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说新语
1231900000010

第10章 政事第三(2)

丞相王导担任扬州刺史,几百名贺客都受到了他的接待,人人脸上都有欣喜的神色。只有临海郡一名姓任的客人和几位胡僧还没有受到接待,故而不太高兴。王导转身走到任姓客人身边,就说:“您出来后,临海郡就不再有人才了。”任氏听了,十分高兴。于是又走到胡僧面前,捻弹手指道:“兰阇!兰阇!”几位胡僧一起笑了起来。满座客人皆大欢喜。

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①,过后辄翻异,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②,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③,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④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⑤,正封箓⑥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⑦,后人当思此愦愦!”

陶公性检厉⑧,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⑨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元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注释]

①陆太尉:陆玩,字士瑶,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王丞相:王导。咨事:咨询商量事情。②公长民短:长、短犹尊、卑的意思。公:指王导。民:陆玩自称。③庾公:庾亮。④小简:稍微简化。⑤略:完全,丝毫。表示程度,多与“不”、“无”连用。省(xǐng醒)事:视事,犹办公。⑥正:仅,只。箓:簿籍。特指文书。⑦愦愦(kuì溃):糊涂。⑧陶公:陶侃。检厉:细密严格。⑨录:收藏。正(zhēng征)会:正月初一,皇帝朝会群臣,或者封疆大吏和僚属聚会。听事:官署中处理政事的厅堂。除:台阶。桓宣武:桓温。仍:因而;于是。

[译文]

陆太尉(陆玩)到王丞相(王导)处商量事情,过后经常不照王导说过的去做,王导奇怪他怎么这样。后来询问陆玩原因,陆玩答复说:“您位尊而我官卑,当初我不知说什么好,过后觉得不能够那样干。”

丞相王导过去在一个夏天到石头城探望庾亮,庾亮正在办理公务。王导就说:“天气炎热,能够稍微简略一点。”庾亮道:“您把事务都拖着,天下的人也并非都认为恰当。”

王导丞相晚年,完全不再办理政务,仅仅在封好的文书上画诺。他自己叹息说到:“人家说我糊涂,后代的人将会想着我这糊涂!”

陶侃秉性严肃认真,工作勤奋。出任荆州刺史的时候,下令负责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剩下的碎屑全都收藏起来,多少不限,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之后正月初一朝贺时,赶上雪后初晴,厅堂前台阶铺雪后全都湿漉漉的,于是都用锯末儿盖上,一点儿也没有阻止行走。官府所用竹子,他让把锯掉的根部都收藏起来,堆积如山。之后桓宣武(桓温)讨伐后蜀,造船时,都用来做了钉。又据说,他曾征发所辖地区的竹篙,有一位官员连竹根也挖出来,用根部替代铁脚。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任用。

何骠骑①作会稽,虞存②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白③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④。作白事成,以见存。存时为何上佐⑤,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食竟,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如郭林宗者,当如所白。汝何处得此人?”謇于是止。

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君摆拨⑥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⑦低头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

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⑧,耻以威刑肃物。令史受杖⑨,正从朱衣上过。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意讥不著。桓公曰:“我犹患其重。”

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勉。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

[注释]

①何骠骑:何充。②虞存:东晋会稽山阴人,字道长。③白:禀报。④白事:下对上陈说事情的文书。⑤上佐:高级官员助手。⑥摆拨:丢开。⑦方:还,仍然。⑧全欲以德被江、汉:希望以德治理辖地。⑨受杖:被罚打板子。朱衣:红色官服。桓式:桓歆,字叔道,小名式,桓温第三子。阁下:官衙旁。捎:拂,掠。云根:云脚。地足:地面。著(zhuó):着力。事动经年:事情动不动就要经过几年。太宗:晋简文帝的庙号。

[译文]

骠骑将军何充出任会稽内史时,虞存的弟弟虞謇出任郡主簿,他因为何充见客太多而疲劳伤神,想劝告何充谢绝常客,让仆人斟酌选择能够通报的人。他草拟了一份报告,便拿去见虞存。虞存当时出任何充的高级佐官,正当和虞謇一块儿吃饭时,告诉虞謇说道:“这个报告很好,等我吃完饭再作批示。”吃完饭,拿起笔在报告后面写着:“要是能找到像郭林宗那样的人做门庭长,必定照报告所说的办。不过你到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虞謇于是作罢。

王濛、刘惔和支道林一同去看望骠骑将军何充,何充在看公文,没有理会他们。王濛便对何充说道:“我们今天特意和林公来拜会你,希望你丢开日常事务,和我们一块儿谈论玄学,怎么可以还低着头看这些东西呢?”何充说:“我不看这些东西,你们这些清谈家如何可以存活呢!”大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

桓公(桓温)在荆州出任刺史,只想用仁德来布施江、汉,耻于用威严刑法震慑民众,令史等官吏受杖刑,不过从红色官服上蹭一蹭。他儿子桓武还小,从外边回来,对他说道:“我刚才从官衙经过,看到令史受杖刑,刑杖上碰云头,下擦地脚。”意在嘲讽没打在人身上。桓公说:“我还怕重了呢。”

简文帝做丞相的时期,一件政务动辄要用一整年时间,才能办理完毕。桓温很忧虑这样太慢了,经常加以劝免鼓励。简文帝就说:“一天要办理成千上万件事情,哪里快得了?”

山遐去东阳①,王长史②就简文索东阳,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殷浩始作扬州③,刘尹行④,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襆⑤。人问其故,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

谢公⑥时,兵厮⑦逋亡,多近窜南塘⑧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王大为吏部郎,尝作选草⑨,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王东亭与张冠军善。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曰:“东亭作郡,风政何似?”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

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令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

[注释]

①山遐:字彦林,曾任东阳太守。东阳:郡名,治所在今浙江金华。②王长史:王濛,官至司徒左长史。③殷浩:字渊源,晋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东北)人。始:刚。作扬州:永和二年(公元346年),殷浩任扬州刺史。④刘尹:刘惔。行:出行。⑤襆(fú):被,行李。⑥谢公:谢安。⑦厮:服杂役的人,差役。⑧南塘:指秦淮河南岸。⑨选草:拟举荐授官的人员的名单初稿。王僧弥:王珉,小名僧弥。王东亭:即王珣。张冠军:张玄,字祖希。小令:王珉,是王珣的弟弟。殷仲堪:晋陈郡长平(今河南)人。当:将要。王东亭:王珣(349—400),东晋琅邪(今山东)人。宰牧:治理。乖:违背。

[译文]

山遐离去东阳太守职任后,左长史王濛去向简文帝司马昱请求担任东阳太守,就说:“承继着前任严厉的政治举措,自然能够用温和清静的办法达到太平安定。”

殷浩最初任扬州刺史时,一次丹阳尹刘惔外出,太阳快要落山,就叫随从取出被褥准备住宿。人家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答复说:“刺史严明,不敢夜晚行路。”

谢安执政时,士兵仆役经常逃亡,很多人就近潜藏在南塘下的船只里。有人想要求谢安同时进行搜查,谢安不答应,说道:“如果不能容留这类人,又如何能称得上京都?”

王大(王忱)作吏部郎,曾有一次拟出选官名单,正巧王僧弥(王珉)来到,就拿出来给他看。僧弥得到机会,便按自己的意见把所选的人改变了近一半,王大认为不错,抄了一遍就禀奏上去。

东亭侯王珣和冠军将军张玄两人很友善。王珣出任吴郡太守以后,有人询问中书令王珉说:“东亭任郡太守,民风和政绩怎么样?”王珉答复说:“不了解政绩教化怎么样,不过看到他和张祖希的感情日渐深厚罢了。”

殷仲堪快要去荆州担任刺史,王东亭询问道:“德政以把握全局而称道,仁政以不伤害人而立名。如今治理华夏,处于掌管杀戮的职位,与你原本的节操不是违背了吗?”殷仲堪答道:“舜时的皋陶制订刑法制度,不可以认为他不贤明;孔子担任司寇的职务,不可以认为他不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