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1292500000028

第28章 让南充旅游因嘉陵江文化而精彩(2)

嘉陵江是南充的母亲河,在漫长的历史中孕育了“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等,为南充旅游发展准备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南充应充分运用这一优势,大打文化牌、巧打文化牌,加强文化与旅游的互动,以嘉陵江文化为主线,以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为重点,将嘉陵江文化旅游,打造成中国西部最迷人的旅游风景线。

(一)以嘉陵江文化为支撑,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广阔的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穿流其中,嘉陵江文化最能概括和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特质。它作为流域文化的总称,既包含了南充的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将帅文化等,也涵盖了整个流域的全部文化与风土民情。嘉陵江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将帅文化、古城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忠义文化等,这些文化在嘉陵江流域内目前都有传承载体,有的已经自成体系,有的只留下些代表作品,有的只有历史记载。当前要将各类文化中有代表性的遴选出来,在组成各具特色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嘉陵江文化精品,其中包括已经成熟的文化精品,也包括那些不需多大力气就可打造出来的文化精品,还包括那些需花较多人力才能打造出来的文化精品,要通过深入的挖掘、整理,来形成一个嘉陵江文化精品体系。

发展南充文化旅游,要在嘉陵江文化精品体系基础上,作好文化的合纵连横工作。目前,南充旅游的载体点多面散,但在嘉陵江文化大体系下,都是可以有机整合起来,给现有和将要打造成的景点提供广阔的创意空间,为各类游客、各类旅游从业提供多种选择。就当前来讲,南充要以万卷楼为牵引,以开发安汉故城为契机,着力打造集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民俗文化、忠义文化于一体的三国文化城,形成南充旅游的知名品牌;蓬安要以爱情文化为主题,大力打造情侣路、情侣亭等景点,推出相亲节、婚嫁节等活动,营造一个浪漫温馨的相如文化主题公园。再把阆中古城文化、天宫院风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载体,用文化旅游图标生动地展示出来,以必要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将其串联成珠,形成嘉陵江文化体验清晰路线图,让游客一目了然,怦然心动。

(二)以嘉陵江文化为内核,竭力丰富文化旅游重要支点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更是旅游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南充通过融合中原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川北文化。形象生动的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阆中皮影,川北剪纸,绚丽多彩的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婉转悠扬的音乐和戏曲,别具一格的民俗节庆活动是其典型代表,这些川北文化瑰宝构成了南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南充城市的文化记忆。当前,要全力留住南充的文化余脉,使其成为外引内联、辐射左右的重要“软实力”,成为发展南充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

发展南充文化旅游,应在保护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来进行旅游的开发,使之成为南充文化旅游的重要支点。一是对古文物要尽量不拆除;非拆除不可的,要即迁即建;对年久失修,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古建筑等要修旧如旧,并丰富其历史传说。二是要多立历史名人雕塑。南充的历史文化偶像,是南充文化旅游的招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全力突现历史人物的影响力,多立历史名人雕塑。目前虽有北湖公园“青居苑”石雕群,但远不够,还要择地修建南充文化名人长廊,立纪信、谯周、“三陈父子”等名人雕塑。三是要恢复传统文化景观。恢复传统文化景观有利于保住城市文化遗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在老城区重建有影响的文庙、孔庙、会馆等景观;在滨江大道补建望江楼、嘉陵驿、老码头等景观。四是要发掘特有文化传承。以丝绸雕塑、丝绸大世界、蚕桑文物博物馆以及桑园坝、丝绸路等有丝绸文化底蕴的老地名为依托,打造丝绸文化景观带;以西山万卷楼为主体,拓展宣传陈寿的地理空间,建设谯公祠、史学馆、三国历史人物长廊和三国景观大道等,打造三国文化旅游胜地。特别要大力扶持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阆中皮影、巴渝舞、八仙鼓等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搭建展演平台,让南充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演出,成为南充文化之旅的重要内容。

(三)以嘉陵江文化为主线,倾力设计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千里嘉陵江,把最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为南充旅游打下了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南充旅游的品质与魅力,必须紧紧依托南充的历史文化,来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观带。一是以朱德故里、张澜纪念馆、罗瑞卿纪念馆、红军遗迹遗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二是以阆中古城、安汉故城、淳祐故城、龙门古镇、周子古镇等历史文化名镇和历史遗迹为主要内容的川北古镇民俗文化旅游精品线;三是以“嘉陵第一曲流”、“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江山”等为主要内容的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四是以“千年绸都第一坊”、“丝绸文化主题公园”、“丝绸文博馆”等为主要内容的丝绸文化旅游精品线;五是以西山三国文化园、安汉故城,阆中张飞庙、诸葛寺、瓦口关古战场三国遗址等为主要内容的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六是以纪信、落下闳、司马相如、谯周、陈寿以及开国元勋朱德、民主革命家张澜、大将罗瑞卿、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等历史名人旧居、故居、纪念馆(室)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精品线;七是以凌云山民俗宗教文化产业园、佛教圣地太蓬山以及清泉寺、老君观、天罡庙、禹迹山大佛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旅游精品线,以此来大力凸现南充旅游的文化元素。

(四)以嘉陵江文化为依托,全力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从旅游的六大要素看,增加吃、扩大购、丰富娱,是延长文化旅游链条,增加旅游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南充要拉长这一短板,同样需要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来增加其文化内涵,形成特色旅游商品,扩大游客的消费。

一要作好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规划应充分注重挖掘、保护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推出风格多样、特色鲜明的地方产品,可重点开发川北竹木工艺品、川北手工刺绣品、川北剪纸皮影、南充丝绸制品等系列产品和反映南充历史名人的木雕纪念品、竹编工艺画等,用特色产品来刺激游客的购买欲。二要扩大旅游商品的规模生产。首先要支持六合丝纺、依格尔、保宁醋、张飞牛肉、烟山冬菜等本土企业扩大规模,推动旅游商品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要深挖餐饮中的文化内涵,支持川北凉粉、顺庆米粉、南部肥肠、过江龙火锅、东观辣子鸡、二家山兔宴等南充特色饮食形成品牌店,建立连锁店,扩大游客的体验消费。三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大力挖掘川北民间特色手工技艺,将丝棉制作、丝毯挂画、龙门茶艺、长乐竹编等手工技艺表演,巧妙纳入旅游行程之中,采取前店后厂、现场操作、表演展销等办法,来增强旅游商品的观赏性,提高游客与商品、景区的互动,使其成为嘉陵江文化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以嘉陵江文化为纽带,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区域合作

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产业,就其特性来讲,它在地域上不受行政区划局限,在内容上不受行业局限,在客源上不受地区局限,这为南充文化旅游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而一曲“嘉陵江上迎朝阳”,勾起了全流域乃至川、陕、渝三地的共同情结,为文化旅游扩大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南充旅游必须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推进跨地域、跨行业、跨景区合作,来整合南充旅游的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一要加强市域内的资源整合。南充的旅游资源差异性大,互补性强,要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共同发展的原则,来整合主题旅游线路,可将阆中古城之旅、将帅故里之旅、绸都体验之旅、嘉陵江水上之旅和风水文化鉴赏之旅等进行科学规划、编排,形成南充“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系列精品游览线路,实行市内无障碍旅游,来放大各景点的聚合效应,形成整体发展优势。二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城市合作。加强与成渝两地的对接和联系,把南充建成成渝两地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景区的深度合作,联合开发跨区游览线路,达到同一个品牌、多个目的地的效果;加强与渝、陕两省市及遂宁、广安、广元等城市间合作,共同把嘉陵江打造成为我国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精品走廊。三要打造三国文化联盟旅游线。积极推动阆中与甘、陕两省合作将古蜀道申报中国文化遗产,共同打造古蜀道旅游线路,同时聘请名师、名导精心策划制作一台高品质的《印象·三国》大型实景演出。四要依托阆中天宫院风水文化品牌影响力,开发东南亚、港澳台等境外客源市场,进一步改善南充游客的结构。

五、文化与旅游的双赢是南充旅游的最终目标

将文化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加以发展,并使之成为南充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除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外,还要从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建立队伍等多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与改革,才可能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赢,为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何常全,中共南充市委党校副校长。

郭迪润,中共南充市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