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34

第34章 鲍叔说救邢

故事原文

晋人伐邢①,齐桓公②将救之。鲍叔③曰:“太蚤④。邢不亡,晋不敝⑤;晋不敝,齐不重。且夫持危之功⑥,不如存亡之德⑦大。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待邢亡而复存之⑧,其名实美。”桓公乃弗救。(《说林上》)

注释

①晋人伐邢:晋,春秋时诸侯国之一。邢,春秋时一个国家的国名。晋人伐邢,晋国人要攻打邢国。

②齐桓公:春秋时齐国的君主,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位霸主。

③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曾陪公子小白出奔莒(jǔ举),后来小白即位成齐桓公,任命他为宰相,他婉谢推荐了管仲当相,使齐国大治。

④蚤:通“早”。

⑤敝:疲惫。

⑥且夫持危之功:且夫,况且。持危之功,扶持有危险的国家的功德。

⑦存亡之德:恢复、保存已经被消灭了国家的功德。

⑧复存之:恢复其存在。

故事大意

晋国攻打邢国,齐桓公准备救援邢国。鲍叔牙同齐桓公说:“太早了。邢国不被灭亡,晋国就疲惫不了。晋国不疲惫,我齐国的重要作用就显现不出来。况且,扶持一个面临危险的国家的功德,不如去帮助一个已经被灭亡了的国家让它继续恢复起来大,齐的名声也会更好听。”齐桓公就决定不去救援邢国。

读后感

读本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讲“时”,讲“节”,讲“机会时限”,就是说要讲“择时而动”。

“择时而动”,就是要选择好行动时机,不能行动早了,早了事情不成熟;也不能行动晚了,晚了错过了成功机会,就会丧失胜机。有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话,有所谓“当机立断”的话。本故事鲍叔牙同齐桓公说的话,就是一个关于救护邢国的时机选择问题。

关于择时问题,在军事领域中,在作战状态下,其地位尤显重要。用孙子的话说,有时需要“其疾如风”,有时需要“其徐如林”,有时需要“侵略如火”,有时需要“不动如山”,该“处子”时“处子”之,该“脱兔”时“脱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