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06

第6章 贪愎国灭

故事原文

明旦①,二主又朝而出②,复见智过于辕门③。智过入见④曰:“君以臣之言告二主乎?”君曰:“何以知之?”曰:“今日二主朝而出,见臣而其色动,而视属臣⑤。此必有变,君不如杀之。”君曰:“子置勿复言⑥。”智过曰:“不可!必杀之。若不能杀,遂亲之。”君曰:“亲之奈何?”智过曰:“魏宣子之谋臣曰赵葭⑦,韩康子之谋臣曰段规⑧,此皆能移其君之计。君与其二君约:破赵国,因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⑨。如是,则二主之心可以无变矣。”知伯⑩曰:“破赵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则吾所得者少。不可!”智过见其言之不听也,出,因更其族为辅氏(11)。至于期日之夜(12),赵氏(13)杀其守堤之吏而决其水灌知伯军。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14)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15),大败知伯之军而擒知伯。知伯身死军破,国分为三,为天下笑。(《十过》)

注释

①明旦:第二天早晨。

②二主又朝而出:二主指韩、魏两国之主韩康子(韩简子的儿子,名虎)、魏宣子(名驹,晋国的卿)。朝,朝见。二主又朝而出,韩魏两位主又从智伯那儿朝见出来。

③复见智过于辕门:智过,晋国的大夫,智伯的族人。辕门,军营前的门。复见智过于辕门,又一次在军门前见到了智过。

④入见:入见的是智伯这个人。

⑤属臣:属,通“瞩”,专注。

⑥子置勿复言:请你不要再说。

⑦赵葭(jiā家):魏主魏宣子的家臣。

⑧段规:韩主韩康子的家臣。

⑨万家之县一:具有万户人家的一个大县。

⑩知伯:知,通“智”,即智伯,荀氏,名瑶,所以又叫智伯瑶,谥襄子,史称“智氏”,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势力最强。公元前458年,他与赵、韩、魏三家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公元前455年,他又联合韩、魏攻打赵襄子。本故事说的就是这方面的故事。

(11)更其族为辅氏:把其家族的姓更改为辅。

(12)至于期日之夜:期日,约定之日。至于期日之夜,待到了约定那日的夜里。

(13)赵氏:指赵襄子,春秋时晋国六卿之一,其他五位是智伯、韩康子、魏宣子、范、中行。

(14)翼:旁边。

(15)襄子将卒犯其前:襄子,即赵襄子。将卒,带领兵卒。犯,进犯,进攻。犯其前,从正面发起进攻。该句的意思是,赵襄子带领士兵从正面发起进攻,

故事大意

本故事韩非写得很长,上千字,本书择其要者而简化之。简化的内容是这样的:晋国六家贵族智伯瑶(知伯、智伯)是个贪愎的人,他率赵、韩、魏三家之主消灭了范、中行两家。几年后,他又发贪心,要韩割土地给他。韩没办法,给了他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大县。接着,他又向魏要土地,魏无奈,也给了他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大县。之后,他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两个地方,赵不给,并退避到晋阳那儿。智伯率韩、魏来攻。赵襄子同意让谋臣张孟谈去找韩、魏谈,做韩、魏两位君主的策反工作,获韩、魏支持。这个情况被智伯的谋臣智过发现了,智过要求智伯杀了韩、魏的君主,智伯从贪的角度出发没有同意。

下面就是此后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本书摘引内容的大意。

第二天早晨,韩魏二主(韩康子、魏宣子)朝见了智伯出来,在军营门外又碰到了智过。智过入见智伯说:“你把我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主了吧?”智伯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看到的是,二主朝见你后出来时其脸色有变化,他们的眼神一直盯着我。这说明事情有变,你不如把他们杀了。”智伯说:“你不要提这话。”智过说:“不可,必须杀,若不杀,则应该亲近他们。”智伯说:“如何亲近他们?”智过说:“魏宣子有一位谋臣叫赵葭,韩康子有一位谋臣叫段规,这两位谋臣都能改变他们各自君主的主见。你应该与韩、魏两位约定,破了赵国后,就封分给赵、段两位各自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县。如果是这样,则韩、魏两位的心就不会变化了。”智伯说:“消灭了赵国,把他们的土地分成三份,又封赵葭、段规每人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大县,我得到的就太少了。不行!”智过看到自己的建议不被接纳,一气便离开了智伯,还把自己的家族更姓为辅氏。到了约定好的那一天的晚上,赵氏杀了智伯守护河堤的官吏,挖开河堤放水,用水灌智伯的军营。智伯的军队忙于救水而大乱。韩、魏两家则从两旁发动攻击,赵襄子带领兵卒从正面发起进攻,智伯军大败,智伯被活捉。结果是,智伯军败被杀,土地被分成三份,智伯的下场遭天下人笑。

读后感

“贪”是很不好的东西。“贪”若再加上“愎(bì敝)”成“贪愎”,或再加上“婪”成“贪婪”,或再加上“污”成“贪污”等则更坏,如本故事所言,智伯贪愎,“灭国杀身”。

“贪”是贬义词。贪有两种:生活中想多占小便宜的贪;政治上胡作非为的贪。

生活中想多占小便宜的贪,如想多吃点、多要点、多拿点、多玩点等,如去市场买东西想贪点小便宜。这不算大问题,但也容易出问题,会造成贪小失大的后果。有这样一个例证,骗子以问路为名与受害人搭讪,他手持假金佛、假金元宝等,谎称是他本人或其家属从工地上挖出来的,说该物没法邮寄,向受害人廉价兜售,这位受害人贪图该物便宜上当受骗。

政治上胡作非为的“贪”,这是大问题。有多种多样贪法:贪当官,无官想当官,小官想当大官,以此为自己谋私;贪金钱,多多捞钱,贪赃枉法,成贪污分子;贪名利,贪报上有名,影上有形,电台有声,沽名钓誉。这种“贪”影响极坏,危害极大。本故事中智伯不是因为贪愎亡国了吗?灭身了吗?

再说点策反的事,按理说,赵襄子的军事力量是远低于智伯与其伙伴韩与魏的。但是赵襄子的谋士张孟谈想了个策反的主意,用离间计离间了韩、魏与智伯的关系,使战事的力量天平倒向赵襄子一边。结果智伯国破身灭。

韩非对这个“过”写了一个结语:“故曰贪愎好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