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121

第121章 蠢“仁”败阵

故事原文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①上。宋人既成列②矣,楚人未及济③。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④:“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⑤,不擒二毛⑥,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⑦,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⑧,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⑨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襄公,春秋宋国的君主。与楚人战,宋攻郑,郑求助于楚,楚成王杀向宋,于是出现宋楚争霸之战。涿谷,宋国地名,在泓水附近。这句话的意思是,宋襄公与楚成王在涿谷那个地方交战。

②成列:摆好阵势。

③济:过河。

④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右司马,官名,掌管军事和军事赋税方面的事。购强,人名。趋,快步走。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右司马购强快步走了过来劝宋襄公说。

⑤不重伤:不二次伤人。

⑥擒二毛:二毛,指有两种颜色毛发的人,即胡须花白的老人。擒二毛:擒拿胡须花白的老人。

⑦阨(è饿):通“厄”,困厄。

⑧腹心不完:腹心,人腹,人心,意思是指人的根本,这里是一种借代,借用到国家上。腹心不完,国家的根本利益得不到保全。

⑨撰(zhuàn转):构成。

故事大意

宋襄公与楚人交战于涿谷。宋的队伍已摆列整齐,楚人尚未过河。右司马购强向宋襄公建议:“敌人楚的兵多,我宋的兵少,乘楚人尚未过河完毕,还没有摆好作战阵势时,我击之,敌人必败。”襄公回答说:“不可,我听有圣道的人说,不伤害二次负伤的人,不擒拿胡须花白的老人,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困,不打没有列好阵的队伍。现在,楚人尚未过河完毕,你去打他,有损仁义。待楚人过河完毕并摆好了阵势后再击鼓击他。”右司马说:“这样做,君是不爱惜宋国百姓,不顾宋的根本利益,只追求一个虚假的道义名信罢了。”襄公命令购强立即返回到队伍里去,不然按军法处置。右司马返列。楚军已摆好阵势了,襄公命击鼓。结果宋军大败,襄公腿受伤,三日后死去。

读后感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历史书有记载,叫泓水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攻郑,郑是楚的依附国,郑求助于楚,楚为救郑发兵攻宋。宋襄公回师与楚战。宋在泓水河的北岸已摆好了作战阵势,但宋襄公坚持“不鼓不成列”,导致丧失了作战的有利时机,致败,宋襄公也一命呜呼。

这是一个有名的失败战例,说明打仗不能靠“仁义”去打。宋襄公的“仁义”是蠢猪式的,靠这种“蠢猪式仁义”去打仗焉有不败之理。关于这,毛泽东也有文章批评宋襄公的这种做法。

按孙子的说法,“兵者,国家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是轻视不得的。关于这,购强的观点是符合孙子思想的。购强认为兵是属于“爱宋民”、“完腹心”问题,不能“特为义”。可惜,宋襄公不听,遭到了惨败。

战争,双方呈敌我关系,以你死我活为战争追求,无所谓仁义不仁义问题。兵,为取胜,什么招都可以使,如“诡”、“诈”,还有诡道十二法等等说法呢!哪有仁义一说?你对敌人讲仁义,谁给你的人民讲仁义?对敌人讲仁义,就是对人民讲强暴、讲残忍、讲死亡。

宋襄公的失败证实了上述道理的正确性。宋襄公对敌人是讲了仁义了,但却重重地失败了,宋的士兵大量伤亡,宋国的人民大量地家破人亡,连宋襄公本人的小命也赴了黄泉,这仁义有什么用处?诚如韩非在讲完本故事后所说的那样,“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

当然,在自己的国家里,在自己的队伍里,在人民内部里,是一定要讲仁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