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巴山寻根
1233400000064

第64章 电话覆盖

2011.5.13 周五 多云

今天上午,我和小钱依然由高岩村雷安镁书记和赵万东副书记做向导,对剩余的三十多户疑似未访户进行回访。正是大忙时节,我回访的五组不少人都在工地上砌房造屋。上午有太阳,照得人有点睁不开眼,草帽也没戴,只好硬着头皮让太阳晒。我们的车由小钱开,他带着雷支书去的是三、四组。我坐着赵万东的摩托到五组去。

去五组的路还好,全是硬化的水泥路,路上车也不多。到了几户人家,还好,户主都在。有几个在神农溪边上造屋的,也被赵万东叫了来,他们正好歇一脚,喝点水。大家都很配合,问什么几乎答什么,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其他村民反映过的移民问题。十几户人家很快都访完了。中午,我们在叶兵保的农家乐吃饭。小钱与雷书记也来了。吃饭前,正好有个空隙,我们就把两天来回访的情况兜一下。派出所给我们提供的户头是223户,但我们走访加上有户无名的,有235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只要是在家的我们都见了人,只不过没有全部到屋里,因为有的农户在田头,有的在工地,你不能为了走访,就把他们叫回屋里。我认为走访应当以进屋为主,但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只要见上人,说上话就应该不拘形式。兜了情况之后,我又向赵万东要了七个在外人员的电话,这七个人中有五个是女的。我一一拨了过去,只接通了一个,这是个在温州打工的女人,叫杨兴芝。老公去世了,带着两个孩子在外谋生,日子过得也不爽。问其有没有困难,她说,感谢你们“三万”工作组,还想着我们在外打工的。有困难我们也慢慢克服。我把她谈话简单地做了记录。后来接连几个电话通而不接,大概看到我是武汉的陌生电话,不愿意被打扰。我又向他们发了信息,说明我们是省旅游局“三万”工作组的,方便时请他们回电。吃过饭,有一个上海来的电话,讲话的是个女人,土家话中有点带有上海口音。她与老公在一起,为别人打工,也做点小生意,带了两个孩子,生活过得不算太好,也还算说得过去。我问她有没有什么困难,她说困难是有,原来她家也是移民,没房屋宅基。我说,这样情况不是你一个,我们了解了,把它汇总起来,一起归类上报。我让她在外要多保重,生意越做越好。她说,谢谢。

挂了电话,稍觉轻松,毕竟通过电话又提高了覆盖率。其他几个有在巴东的、有在武汉的,发了信息也没回。也只好作罢。我把电话记在了民情表上,有空看能不能再联系联系看。没想到吃过晚饭,手机里来了一则短信,称:陆局:您好!对不起,人机分离,刚知道,有空再聊。我立马去了电话,一问是一个叫岳敏的打来电话,说是看到我给她的信息了,谢谢“三万”工作组。岳敏说话细声细语,听起来不像四十七八的样子。我问了她的一些情况。她家有四口人,父亲一人在家,有时候也跑出去玩。老公在四川做工程,实际上是打工。自己照顾孩子在巴东上学。困难不是太大,主要考虑要砌屋。我说,孩子上学重要。她说,是的,再亏也不能亏娃。我让她把孩子照顾好,让老公安心挣钱。她说,要的。一再说感谢的话。

电话访民情,虽说是一种方法,但只能是迫不得已。因为两个从来没见过面的人,再怎么说,总是隔了一层,它永远也代替不了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