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79

第79章 “慈惠”的辩证法

故事原文

魏惠王谓卜皮曰①:“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②?”对曰:“臣闻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则功且安至③?”对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对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内储说上七术》)

注释

①魏惠王谓卜皮曰:魏惠王,即梁惠王,战国诸侯国魏的君主,因为于公元前361年,魏迁都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所以魏亦称梁。卜皮,人名。

②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声闻,名声,声望。是句的

意思是,您听到关于我的名声外面有何反映?③且安至:且,将。安至,达到哪里。

故事大意

魏惠王对卜皮说:“社会上,关于我的,你听到了些什么?”卜皮说:“说大王为人慈惠。”魏惠王高兴地说:“那么我将会得到很好的结果了?”卜皮说:“结果国家将会衰亡。”魏惠王不解地说:“慈惠,是善行,行善为什么反而会导致国家衰亡?”卜皮回答说:“慈,就是不忍;惠,就是好予。不忍就会宽恕有过失的人,好予就会对没有功绩的人行赏。有过不罚,无功受赏,这样的做法,即使灭亡了,不也是可以的吗?”

读后感

本故事讲慈惠的辩证法问题。一般而言,对人民讲慈惠没有错。但必须辩证地讲,讲度,讲适当,讲适可。

关于“慈”。对人民讲“慈”,给人民以福利与幸福,减轻负担,提高生活水平,这是正确的政策。对敌人是不能讲“慈”、讲“不忍”的。若对敌人讲“慈”了,人民就会遭灾祸,就是对人民讲不慈。对犯法的人也不能讲“慈”,若对他们讲“慈”了,如卜皮言,有罪过的人必须罚,否则就会破坏社会的正常生活,人民就会遭殃,这实际是对人民不慈。

关于“惠”。“惠”,要惠人民,对敌人不能惠。“惠”,还要惠给有功之人,如卜皮言,对无功的人也不能惠。否则就是滥惠,滥赏。

有过不罚,无功受赏,滥用慈惠,滥赏滥罚,这些都是破坏法制的做法,必须拒绝、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