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结交落魄英雄
一些处于低层、郁郁而未得志的落难英雄,一旦抓住机会便可能一飞冲天。如果你能在其落魄时加以援手,那么日后他一定会加倍报答你。
袁世凯年轻时,本想依靠堂叔袁保恒干一番事业,没想到袁保恒因染上当地的流行病提早去世了。袁世凯料理完堂叔的后事,因为失去了靠山,郁郁寡欢地回到了故乡项城。
袁世凯自7岁随嗣父袁保庆离乡,先后转赴济南、南京、北京、开封,在都市断断续续生活了将近12年。在此期间,袁世凯过惯了都市繁华的生活,因此,他是无法甘心在闭塞的故乡淡泊一生的。
在项城,袁世凯过的是文人的诗酒生活。由于他生性喜欢多事,又好出风头,虽然他的文章并不好,却联合了一些读书人,先后筹办了两个文社,一名丽泽山房,一名勿欺山房。由于袁世凯出资捐款,在当地也吸引了一批文人雅士。
这一日,袁世凯正在仰山堂读书,一个秀才前来拜访。袁世凯延之入室,两厢坐定,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遂结拜换帖为兄弟。此人就是后来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
徐世昌长袁世凯四岁,很有才华,但由于家道败落,当时穷困潦倒。袁世凯晓得徐世昌一文不名,没有北上应试的盘缠,便慷慨解囊。结果,徐世昌这一次赴京赶考,果然榜上有名。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徐世昌1882年中举,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以后,在袁世凯宦海生涯的30年当中,徐世昌是他最知心的谋臣。
1879年秋,袁世凯第二次参加乡试,但再次落第。这对于野心勃勃的袁世凯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袁世凯盛怒之下,烧毁了所作的所有诗文。
科举没希望了,但总不能坐吃山空啊,想来想去,袁世凯想到了捐官。但捐官得需要一大笔钱,这对于当时的袁家来说也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袁保恒死了,等于折断了袁家的一个擎天柱,莫说捐官,连生活费都已成了问题。
这时,袁世凯的一位远房亲戚见他志气很大,就借给他100两银子,让他北上活动谋事。同时,袁世凯的嗣母牛氏和生母刘氏由于爱子心切,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袁世凯,袁世凯才得以启程上路。
然而,初出茅庐,袁世凯却失败了。袁世凯带着措资北上至京,想通过他父辈的老关系,谋取一官半职,而京城却是公子王孙们挥金如土的地方,和他们打交道寒酸不得。所以袁世凯到了北京,一开始就呼朋引类,讲究玩乐,想给别人留下大户人家子弟的印象。结果,他官没有捐上,所带的盘缠却被一伙乱赌的人全给骗去了。
正在袁世凯苦于无法向家人说清,走投无路时,恰巧遇上了他曾经资助过的徐世昌。这时的徐世昌已是翰林。徐世昌问明了究竟,便拿出一笔款子,资助袁世凯回乡。
袁世凯知道,项城老家绝对不是发迹之地,因此,他很快又南下到了广东潮州。因为袁世凯父亲的好友周馥在潮州任潮州府知事兼办潮关。周馥曾任李鸿章文牍,很为李鸿章所器重。袁世凯在周馥手下干了一段时间。周馥帮助他捐了一个正五品的同时,又给李鸿章写信,把袁世凯推荐给他。终于,袁世凯发迹了。
后来,袁世凯官至直隶总督,当初借给自己100两银子的那位远房亲戚,袁世凯还了他5000块大洋。
人生在世,决不能狗眼看人低。俗话说:“休倚时来势,提防运去时。”做人要“君子当权积福”,切莫“小人仗势欺人”。另外也要记住一点,不要以为是亲戚,说话就不管不顾,要知道“亲不亲,线上分”。亲戚更需要你的鼎力相助。
人们的习惯之一,就是往优秀出色的人身边靠拢,好像与事业有成的人缔结关系,便可以有机会借助对方的气势,这是理所当然的一种心理。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交上的朋友,通常很难培育出可靠的人际关系。因为万事顺利、春风得意的人,人人都想与其结识,都想与其交上朋友,一方面他顾不过来,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局限,他也很难与巴结他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反之,如果与那些暂时不得势的人交往,并成为好朋友,那就完全不同了,就像买股票买了暂时行情不佳但却是较有潜质的潜力股一样,终有一天会得到自己应得的收益。
名人——贵人之王道
名人也能成贵人
名人也可以成为你的贵人。名人多是某一领域内的成功人士,如果认识几个名人,便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人生经验、奋斗的小窍门,甚至可以借助他们的影响来扩大自己的社会知名度。
原豪门集团总裁陈世增就是一个善于借名人之光的人。
1994年12月,中国轻工总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首届中国酒展示品尝洽谈会,陈世增因其非凡的经历,成了美国新闻界采访的焦点,甚至连白宫的决策者们也萌发了会见陈世增的愿望,克林顿总统向他发出了邀请。
据熟知美国历史的人介绍,从华盛顿到克林顿以前的美国历届总统从未单独会见过中国的企业家。
12月18日,克林顿总统安排陈世增先到白宫参观。19日下午,陈世增又赶到美国商务部,分别会见了商业部长的两位助理及国际商业局局长。这几位掌管商业进出口大权的官员听了豪门企业的介绍,看了豪门画册,品尝了豪门啤酒后,一致欢迎豪门啤酒进入美国市场,并表示:如果在法律上、手续上有困难,一定帮忙解决。
入夜,副总统戈尔举行圣诞宴会,并邀请了美国的几十位著名企业家。陈世增作为特邀来宾,手持豪门啤酒步入宴会厅,戈尔走到他面前说:“欢迎你的到来。”随之将在场的企业界名人介绍给陈世增。
盛宴至夜深方散。陈世增让美国的企业家们每人带走一些啤酒,回去和家人细细品尝。
20日晚,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希拉里面带微笑地站在白宫一楼大厅门口,迎候陈世增。
“请代向中国人民问候,向中国领导人问候……”克林顿说。
“希望将来在北京欢迎总统阁下。”陈世增礼到话到。
“将来有机会,要去北京访问的……”克林顿迟疑片刻,仍不失礼貌地回答。
善解人意的陈世增又转向风度翩翩的希拉里说:“希望总统夫人有时间到中国访问。”
“一定去,一定去。”金发披肩的希拉里满面笑容,十分高兴地说。
接着,在大厅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前,克林顿夫妇和陈世增合影。
宴会厅内,圣诞树五彩缤纷,圣诞老人幽默慈祥,圣诞乐曲明快轻松,军政要员、企业名流频频举杯,品尝豪门啤酒。此时的陈世增,已经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人。
这次会见极大地扩大了陈世增的知名度,豪门啤酒更是在美国大出风头。这次“借光”所起的广告效应远远大于花巨资去做广告。
阿迪达斯公司的发展历程,也是借助名人做生意的一个成功个案。
阿迪·达斯勒兄弟出生于德国一个叫赫尔佐格的小镇,由于家庭贫困,父亲不得不由一名编织工人转行做了制鞋工人。阿迪·达斯勒兄弟长大后,对父亲的制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4年,兄弟俩加入了制鞋业,他们边制边卖,由于他们的鞋不但保证质量,还在款式上追求创新,因此销路很好,使他们的家庭制鞋作坊迅速发展成一家远近闻名的中型制鞋厂。
兄弟俩并未因此止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全美市场。1936年的奥运会来临之前,阿迪·达斯勒兄弟发明了短跑运动员用的钉子鞋。他们又派人打探参加奥运短跑赛运动员的情况,当得知欧文斯很有希望夺冠的消息后,便免费将钉子鞋送给欧文斯试穿,欧文斯果然不负众望,在奥运会比赛中获得了4枚金牌。于是欧文斯穿的钉子鞋一举成名,钉子鞋成了冠军鞋,阿迪鞋厂的新产品成了国内外的畅销货,阿迪鞋厂也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阿迪公司。
用体育明星来打响品牌的办法太妙了!此后,兄弟俩屡屡使用这种借助名人扬名的手法开拓了很多业务,不久他们又发明了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并把新产品无偿送给德国足球队。
可见,借名人的影响扬名也成为商家惯用的手段了。只要有广告的地方,到处都有名人的影子,商家靠名人的影响赚钱,名人用自己的名气获得广告费,各自得到好处。如果你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也不妨试试这一高招。但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选对名人,只要选对了名人做贵人,你就能攀得住,靠得稳,成就一番大事业。
借助“王牌贵人”抬高身价
当你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名人做贵人之后,便要抓住机会想办法借助这位“王牌贵人”抬高自己的身价。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楼和两幢酒店。从1984年开始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样的一个大手笔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呢?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以郑裕彤的珠宝生意和新世界中心等房地产生意来说,可谓资金雄厚,且与港府方面的协议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只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内已经进入了似乎是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之间。
谜底终于揭晓,然而却是大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那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这老头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吗?
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一遇,但也是难得一次。更何况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内地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置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做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天气特别好,郑裕彤的职工们个个身穿礼服,精神振奋,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中,好一派隆重、热烈、气派的场面。
可是,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港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除了郑裕彤,有谁会对这儿更感兴趣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向世人揭开。原来,事先郑裕彤已成功地进行了交际公关,邀请到了女王来参加自己的奠基仪式!
就这样,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在场人士无不欢呼雀跃,以一睹女王仪容为快。而如逐花不舍的蜜蜂一般追随女王而来的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由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贵人之力借得好,可以取得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时,用尽办法、绞尽脑汁却一筹莫展的时候,适当地借助一下贵人的地位和声望,或许就可以让你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
§§§第三节不光识人,还得善用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别用“冷漠”把你的贵人赶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友善地对待所有人。我们总是把人分成有用的人和无关的人。对于无关的人,我们就很难友善对待。殊不知,因此有的时候你竟不知不觉地与“贵人”擦肩而过。
有一位女士,住在一座豪华别墅里。她几乎拥有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切:美貌、财富、地位、名望,以及温馨的婚姻。但她同时也有一个任何人都难以接受的遗憾——她的女儿罹患了一种会致命的病,全世界最高明的医生都束手无策。
有一天,女士看到一则报道:一位瑞士名医要来美国讲学。此人对她女儿患的那种病颇有研究,虽然未必能手到病除,却使这位伤心的母亲心中重新升起了希望。
她不停地打电话、写信、托人,恳求名医帮帮她的女儿,但没有任何回应。这也难怪,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生死是头等大事,而对一位名医来说,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全世界有那么多需要救助的人,他怎么可能为某个人随意更改自己的工作计划?女士深知这一点,她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焦虑沮丧。
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女士坐在床前,一面安抚在痛苦中呻吟的女儿,一面暗自哀叹自己的不幸。
这时,有人敲门。她极不情愿地打开门,看见一个又矮又胖、衣服湿透、样子很狼狈的男人,他说:“对不起!我好像迷路了。您能允许我借用一下您的电话吗?我想让我的司机来接我。”
女士冷冷地说:“很抱歉!我女儿正在生病,她不希望有人打扰。”然后,她关上了门。
第二天,她又在报上看到了一则有关那位名医的报道,上面还附有一幅名医的照片。她赫然发现,原来他就是昨天那个在雨中迷了路的矮胖男人。她居然将一个绝好的机会关在了门外!名医虽然很忙,如果走进了她的家,看到了她可怜的女儿,情况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她不禁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