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119

第119章 齐桓公好服紫

故事原文

齐桓公①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②。桓公患之,谓管仲③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④,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⑤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齐国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参见本书故事9注①、34注②。

②五素不得一紫:素,白色。五素不得一紫,五匹白布换不回一匹紫布。

③管仲:齐桓公的相。参见本书故事9注⑤。

④少却:稍稍退却。

⑤郎中:君王的侍从官。

故事大意

齐桓公爱好穿紫色的服装,导致齐国全国国人都穿起来了紫色的服装。在当时,用五匹白布也换不来一匹紫色的布。为此,齐桓公不安地对他的相管仲说:“我好穿紫色服装,使紫色的布很贵,全国老百姓好穿紫色服装的势头还在蔓延,我该怎么办才好呢?”管仲说:“你想制止人们好穿紫色服装的势头,何不从自己做起,自己试着不穿紫色服装。您应该向您的周围的人说:‘我嫌紫色臭。’对周围穿着紫颜色服装进来的人这么说:‘请稍退后一步,我嫌紫颜色味道不好。’”齐桓公说:“好。”这样,在当天桓公的侍从们就没有人再穿紫色服装的了;第二天,国内也没有人再穿紫色服装的了;到第三天,在齐国,在整个境内没有人再穿紫色的服装。

读后感

这则故事所示的现象,现实生活中也很多。列举两则,一次召开国际性的领导人会议,在会上,我国领导人以及与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穿了唐装,此后,在我国就有不少人也学着穿起唐装;上世纪60年代,我国领导人偕夫人出访他国,夫人穿旗袍,立即引起当时我国妇女仿效穿了旗袍。

还有这样的一则传说故事,说某个国家有人写了一本小说,这位作者为了宣传自己作品,寄给该国国家领导人一本,再找一家媒体作宣传,说国家领导人准备看我的书,这样引起了一些人兴趣,人们购买该书。之后该作者又了解到,该国国家领导人确实看了一眼该书,这位作者又在媒体上做宣传,说国家领导人看了我的书,再次诱导众多人买该书。后来该作者又了解到该国国家领导人看了一眼该书后把它扔了,该作者对此事又利用媒体作宣传,又引起广大读者好奇: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说该书写得不好,为什么把该书扔了,又买该书,结果该书获畅销。

齐桓公好紫,全国人服紫;齐桓公不穿紫,国人皆不穿紫。这叫领导的示范效应。

这则故事有现实价值。它告诉我们,当君主的、当领导人的,你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有示范性,影响着你的百姓、你的下属、你的员工。对于你的言语、举止、行为,务必注意。

现代领导学告诉我们,领导要领导好部下,靠指挥、靠正确的决策等,这无疑是正确的、重要的,这叫有形领导、实实在在的领导。但是,还有另一种领导,却更重要,那就是无形领导、不见领导行为的领导,领导人用自己的个人品德、风范、修养、谈吐、举止、作风、行为等作领导,以此影响下属、员工去工作、去处事、去待物。在本故事中,齐桓公没有发任何号令、任何指示、任何文件,却用自己服饰的更换,就改变了全国人民的衣着习惯,领导人的个人品德的影响作用有多大!

我们提倡后一种领导,用自己的个人品德、修养、行为等实施你的领导,例如模范地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做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事,以此对你的下属、员工施展影响。

韩非在讲了这则故事后,紧后又讲了一个“一曰”的故事。故事所讲的内容同本故事所讲的基本一样,只是在故事中引用了一句《诗》的话:“不躬不亲,庶民不信”。意思是,君主要是不亲自躬行,老百性是不会相信你的。《诗》的话讲得甚好甚对,管理者务必用良好的言与行,“躬之”,“亲之”,借此搞好整个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