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正说孙子兵法(大众阅读系列)
1222000000021

第21章 因敌制胜——正说《虚实篇》(3)

[4]画地而守之:画,界线,指画出界线。《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通常对此句的解释为:指在地上随便画出一条界线即可防守而不必筑垒设防,比喻防守非常容易。但李零认为画地本为一种画地为方,不假城池,禁鬼魅虎狼的防身巫术。后来兵家用来指营垒的规划,指出孙子在此外指画定范围,不用沟垒,喻其至易。李说颇有新意,可资参考。

[5]乖其所之也:意谓调动敌人,将其引往他处。曹操注:“乖,戾也。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也。”乖,违、背离、相反。《论衡·薄葬》:“各有所恃,故乖不合。”此处是改变、调动的意思。之,往、去。

故形人而我无形[1],则我专而敌分[2];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3]。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4]。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5],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6]。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7]。寡者,备人者也[8];众者,使人备己者也[9]。

【注释】

[1]故形人而我无形:形人,使敌人显现形迹。形,此处作动词,显露的意思。我无形,即我方无形迹,“形”在此处为名词。意为使敌人显露实情而我方却能隐蔽真情。

[2]我专而敌分:杜佑注:“我专一而敌分散。”专,专一、集中,此处指集中兵力。分,分散兵力。

[3]是以十攻其一也:言我在局部上对敌拥有以十击一的绝对优势。

[4]吾之所与战者约矣:梅尧臣注:“以专击分,则我所敌少也。”约,少、寡的意思。杜牧注:“约,犹少也。”

[5]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言我准备与敌作战之战场地点敌无从知晓。所与战之地,指所准备与敌交战的地点。

[6]“不可知”至“寡矣”句:意谓我欲战之地敌既无从知晓,则不得不多方防备,如此,则敌之兵力势必分散;敌兵力既已分散,则与我局部交战之敌就寡弱有限,较为容易被战胜了。

[7]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此句言倘若不分主次平均使用力量,处处设防,必然是处处兵力寡弱,陷入被动。

[8]寡者,备人者也:敌方兵力之所以相对薄弱,在于分兵备敌。张预注:“所以寡者,为分兵而广备于人也。”

[9]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我方兵力之所以占有相对优势,是因为迫使敌人分兵备战。张预注:“所以众者,为势专而使人备己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1]。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2]?以吾度之[3],越人之兵虽多[4],亦奚益于胜败哉[5]?故曰:胜可为也[6]。敌虽众,可使无斗[7]。

【注释】

[1]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如能预先了解掌握战场的地形条件与交战时间,则可以奔赴千里与敌交战。

[2]“不知战地”至“近者数里乎”句:张预注:“不知敌人何地会兵,何日接战,则所备者不专,所守者不固。忽遇劲敌,则仓遽而与之战,左右前后犹不相接,又况首尾相去之辽乎?”所言甚是。

[3]以吾度之:度,估计、推测的意思。《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成语有“审时度势”。

[4]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兵,越国的军队。春秋时期,晋、楚长期争霸,晋拉拢吴以牵制楚国,楚则如法炮制,利用越来抗衡吴国,吴、越之间多年征战不已,两国遂为世仇。孙子为吴王论兵法,自然要以越国为吴的主要假想作战对象。

[5]亦奚益于胜败哉:奚,何,岂,哪能够。益,帮助,补益。于,对于。

[6]胜可为也:为,造成、创造、争取的意思。胜可为,言胜利可以积极造就。《形篇》言“胜可知而不可为”,是就客观规律性立论。指胜利可以预见,但却不可凭主观愿望强求,而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此处言“胜可为”,乃是就主观能动性立论,即是说当具备一定客观条件时,只要将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胜利。两者之间并无矛盾。

[7]敌虽众,可使无斗:言敌人虽多,但只要创造条件,就能够使它无法同我较量。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1],作之而知动静之理[2],形之而知死生之地[3],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4]。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5]。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6]。因形而错胜于众[7],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8],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9]。故其战胜不复[10],而应形于无穷[11]。

【注释】

[1]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筹算、策度。用筹策计算。《老子·二十七章》:“善数,不用筹策。”得失之计,敌计之优劣得失。此句张预注:“筹策敌情,知其计之得失。”甚是。

[2]作之而知动静之理:作,兴起,这里是挑动的意思。动静之理,指敌人的活动规律。此言我挑动敌人借以了解其活动的一般规律。

[3]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形之,以伪形示敌。死生之地,指敌人之优势所在或薄弱致命环节。地,同下句“处”,均非实指战地。言以示形于敌的手段,来了解敌方的优劣环节。

[4]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角,较、量、校量。曹操注:“角,量也。”又,王皙注:“角,谓相角也。角彼我之力,则知有余不足之处。”有余,指实(强)之处。不足,指虚(弱)之处。张预注:“有余强也,不足弱也。角量敌形,知彼强弱之所。”

[5]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形兵,指部署过程中的伪装佯动。句意为我示形佯动臻于完善,则形迹俱无。

[6]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间,间谍。深间,指隐藏极深的间谍。窥,刺探、窥视。《说文》:“窥,小视也。”示形佯动达到最高境界,则敌之深间也无从摸测底细,聪明的敌人也束手无策。

[7]因形而错胜于众:因,由、通过、依靠。因形,根据敌情而灵活应变。错,同“措”,放置、安置的意思。

[8]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此言人们只见到我克敌制胜的情况。形,形状、形态,此处指作战的方式方法。

[9]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言众人无从得悉如何克敌制胜的内在奥妙与规律。制胜之形,取胜的奥妙、规律。张预注:“立胜之迹人皆知之,但莫测吾因敌形而制此胜也。”甚是。

[10]故其战胜不复:复,重复。取胜的方法不重复,指作战方法随机制宜,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11]应形于无穷:应,适应。形,形状、形态,此处特指敌情。此句杜牧注:“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夫兵形象水[1],水之形,避高而趋下[2];兵之形,避实而击虚[3]。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4]。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5],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6]。故五行无常胜[7],四时无常位[8],日有短长,月有死生[9]。

【注释】

[1]兵形象水:言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兵形,用兵打仗的方式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用兵的一般规律。

[2]水之形,避高而趋下:水之形,水的活动形态。此句言水的活动趋向是避开高处流向低洼之地。俗语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3]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言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且又关键重要的地方。

[4]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制,制约、决定。制胜,制服敌人以取胜。此句意为水之流向受地形高低不同的制约,作战中的取胜方法则依据敌情不同来决定。

[5]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此句言用兵打仗无固定刻板的态势或模式,犹如流水一样并无一成不变的形态。势,态势,《周易·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常势,固定永恒的态势。形,一成不变的形态。

[6]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谓若能依据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以取胜,则可视之为用兵如神。张预注曰:“兵势已定,能因敌变动应而胜之,其妙如神。”

[7]五行无常胜:意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无定数。按,古人将金、木、水、火、土视为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要素。始有“相生说”,即五行之间相互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后有“相胜说”,即“五行”之间相互排斥、迭次相克:“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不论“相生”抑或“相胜”,五行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另外,当时还有“五行不常胜”说,乃墨家后学的观点。《墨子·经下》云:“五行毋常胜,说在宜。”其含义是五行相遇固不免相胜,但并非一定不移。因种种机遇,且能生出变化来,大概是多方可以胜少。《经说》:“五:合水土火。火离然,火烁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就是无“常胜”之意。《孙子兵法》云“五行无常胜”,意近墨家兵学“无常胜”之说。这或许表明《孙子兵法》一书有后人增附的现象。(墨家后学“五行毋常胜”说所反映的是战国中期以后的思想。)

[8]四时无常位:此言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变换永无止息。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常位,固定不变的位置。

[9]日有短长,月有死生:意谓白昼因季节变化而有长有短,月亮因循环往复而有盈亏晦望。日,白昼。死生,月亮循环往复之“生霸”和“死霸”,通指月亮运转时盈亏晦明之变化。“霸”字亦作“魄”,是月之光明。生霸是指月生光明,死霸是指月亮由明转晦。古人将每个月之月相变化,顺次称作为: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详可见王国维《生霸死霸考》(见《王静安先生遗书》,又,俞樾亦作《生霸死霸考》)。此处《孙子兵法》言五行、四时及日月变化,含义均如曹操注所云:“兵无常势,盈缩随敌。”

【译文】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来进犯的就安逸主动,而后抵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地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加以阻挠的缘故。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他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他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行军千里而不劳累,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是因为进攻的是敌人无法防御的地点;防御而必能稳固,是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攻打不动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息。所以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由于袭击敌人懈怠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所以我军要交战时,敌人即使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军不想交战时,即使是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同我交锋,这是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

要使敌人暴露真情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却不得不分散。我们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们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从而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正面交战的敌人也就有限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无从知道,既无从知道,那么他所需防备的地方就多了;敌人防备的地方愈是多,那么我们所要进攻的敌人力量就愈是单薄。因此,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侧,右侧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侧,左侧的兵力就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兵力之所以薄弱,是因为处处分兵防备;兵力之所以充足,是因为迫使敌人处处分兵防备。

所以,如能预知交战的地点,预知交战的时间,那么即使跋涉千里也可以去同敌人会战。不能预知在什么地方打,不能预知在什么时间打,那么就会导致左翼救不了右翼,右翼救不了左翼,前面不能救后面,后面不能救前面的情况,何况想要在远达数十里,近在数里的范围内做到应付自如呢?依我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但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造就的,敌军虽多,可以使它无法同我较量。

所以,要通过认真的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的所在;要通过小规模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所以佯动示形进入最高的境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形迹。看不出形迹,那么,即使是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了底细,老谋深算的敌人也想不出对策。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便把胜利摆放在众人面前,众人仍然不能看出其中的奥妙。人们只能知道我用来战胜敌人的办法,但却无从知道我是怎样动用这些办法出奇制胜的。所以每一次取胜,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方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模式,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胜,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不变的位置,白天有短有长,月亮也有缺有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