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171

第171章 仲尼三政

故事原文

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①,仲尼曰:“政在悦近而来远②。”哀公③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选贤。”齐景公④问政于仲尼,仲尼曰:“政在节财。”三公出,子贡⑤问曰:“三公问夫子政一也,夫子对之不同,何也?”仲尼曰:“叶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⑥诸侯四邻之士,内比周⑦而以愚其君,使宗庙不扫除、社稷不血食⑧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选贤’。齐景公筑雍门,为路寝⑨,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赐者三(10),故曰‘政在节财’。”(《难三》)

注释

①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叶公子高,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大夫,封地在叶,叶在今河南省叶县南,当时楚国称封地的大夫为公,故称该人为叶公子高。政,指施政办法。仲尼,孔子。关于孔子,在本书故事33注①有较多的介绍,请参阅。本句话的意思是,叶公子高求教于孔子如何施政。

②悦近而来远:使近者高兴,远者归顺。

③哀公:即鲁哀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参见本书故事96注④。

④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参见本书故事8注①。

⑤子贡:即端木赐,春秋时期卫国人,孔子弟子。

⑥外障距:外,对外;障距,阻挡,拒绝。

⑦比周:勾结。

⑧社稷不血食:社,土地神。稷,谷神。不血食,不祭祀。

⑨路寝:正寝。

(10)三:泛指多。

故事大意

叶公子高问孔子,如何搞好政治,孔子答:“在于使离你的政权近的人高兴、远的人归顺。”鲁哀公也用同样问题问孔子,孔子答:“要选好贤人执政。”齐景公也如此问孔子,孔子答:“为政要节约财富。”三公离开孔子住处后,孔子学生子贡问孔子:“他们三人问的都是相同的问题,但你答复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孔子答:“叶那个地方,有地方割据势力且超过了君的势力,民心背政府,所以,为政要力求做到,‘让离你的近的百姓高兴,远的百姓归顺’。鲁哀公有大臣三人:孟孙、叔孙、季孙。其执掌的政权阻挡着四邻诸侯来鲁国,其内部有人搞徇私行为愚弄君,导致宗庙不扫除,社稷不祭祀,将来出问题很可能是这三臣,所以,他的为政之道应该是‘选用好贤人执政’。齐景公呢,他修雍门,造供玩乐用的路寝,一个早晨就把价值几百辆马车的钱分送给下面的人,所以对这样的政权,就一定要‘提倡节约财富’。”

读后感

孔子当过政,如当过大司寇那样的官,治政是有经验的。孔子为叶公子、鲁哀公、齐景公开出的执政意见,总的说,是很有道理的。

三位问者对孔子发问,问如何为政,其问题虽同一,但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这个做法,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准则,那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固定模式。好!回答得好!

现代社会,我们遇到的问题,比战国那个时期所遇到的要复杂多了,更要讲据实际行事。本故事中孔子所讲的处事原则是对的,我们也务必这样做,切合实际些,应变灵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