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23

第23章 子罕不受玉

故事原文

宋之鄙人①得璞玉②而献之子罕③,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④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⑤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喻老》)

注释

①鄙人:乡下人。

②璞玉:没有经过加工的玉。

③子罕:即乐喜,春秋时宋国有名的贤人。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子罕,一个是生活在宋平公(公元前575年至前532年在位)时,任司城,是宋的六卿之一,六卿即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司城相当于司空,因宋武公的名叫司空,故为避讳改司城。另一个是生活在宋桓侯(公元前372年至前370年在位)时,任司城,他废了宋桓侯,成了篡臣。本故事所说的子罕指的是前一位贤者子罕。

④细人:地位低下的人。

⑤子:尊称他人为子,这里指你。

故事大意

宋国有一位乡下人想把一块未经雕琢过的玉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那乡人说,“这是宝啊,它只配君子携带,地位低下的人如我就不能用,你应该收受它。”子罕说:“你把玉视为宝,我却视不接受你的玉为宝。”

读后感

本故事给我两个思考。

一、从一般人际关系上考虑问题。乡人送礼,送一块玉给子罕,子罕是位当时很有名气的官,表示敬仰,这样做完全可以理解,无可厚非。但是,从本故事看,对这件事,两人的价值观却大不一样,一个以物质上的东西玉石为宝,一个以精神上的东西为宝,如廉、信等,说明着两人的品德有区别,显然,后者要远远高于前者。

二、用带一点政治色彩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送玉的乡人是别有用心的,是来献媚的,是有企图的,想通过送玉获得些什么。子罕是位廉洁的官,当然不会吃你这一套,不收受你的玉,并发表了何谓宝的看法。假如确实如我分析的那样,我们谴责乡下人,因为他的行为是贿赂行为。我们赞赏子罕,因为他所做的事,是一种高尚、正直、廉洁的事。

韩非写本故事,是从喻老角度写的。在本文结束时写了这么一句话:“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这“欲不欲”句,是《老子·六十四章》上的话,是说,“圣人”所追求的“欲”是他人不追求的,“圣人”是不稀罕所谓的“难得之货”的。联系本故事说,子罕就是老子所说的“欲不欲”的人,“不贵难得之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