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16

第16章 逐利而为

故事原文

王良①爱马,越王勾践爱人②,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③,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④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⑤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⑥也,利在人之死也。(《备内》)

注释

①王良:也称王於期,子期,邮无恤。春秋末期晋国人,善驾驭马,给赵襄子、赵简子驾车。

②勾践爱人:勾践,战国初期越国国君,在他被吴国击败后,奋发图强,采用很多策略争取民心,积极准备再战,所以有“爱人”之说。他在越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

③含人之血:口含病人的血。

④舆人:制造车子的人。

⑤夭死:夭折而死,早死。

⑥憎人:憎恨人。

故事大意

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老百姓,前者是为了使马跑得快,后者是为了老百姓能为国家而战。从医的吮吸伤者的脓与血,并不是伤者是医者的骨肉亲人,是因为利在起作用。制造马车的人造车,期盼人们富贵;木匠做棺材,期盼人死。这并不是说,制造马车的人仁慈,木匠心坏。而是,人不富贵他们就买不起好车;人不死,木匠的棺材怎么能卖得出去,木匠不是在憎恨别人,而是利益驱使他们有这样的想法。

读后感

本则实际不是故事,因为它没有人物,没有情节,却是议论。因为这个议论很有见地,见有的书上也有把它列为故事看待的,所以我也把它择录在这里。

本议论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思考。

1.目标问题。做任何事都有目标,王良的目标是养好马,让马儿跑得快;越王勾践的目标是爱护百姓,让百姓为国家而战。那医生,那制造马车的,那造棺材的,也各有目标,其目标最终归纳为一个字:利。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做工作一定要树立目标,且这个目标务必是正确的。

2.“利”。任何动物都为生存而努力,人也如此。人的生存目标有一个“利”的问题。没有“利”,人的衣食住行,生活保障怎么来,生存怎么来?所以,对“利”不需要诅咒,不应该责骂。但必须严肃地指出,这“利”,这钱,这“孔方兄”,这“阿堵物”,确实有副作用。假如你被“利”勾引住了,“利”成“饵”,那么你就会成为“鱼”;这“利”若成为“孔方兄”,你就会钻到钱眼中去;这“利”若成为“阿堵物”,它就会堵住你前进的正确方向,甚至去干违法犯罪的事。所以有“金钱如粪土”的话,鄙薄“金钱”,说人应该有高尚的情操,不能做“粪土”的奴隶。但是,人若没有这个“粪土”,你吃从何来?穿从何来?“利”是不能没有的,但要讲一个“度”字,适度而止,讲一个“足”字,知足常乐。

本故事所言有一定道理,但是说匠人盼人死,此说值得商榷。“利”是两面的。我们要利用其正面价值,让它起正面作用;防止它出现负面价值,起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