晒青、凉青、碰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风凰单丛茶品质极佳,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较挺直肥硕油润的外形特点,优雅清高浓郁的自然花香气,醇厚、爽口、回甘,特殊山韵蜜味的滋味,橙黄清澈明亮的汤色,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叶底,极耐冲泡的底力,构成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色、香、味内质特点。

4)黄金桂

黄金桂主产于福建省安溪一带,为新创名茶。

黄金桂选用黄棪茶树品种的鲜叶制作而成,黄金桂全年可采4~5季,春茶开采于4月上中旬,采摘标准为中开面2~4叶。初制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凉青—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干茶条索紧结卷曲,色泽黄绿油润,细秀匀整美观;内质香气高强清长,香型优雅,俗称“透天香”,滋味清醇鲜爽,汤色金黄明亮,叶底柔软黄绿明亮,红边鲜亮。

5)岭头单丛

岭头单丛产于广东省饶平县岭头村,为新创名茶。

岭头单丛茶采用岭头单丛种的鲜叶制成,当顶芽形成驻芽后3天采3~4叶嫩梢,适当嫩采。加工分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岭头单丛茶外形紧结尚直,色泽黄褐油润;内质自然花蜜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黄绿腹朱边,柔软明亮。

6)闽北水仙

闽北水仙产于闽北建瓯市、建阳市、南平市、顺昌等地。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为历史名茶。

闽北水仙选用水仙茶树品种的鲜叶加工而成,春、夏、秋各季皆可采制,采摘标准以顶芽形成驻芽后采3~4叶为宜。初制工艺流程: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烘干。干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叶端扭曲,色泽油润,俗称鳝皮黄;香气浓郁芬芳,具有兰花清香,汤色清澈显橙黄或橙红,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匀整,肥软明亮,叶缘部位有朱砂红边或红点。

水仙品种在闽北从发现到大量种植有100多年历史,原产地为建阳大湖,由于原生长地为“祝桃仙洞”,故名“祝仙”。当地“祝”与“水”同音,遂称为“水仙”。清末闽北水仙外销已达万担以上,主销中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及大洋洲、美国旧金山等地。如今外销产品有Y300、Y301、Y302、Y303、Y304等,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地。

7)闽北乌龙茶

闽北乌龙茶主产区分布于闽北建瓯市、建阳市、顺昌等地,为历史名茶。

闽北乌龙选用乌龙等茶树良种的鲜叶加工而成,春、夏、秋各季皆可采制,采摘标准以顶芽形成驻芽后采3~4叶为宜。初制工艺流程: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烘干。成品茶感官品质要求外形条索紧细重实,叶端扭曲,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高细长,滋味醇厚带鲜爽,入口爽适,汤色清澈呈金黄色;叶底柔软,肥厚匀整,绿叶红边。

外销茶产品有L300、L301、L302等,主要销往东南亚、日本等地区。

8)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产于福建省永春县,为新创名茶。

永春一年四季皆可生产茶,春茶开采于4月中旬,秋冬茶于11月结束。永春佛手挑选用佛手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是驻芽2、3叶,初制工艺基本流程为鲜叶采摘—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足火。干茶外形条索肥壮紧卷圆结重实,色泽青褐乌油润;内质香气浓长,品种特征香显,滋味醇甘厚,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柔软,叶张圆而大。

9)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为历史名茶。

武夷茶区春茶于立夏前3~5天开采,采摘鲜叶以中开面至大开面2~3叶为宜,采摘优质名丛或品种有特殊要求:雨天不采,露水叶不采,烈日不采,前一天下大雨不采。当天最佳采摘时间在上午9:00—11:00,下午14:00—17:00次之。茶青要严格分开,不同名丛、不同品种、不同岩、不同批均需分开,有专职师傅负责处理,分别付制,不得混淆。焙制工序分晒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五大部分。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较为精细,可分为萎调(日光、加温)—凉青—摇青与做手—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扇簸—凉索(摊凉)—毛拣—足火—团包—炖火等工序。成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色泽油润带宝光。内质香气馥郁隽永,具有特殊的“岩韵”,滋味醇厚回甘,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柔软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浅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5次以上,可谓岩骨花香。

4.白茶的特性及著名品种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的珍品,白茶生产历史悠久。传统白茶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如银似雪。白茶产区小,产量少,主产于福建和台湾,年产量500吨左右,产品主销中国港、澳地区,东南亚和西欧各国也有一定销量,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等。

白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祛暑等功效。白茶外形美观素雅,海外侨胞视之为珍品;西欧国家茶叶常以白茶拼配点缀,以提高茶叶价格。

1)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省福鼎县与政和县,创制于清代中期,为历史名茶。

白毫银针选用福鼎大白毫、政和大白茶的春季茶树嫩芽制作而成,茶树新芽抽出时,留下鱼叶,摘下肥壮单芽付制,也有采一芽一叶置室内“剥针”。采摘标准要求严格,凡雨露水芽,风伤、虫蛀芽、开心、空心芽、病芽、弱芽、紫色芽均不宜采用。其初制工艺流程分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加工时以晴天,尤其是凉爽干燥的气候所制的银针品质最佳。白毫银针外形芽针肥壮,满披白毫,色泽银亮;内质香气清鲜,毫味鲜甜,滋味鲜爽微甜,汤色清澈明亮,呈浅杏黄色,叶底芽头肥壮,明亮匀整。氨基酸含量高,两倍于白牡丹。茶性寒凉,有退热降火、解毒之功,被视为治疗麻疹良药。

2)白牡丹

白牡丹产于福建省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始创于清末,为历史名茶。

白牡丹选用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和水仙品种的一芽二叶制成,一年可采三季。春茶于清明前后开采,夏茶于芒种前后开采,秋茶于大暑至处暑开采,品质以春茶为优。鲜叶要求三白,即芽、第一、二叶均披白色茸毛,芽梢肥壮,嫩度好。传统制法特异,初制分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工序间无明显界限,不炒不揉,鲜叶随着萎凋过程失水,外形与内含物产生缓慢而有控制的变化,逐步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由于自然萎凋时间长,萎凋中环境条件多变,要严格控制开筛、并筛程序,以形成芽叶连梗、形态自然素雅,呈花朵形,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杏黄清淡明亮,香味清和毫味显;叶底叶质肥嫩、色泽浅灰,叶脉微红的品质特点。

白茶性清凉,可退热降火、祛暑,有治病之功效。

5.黄茶的特性及著名品种

黄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闷黄技术,干茶黄亮,黄汤黄叶,故名黄茶。黄茶生产历史悠久,主产湖南、四川、安徽、浙江、湖北和广东等省,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种。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针、蒙顶黄芽;黄小芽主要有北港毛尖、沩山毛尖等;黄大茶有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大茶和广东大叶青等。黄茶主要满足国内消费市场。

1)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城西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为历史名茶。

君山银针选用没有开叶的肥壮嫩芽制成,一般于清明节前3天开采,芽头要求长约25~30毫米,芽蒂长约2毫米,且雨天、露水芽、紫色芽、空心芽、开口芽、冻伤芽、虫伤芽、瘦弱芽、过长过短芽不采,即所谓“九不采”。制茶工艺分杀青、摊放、初烘、初包、复烘、摊放、复包、干燥等工序。

君山银针品质特点为外形芽头壮实挺直,白毫显露,茶芽大小长短均匀,形如银针,芽身金黄,享有“金镶玉”之誉;冲泡时,叶尖向水面悬空竖立,恰似群笋破土而出,又如刀枪林立,茶影汤色交相辉映,蔚成趣观,继而又徐徐下沉,随冲泡次数而三起三落;茶汤色泽杏黄明澈,入口滋味甘醇,香气清鲜,叶底明亮。

2)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为历史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