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1238400000016

第16章 明清民间宗教的救赎观念(1)

§§§第一节 救世的前提:明清民间宗教的治世理论

大凡研究过中国宗教的人,都有像杨庆堃那样的困惑:“在中国为什么是宗教,而不是‘世俗’的儒学在‘世俗’社会面临危机时来昭示解脱之途。”(美)杨庆堃著,范丽珠等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12页。对此,杨先生将其归因于“儒学正统的极端保守性”所导致的立足于现实主义的“缺乏想象力”,这样,就与禀赋于中国人生命中的追求“不朽”的最高境界相抵牾。而“宗教从一开始就无一例外地向人们许诺不同于现世生活的来世,继而起到了道德提升的作用以改变世界,来符合创教者设想的理想模式。”同上。这里所说的“道德提升的作用”即是“救世”的思想。尽管具体到每个宗教的救世思想内容不尽相同,但总体结构却是大同小异,都包含着诸如世界的宇宙论的解释,世界的伦理秩序的解释与安排,对现实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与堕落和社会疾痼的整体解决办法,信徒的修行方式及其清规戒律等,以求得人性的修复和回归,最终摆脱尘世的困惑与羁绊而步入理想的“西方极乐世界”。明清民间宗教的救世思想就是在确立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创世神之创世论的基础上,通过“三佛掌教”、“五祖当极”的治世理论和“三元劫数”的末世观等思想的一系列的逻辑展开,最终以“法船”普度,共赴龙华而形成的全体救赎的理论。

如前所述,在以“无生老母”为最高主宰的创世主创立世界及人类(九十六亿皇胎儿女)后,如何确立和保障这种宇宙的秩序即在安天立地、三才定位的基础上以三佛掌教,就构成了明清民间宗教治世思想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其日后的救世度世做好了准备。

首先,就是要确立三才定位的秩序。对此,《九莲经》写道:混沌虚无一段空,空能生气气生精。清浊判断生天地,无中生有立乾坤。阳升阴降成世界,乙初始素太极中。三才四象生八卦,五行六爻定九宫。无极真空分形化,千变万化立人伦。上有天盘森罗相,日月五斗共星辰。下有地盘江湖海,山川树木共园林。中有人盘乾坤体,阴阳男女配分明。《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明刊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886页。 这样,就将整个宇宙划分为了天盘、人盘、地盘三分的格局,并以凡圣之不同而既相分别又相联系。随后,无生老母便建立了以三佛来轮流执掌天盘,而以五祖执掌地盘,从而形成了三佛掌教、五祖当极的治世图式。一关于三佛掌教

所谓三佛掌教,又叫“三佛续灯”、“三佛治世”。即指燃灯、释迦、弥勒(或弥陀)三佛分掌天盘,以实现对世界时空秩序的统治和主宰。

这种“三佛掌教”的思想源于佛教中的三世佛的思想。三世佛即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过去成佛并已灭度之佛称作过去佛;现在已成佛且住世说法之佛为现在佛;已受佛记,并在未来将成佛者称作未来佛。对应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或弥陀)佛,此为大乘佛教之说法,在小乘中则是“七佛”之说。

过去佛燃灯佛又称为锭光佛,或曰定光佛可参见本文第一章§§§第二节中所引《大智度论》卷九之“如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旧名锭光佛”。《中华大藏经》第25册,第58页。。燃灯佛生于过去世“庄严劫”,并预言九十一劫后成佛号释迦牟尼,如《瑞应经》所曰: 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莲花,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瑞应经》,即《太子瑞应本起经》上卷,三国吴支谦译,《中华大藏经》第34册,第484页。由上可知,作为现在佛的释迦佛,其原为名叫儒童的释迦菩萨,因奉佛虔诚,故受到燃灯佛的点化而得以成佛,因此,燃灯佛是为过去佛,释迦佛则是现在佛。加之前述的受释迦的授记而后成佛的弥勒佛,即未来佛,从而构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由于大乘佛教讲佛性人皆有之,因而三世佛思想又被扩展为三世三千佛之说。即是过去世庄严劫修成一千佛;现在世贤劫修成一千佛;未来世星宿劫修成一千佛。

一般而言,这种过去、现在、未来之三世佛被称作“竖三世佛”,亦有所谓“横三世佛”之称,即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释迦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然而,尽管“横、竖三世佛”信仰,均在民众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日后佛教寺庙里虔诚供养之造像,然真正对日后乡土社会及那些非正统的民间宗教影响巨大的则是前者,即由过去佛燃灯、现在佛释迦、未来佛弥勒(或弥陀)所构成的“竖三世佛”信仰。

明清民间宗教的“三佛治世” 理论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实际的宗教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如《九莲经》开经偈云:盖闻古佛显教,治下乾坤世界,留下金木水火土,分定五行,内生八卦。开天闭地,化生阴阳,产生万物。圣玄中,古佛造定三元劫数,三佛轮流掌教,九祖来往当机,分定过去、现在、未来三极世界,各掌乾坤。《皇极金丹九莲还乡宝卷》(明刊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875页。《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也说:“无极圣祖,一佛分于三教,三教者,乃为三佛之体。过去燃灯混源初祖,安天治世,立下三元甲子,乃是三叶金莲,四字为号。”《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91页。而在《古佛当来下生弥勒出西宝卷》中则极力强调弥勒信仰。其认为是弥勒佛窥得释迦佛偷移龙华而执掌世界,从而使“三千年间,众生贫富苦乐不同,五谷少收,四民不安,国家争竞不宁,贼盗再多”《古佛当来下生弥勒出西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7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56页。,所谓“一母所生起源根,三佛议定治乾坤,只因释迦差一念,贼盗贪心苦万民”。并且,“世间众生受苦无尽后,被魔王搅乱,再有三灾八难,世界众生又遭末劫”同上。,都是因为这一过错所造成。而现在释迦所治之世的三千年已满,众生正处于末劫之中,因此,弥勒古佛便在灵山会上发下宏愿,下落凡尘来拯救正在受苦受难的众生。故经中说:古玉佛,见众生,双眼流泪,末劫到,时候极,灾难齐临。

劝众生,早回心,持斋念佛,休行邪,归正道,逞好光阴。

日夜里,勤念佛,加功进步,行皇极,置立门,修炼长生。

二六时,代天行,劝人为善,若要躲,末劫难,正道修行。

享未来,太平福,上元甲子,普天下,男和女,兄妹相亲。

叹世人,如春梦,杀生作孽,吃酒肉,人吃人,阴司受刑。

年岁荒,都遭灾,人民抢乱,眼前见,魔王反,皆害良民。

灾难到,如返饼,无去躲避,地水涌,风火紧,哪里安身。

本师教主,当来治世,弥勒尊佛。《古佛当来下生弥勒出西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7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59页。那么,具体的三佛及其掌教的次序又是如何呢?在《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中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过去九劫是燃灯,一十八劫释迦身,未来九九八十一,一百八劫立三空。

三世佛,轮流转,掌立乾坤。无极化,燃灯佛,九劫立世。

三叶莲,四字佛,丈二金身。太极化,释迦佛,一十八劫。

五叶莲,六字佛,丈六金身。皇极化,弥勒佛,八十一劫。

九叶莲,十字佛,丈八金身。过三甲,人受相,寿活千岁。

无文字,是一乘,兽面人心。现六甲,人受死,六十余岁。

有文字,是二乘,人面兽心。未九甲,人受返,八百一岁。

留九经,并八书,佛面佛心。三乘法,是弥勒,古佛掌教。

钥匙卷,开天地,诸人知闻。《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日据抄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770页。在这里,把三世佛分别明确为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佛和未来弥勒佛。并以一系列相应的数字来表明三种不同时空状态下各自的特征。如九劫、十八劫、八十一劫;三叶莲、五叶莲、九叶莲;四字经、六字经、十字经;三甲、六甲、九甲;丈二金身、丈六金身、丈八金身;一乘法、二乘法、三乘法等。此外,在明清民间宗教思想中,还有一种所谓“三阳(羊)”的观念,如在《佛说大藏显性了义宝卷》中,就有:“过去佛,青阳头会,圣贤劫,执掌乾坤,九十二亿在红尘,阎浮迷真性,天宫有分我来寻,我佛九劫满回宫院。现在佛,红阳二会,庄严劫,独自为尊,升天教主下天宫,花开一转无人惺,九十二亿随佛去,我佛一十八劫圆满回宫殿。未来佛,白阳三会,星宿劫,执掌天宫,九十二亿在红尘,阎浮世界迷真性,燕南赵北,一粒金丹,我佛八十一劫超凡尘。”参见梁景之《清代民间宗教与乡土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55页注①。在前述《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中也有“燃灯佛,掌教是,青阳宝会,释迦佛,掌红阳,现在乾坤,弥勒佛,掌白阳,安天立地”之说《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日据抄本),《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4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770页。。而弘阳教更是明确提出:“混元一气所化弘阳法者,现在释迦佛掌教,以为是弘阳教主。过去清阳,现在弘阳,未来才是白阳。”《混元弘阳临凡飘高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6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695页。可见其中所谓的“三阳(羊)会”,即是青阳、红阳、白阳(或曰清阳头会、红阳二会、白阳三会)三个时间划分,这三个时期分别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为燃灯佛、释迦佛、弥勒(或弥陀)佛掌教治世。显然,这种理论是受到了佛教“龙华三会”思想的影响。

由上可见,这种以“三期劫变”、“三佛治世”的思想所建立起来的时空秩序体系,就为未来佛弥勒(或弥陀)临凡救世创造了思想理论基础。而届时,将会出现大地众生俱富足,住于黄金铺地之水晶阁,珍珠伞盖伴随,百草生谷,千树结果,大者如升,小者如钟,吃一个数日不饥,人们行之强健,居之长生,正可谓“树结仙果草生米,小者如钟大似升,天种人收吃弗穷,哪有贫苦落难民,四季温和风雨顺,八节齐享太平春,流霞酒吃人不老,欲死丸吞寿长生,聪明美貌无妆扮,仁义礼智信方正,各处如己心意同,都是兄弟姊妹称,路不拾遗无贼盗,弗受丝毫金和银,户户原来都得过,家家男女诵经文,那时才成诸佛界,到处都是修行人”《古佛当来下生弥勒出西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7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79页。。而要想实现上述之美好未来,《出西宝卷》给出了必由之路,那就是: 从万历,庚申年,以归家庭,我佛救,众群生,持斋行善,早归依,圆顿教,置立法门,入孔门,长生道,永除灾星。《古佛当来下生弥勒出西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7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172-173页。综上所述,三佛掌教无疑是构成民间宗教治世思想的核心,但是,还有与其相对应的“五祖当极”的观点,同样也成了民间宗教治世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如果说,三佛掌教乃是立足于对天盘的掌控的话,那么,“五祖当极”所注重的则是对地盘秩序的建立和维持。二关于五祖当极

五祖当极,或曰五祖承行,是指在三佛掌教后,为了使地盘秩序能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和运行,“无生老母”便将自己的先天一气化作五方五行五季之气,从而产生金木水火土,然后派遣五祖,按五行而当极治世,五祖各显其能,化显五谷,从而养育了大地之人。在《龙华宝经》有:“三佛轮流掌乾坤,五祖当极治五行,留下金木水火土,发生万物养人伦。”《龙华宝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697页。可见五祖当极与三佛掌教,乃是治世过程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其共同构成了民间宗教治世思想的核心部分。

关于五祖承行的具体内容,《龙华宝经》作了详细地记载,其云:古佛差派五祖当极,执掌乾坤。按东方甲乙木,为之春季,有周世祖当极治世,留下悬谷……此为悬谷乃是木命之人也。按南方丙丁火,为之夏季,有汉高祖当极运世,留下腕谷……此谓火命之人,乃是腕谷。按西方庚辛金,为之秋季,有唐高祖当极治世,留下角谷……乃为金命之人是为角谷也。按辈分壬癸水,为之冬季,有宋太祖当极运世,留下叶谷……乃为水命之人是为叶谷也。按中方戊己土,为之五季,有朱太祖当极运世,留下穗谷……乃属土命之人也。《龙华宝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696-697页。这样,整个宇宙大地的秩序,就通过无生老母所派遣的五祖而执掌和运行起来了,这无疑要比起较为抽象的三佛掌教的思想显得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了,因为这里的五祖(周世祖、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朱太祖)均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且都是被以“明君”而著称的一代帝王,因此更具亲近感和说服力,亦更能深入人心,从而能吸收更多信徒加入。

如果说上述五祖承行的理论还只是具体地规定了地盘的掌教者为历史上的帝王,其宗教色彩略显淡薄的话,那么,以下的五祖承行思想,则是将其宗教思想显现的淋漓尽致,从而把五祖承行的理论推向了极致。如《销释接续莲宗宝卷》写道:临济祖,立法门,普度男女,传修行,起法名,祖教兴隆。

曹洞祖,掌法门,扶宋明教,一辈辈,悟真空,慧性开通。

少林祖,立法门,习文演武,把山门,打出去,续祖传宗。

云门祖,掌法门,禅机合适,动用中,吃茶饭,可是何人。

雪峰祖,使木人,开山到顶,开通了,昆仑山,见的天真。

有五祖,来当极,呈行章教,一祖祖,传心印,关口途程。

有前佛,并前祖,灯灯相续,传宗教,入佛门,有处安身。《销释接续莲宗宝卷》,《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512-513页。这里,也还只是列举了佛教禅宗的五位祖师作为五祖承行的主体,以彰显其宗教教派的“教统”,更有甚者,则干脆直接将自己教派之祖尊为了五祖承行之主体,来为自己的宗教教门增添权威和号召力。如《龙华宝经》中便直接把其教主弓长祖列入了五祖承行次序中的最中央,该经云: 弓长祖,坐中央,安身立命,安四象,立五行,戊己为尊。

诸佛祖,临凡世,都是圣地,按八卦,合九宫,佛坐中心。

十二时,运转着,中央是主,按子午,合卯酉,戊己为宾。

天生下,真佛祖,身按五土,夺天元,真秀气,掌教为尊。

按土年,合土月,土时土日,坐中央,戊己土,六土发生。

原来是,天真佛,临凡住世,收万法,皈一根,总续莲宗。

北岸上,祖留下,三宗五派,按九宫,合八卦,安立头行。《龙华宝经》,《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第5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第679页。于此,通过神化弓长教主,建构了一个以其为最高主宰的宗教宗派掌教体系。而宝卷中所体现出的这种三佛掌教,五祖承行的分宗立派思想,正是现实中,民间宗教各宗派宗教组织体系的理论凝结。关于民间宗教的组织体系,因不在本书探讨之范围,故在此不再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