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1215900000025

第25章 道教与基督教的自然生态思想(8)

道教“十洲三岛”有极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动植物种类繁多。晚唐道士杜光庭在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的基础上著有《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在杜光庭的笔下,洞天福地一派绮丽风光,“或瑶池翠沼流注于四隅,或珠树琼林扶疏于其上,神凤飞虬之所产,天麟泽马之所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道藏》第11册,第55页。这是道人们神奇想象世界的产物,也是信道者对人间美好人居环境的追求。这些理想仙境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这里环境幽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名山,不仅有秀美的自然景观,而且都有茂盛的林木花草和清泉秀水,更是各种禽兽等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张继禹主编《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兼论道教济世贵生思想》,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184页。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审视,道教的洞天具有近乎完美的生态结构。“几乎所有有关洞天福地文献提到的洞天,其自然环境都一无例外是异香芬芳,绿树成行,井泉甘美,气候宜人,灵凤翱翔,神龙飞舞,五灾不侵,百病不生。”张广保:《唐以前道教洞天福地思想研究——从生态学视角》,载郭武主编《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12页。这是一种极具自然而又理想的生存环境,也是道教的神仙所居之处,而且道教认为在这样自然环境极其美好的环境下可以通过修炼而得道成仙。如《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谈及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时,对环列的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进行了详细描述。作者特别注意描写其自然景色,称天柱峰“晨夕见日月之降升,常有彩云密覆其岭,峰顶东西长七丈,南北阔九尺,四维皆石脊如金银之色,地产异草,细叶延蔓,四时弗凋”《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上,《道藏》第19册,第648页。正是这种自然山川之美吸引了无数追求生命超越的信道者前来“修真炼性”,而信道者的活动又给洞天福地增添了人文的内容,它是自然生态的一种朴素延伸。所以《武当福地总真集·跋》说:“自有宇宙,则有山川。然洞天福地表于宇宙间,则未有不因人而重者。故南障以匡俗所庐而易其名,天台以桐柏所治而新其号。山有仙则名,信矣!”《武当福地总真集·跋》,《道藏》第19册,第668页。洞天福地中人的生活是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洞天福地的时间系统、空间系统与凡俗也是不同的。从道教中的“壶天”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洞天福地空间模式的特异之处。一壶虽小,却可以包揽茫茫宇宙。洞天福地的时间流逝缓慢,不仅体现出仙凡之间的差异,而且也说明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参见詹石窗:《道教文化五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5-378页。对于道教“洞天福地”的特点,张继禹在其所编的《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兼论道教济世贵生思想》中作了概括;张广保所撰《唐以前道教洞天福地思想研究——从生态学视角》对道教洞天福地的类型和生态构造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张广保:《唐以前道教洞天福地思想研究——从生态学视角》,载郭武主编《道教教义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85-321页。;乐爱国在其《道教生态学》中也认为道教的“洞天福地”观念反映出道教对于生存环境的重视以及对于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乐爱国:《道教生态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

基督教认为在末日审判后,上帝将“一切都更新了”《圣经·启示录》21:5。他原来的创造要被这个“新天新地”所取代。由于上帝的爱和恩典,通过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为人类赎罪,恢复了人与神的正常关系,预示人类必将恢复乐园,进入一个“新天新地”。《圣经》中“新天新地”又称“神的国”、“天国”。经过末日审判,信仰上帝并遵从上帝诫命的人将永远生活在天国里享福,而不信上帝并受其惩罚的人将被放入地狱(烧着硫磺的火湖)受苦,即“不义的,叫他仍旧不义;污秽的,叫他仍旧污秽;为义的,叫他仍旧为义;圣洁的,叫他仍旧圣洁”《圣经·启示录》22:11。在“新天新地”中,上帝要亲自住在世界:“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圣经·启示录》21:3。先知以赛亚盼望中的新创造再次出现参见《圣经·以赛亚书》65:17-25。上帝要亲自安慰人类和万物,“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圣经·启示录》21:4。上帝的启示要直接临到所有的受造物,无须再有媒介,这是因为宇宙万物都同得救赎了。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新天新地”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动植物与人类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比和谐的关系。上帝创造的动物不再互相残杀,而是一起吃草:“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圣经·以赛亚书》65:25。《以西结书》也说上帝栽有“佳美的香柏树,各类飞鸟都必宿在其下,就是宿在枝子的荫下”《圣经·以西结书》17:23。

新天新地也是一个人、社会、自然和谐的理想境地,是一个人类与万物同得救赎以后的祥和、安乐的世界,在这里,没有伤害,也没有邪恶,有的是公义、爱、喜乐、永久的和平和永恒的生命,所有的被造物都要分享上帝的荣耀。“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圣经·以西结书》17:23。人们“永远欢喜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号的声音”,人民安居乐业。《罗马书》也强调:“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圣经·罗马书》14:17。“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藉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圣经·罗马书》15:13。新天新地也是与神合一的理想状态,是所有生命的意义与目的。进入“新天新地”的人已是出死入生,他们幸福快乐,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灾难、痛苦,人与万物各得其所,与神同在,共享幸福欢乐。正如《启示录》所说:“他们不再饥、不再渴,日头和炎热也必不伤害他们。”《圣经·启示录》7:16。“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圣经·启示录》21:4。大地将成为上帝的居所,所有的福气、希望、快乐、理想……都将实现于大地上。就如主祷文所说:上帝的旨意将要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意思即是上帝的统治将出现于大地上。最高层次的和谐既包含自然界的和谐,也包含个人和社会的和谐。这正是基督徒对“上帝之国”——一个公正的、和平的、和谐一致的世界的基本期待。但是,基督教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天国,“日有日的荣光,月有月的荣光,星有星的荣光。这星和那星的荣光也有分别。死人复活也是这样”《圣经·哥林多前书》15:41-42。

道教的“洞天福地”和基督教的“新天新地”的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

首先,作为神圣空间,道教的“洞天福地”体现的自然属性较多,而基督教的“新天新地”体现的社会属性较多。道教基于中国古代对山的崇拜以及大地为母的思想,山处于母体之中,人在自然之中,其洞天福地多位于名山胜境,是存在于人间的仙境,它充分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天地人三合相通的思想。道教“洞天福地”与“新天新地”的这一区别实是道教重现世、向往尘世幸福与基督教重来世、更重精神生命的具体反映。葛洪就承认神仙道教修炼长生之术的目的源于对现实世界幸福生活的追求。他说:“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于速登天乎?”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3页。基督教的“新天新地”意味着一种新而公义的秩序的重新建立。这个新世界的象征是“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圣经·以赛亚书》40:4。在《新约》中,耶稣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提到了上帝的国度。他论到国度在以前就已经存在,他说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所有的先知,都在国度之内。显然这国度就曾存在历史之中。他论到国度是现在的事,他说:“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心里”或作“中间”)。”《圣经·路加福音》17:21。以上帝的国是此时此地现存的实体。他也论到将来的天国,因他在教导人的祷文中,祈求国度的来临。对于耶稣基督的天国教训,《圣经》学者在诠释耶稣基督所说“天国”的意义时,意见不一。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种解释:一是天国已经来临且实现了;二是天国尚未来临,它是末世时才会临到;三是天国已经来了,但尚未完全实现,要到末日时,天国才会完全实现。尽管这三种说法都有其《圣经》的根据,但这三种有关天国的说法都与末世论有关参见谷寒松、廖勇祥:《基督信仰中的生态神学:天地人合一》,台湾光启出版社1994年版,第343页。根据威廉·巴克莱《新约圣经注释》,上帝的国是上帝的旨意可以像天上那样完全地实行在地上的一个社会。历史中任何一位完全实行上帝旨意的人已在这国度之内;现在若有人完全实行上帝的旨意,就是在这国度之内;由于这世界与上帝旨意完全普遍的实行相差甚远,故国度的成全还在将来,所以他仍旧是我们必须祈求的对象。而要在这个国度里面,就要遵行上帝的旨意。这个国度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的国度,也是世界上最个人化的所在,它要求的是我的意志、我的心灵、我的生命的全部降服。惟有在我们各人从事如此的决定和降服时,这国度才能来到[英]威廉·巴克莱:《新约圣经注释》上卷,方大林、马明初等译,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1998年内部流通版,第136-137页。

在耶稣基督的末世论中,天国是上帝统治的地方,其中没有罪恶,没有黑暗,只有悔改而离弃罪恶者才有资格进天国参见《圣经·马太福音》4:17,《圣经·马可福音》1:15。因此,每个人是否进入天国,无论活人还是死人,届时都必须经过基督在世界末日进行的审判,他要“将义人和恶人最后分开。恶人要得他们罪恶永远的报应;主却要彰显他怜悯的荣耀,拯救他的子民,使他们完全享受永生”《改革宗信仰述略》(1902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682-683页。“世界的终结近了;末日基督要从天降临,叫死人从坟墓中复活得赏罚;他们要被分开,恶人受永刑,义人得永乐,这一次的审判是照公义的原则永远限定人或永在天堂,或永居地狱。”《新罕布什尔浸礼宗信仰宣言》(1833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650页。“义人要往永生里去,恶人要受无穷尽的刑罚。”《美国自由意志浸礼会信仰论文》(1871年),《历代基督教信条》,汤清编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5版,第660页。基督教认为,人的原罪是无法自救的,只有相信上帝和他派来的救世主耶稣基督,一切顺从上帝的安排,在末日审判时才能进入天堂,获得“永生”,这是上帝的爱和恩典的结果,否则在末日审判时就会被投入地狱。“天堂经常被基督徒解释为对人在尘世行善的一种奖赏,而地狱则是对人在这个世界作恶的惩罚。”KeithWard,EthicsandChristianity,London:Routledge,2002,p24820世纪英国神学家约翰·希克认为正是上帝对人的目的的实现(人性的全部可能性将在其中实现)构成了“天堂”。换言之,“天堂”所指的就是上帝对人的目的的实现,即人性的全部可能性的实现,是永恒的因而是无限的善境;而“地狱”也相应地不是指永恒的苦难(那是同上帝的权能和仁爱不相容的),而是指此生常常经历的涤罪性的受难之继续,它最终将导致更高的天堂之善何光沪:《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250-253页。而道教认为一个人是否成仙,主要靠个人的修持。

天国是上帝旨意实现的地方参见《圣经·马太福音》5:20,6:10。耶稣呼唤人类进入新的王国。在基督教看来,规范、规则与社会结构都是世俗世界的东西。结婚也只在这个世界是重要的,对于神的王国或者在那死后又复活的人的世界中,结婚是不重要的,“人从死里复活,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圣经·马可福音》12:25。不过,在基督教的末世论中,包含了对上帝重新创造的赞美,上帝重新的创造不仅包括人类,而且包括非人类生物CeliaDeane-DrummondandBronislawSzerszynski,Re-OderingNature:Theology,SocietyandtheNewGenetics,NewYork:T&TClarkLtd2003,p278。新天新地到来,所有的被造界都得到更新和永生,进入天、地、人之间永久和谐与平安的状态。

天国是一个充满喜乐的地方,天国是普世性的,它好比“面酵”的发酵能力参见《圣经·马太福音》13:33,《圣经·路加福音》13:20-21。以及芥菜种的成长力量能够普及于全世界参见《圣经·马太福音》13:31-32,《圣经·马可福音》4:30-32,《圣经·路加福音》13:18-19。;在天国中,上帝要容忍所有的人参见《圣经·马太福音》13:24-30。不难看出,耶稣基督教训的天国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在这个由上帝直接统治的天国中,一切被造物都充满了希望,都得享上帝的救恩,所有的被造物要分享上帝的荣耀。这个新天新地将在末日来到,让所有的一切都得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