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1347500000033

第33章 提问和回答自有妙招(3)

尽管下属隶属于上司,但下属也有他独立的人格,不能什么事都不分善恶是非地服从。倘若你的上司以往曾帮过你很多忙,而今他要委托你做无理或不恰当的事,你更应该毅然地拒绝,这对上司来说是负责的,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此外,限于能力,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的事,也应拒绝。但是有一个前提,即是否真的做不到,应该确实地衡量一下,切不可因怀有恐惧心理而不敢接受。经过多方考虑,提出各种方案后,是否再加上勇气来突破它?认真考虑后,感到实在无法做到,才可拒绝。

当然,拒绝更要讲究方法,如何才能让上司接受你的拒绝呢?一般来说,拒绝上司的要求时,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触类相喻,委婉拒绝

当上司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情时,如果你认为直言答复可能会让上司损失颜面,那么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上司自己感觉到问题确实有难度,从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

(2)佯装尽力,不了了之

当上司提出某种要求而你又无法满足时,就应设法营造一种让上司感到你已尽全力的感觉,从而让上司自动放弃其要求。

通常情况下,上司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总是念念不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音,他就会认为你不重视他的问题,而对你产生一种反感、不满的情绪,这样,对你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然而,如果你能让上司看到你已尽到最大努力了,即使不能满足上司的要求,他也不会抱怨,甚至会对你心存感激,主动放弃让你为难的要求。

(3)利用他人的掩护说“不”

如果上司要求你做某一件事时,你很想拒绝,可是又说不出口,这时候,你邀请你的两位同事,和你一起到上司那里去,然后你再向上司提出拒绝。

当然,在私下里你们首先应商量好谁是赞成的那一方,谁是反对的那一方,然后在上司面前争论。等到争论过一会儿后,你再出面轻轻地说:“原来如此,那可能太牵强了。”而靠向反对的那一方。

这样一来,你就可避免直接向上司说“不”,就能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就会给上司以“你们是经过激烈讨论后,绞尽脑汁才下结论”的印象,双方都不会有受到伤害的感觉,从而上司会很自然地自动放弃对你的要求。

3.上司如何拒绝员工的要求

如果最近几天公司非常忙,某个员工要请假,或者别的经理想从你的部门暂时借用一名员工,你很可能会不用考虑就回绝:“不行。”

在某些特定场合下,一些平常你可能同意的要求却不得不回绝。

下面这些情况是你非坚持立场不可的例子:

(1)不能批准员工休假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按照安排休假计划的规定办事;二是这段时间其他员工正在休假。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就应该让员工知道他没有遵守规定。你应该明确地告诉他:“很抱歉,那个星期是我们盘点存货的时间,一个人也不能缺。你知道,正因如此,咱们公司才规定每年的一月份安排休假。”

当员工的请假要求与别人预先计划好的休假产生冲突时,你要让他知道,在他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请假的要求,并且你已经批准。按照“先申请先安排”的批假原则,你不能批准他的请求。

(2)要求加薪或升职

当那些特别尽职尽力的员工向你提出加薪或升职的请求时,上司是很难一口就加以拒绝的。尤其是请求者的职位、薪酬早该变了,但因公司现在生意清淡,预算紧缩,或还有其他不利的因素,要说“不行”更是难上加难。

这时,你最好向员工说清楚不能提职或加薪的真实原因,以便获得他的理解。

(3)要求改变上下班时间

当有需要照顾子女、交通不便等客观问题出现时,员工一般都会向上司提出能否改变自己上下班的时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时能与员工配合,帮他们渡过暂时的困难当然很好,但现实情况并不一定总能行得通。

如果员工感到你对他的困难漠不关心,他会感到非常失望,甚至可能另谋高就。

如何拒绝员工的这种合乎情理但又不能兑现的请求呢?具体处理时要尽可能灵活,探讨各种可能的办法,这样即便不得不否决员工的请求,你为此所作的努力也有助于消除员工的怨恨。

有些时候,可以准许员工偶尔稍许迟到或提前下班,对上下班时间作些灵活变通,往往可以解决问题。不然,你迟早会发现下属自行其事确定上下班时间。

有时你可准许某个员工提前下班,而有时又不得不否决这类要求,这时一定要跟员工讲清楚真实原因,否则,他们会认为你办事没有原则或偏袒某些人。

(4)要求调到另一部门

如果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请求调动,那就尽快批准,这样,你也就可以少费心力了。但是如果是你最得力的员工要求调动,而且正逢大忙时节,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顶替时,千万不要断然拒绝,因为那样会打击一个好员工的积极性。

你应该让他好好谈谈请调的具体原因。你会发现促使他调动的原因可能与工作无关,可能是他与某位同事关系紧张,也可能是由于通过调整工作可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等等,通过交谈,你才会发现问题具体出现在哪里。

如果谈话毫无结果,没有什么能使他改变调动的想法,你只有拒绝。但要尽可能减少由此给他造成的不利影响,尽量给他一线希望。比如,你可以说:“现在不能调,等过两个月再看看有没有机会吧。”

这样做不仅为你赢得了考虑其他可能性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员工请调的想法也可能发生改变。无论如何,要对员工的调动要求表现出关心,这样就可以减轻拒绝对员工造成的伤害。

4.拒绝别人的实用技巧

在交谈中,一般应该遵循有问必答的原则,对对方的提问给予回答。但有时有一些问题确实是不便回答或不必回答的,对这种情况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委婉地拒绝回答。

拒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的世界,拒绝别人不得法,可能失去交情,被人误会,甚至遭人唾骂与仇视。要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不妨学几招拒绝的方法,这样就能做到拒绝得法情义在。

(1)默认不答

在交谈中,有时对方提出的问题正中下怀,道出了心中之所想,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不便于明朗地表示态度,说出具体看法,对这样的问题,常常是默认不答,表面上拒绝,实际上是默许。比如:

甲方:阁下的声明是否表示贵国政府对会议的成效有所怀疑?

乙方:我不这样说,你可以随便解释。

在这一问答中,乙方对会议的成效确实是持怀疑态度,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方便说出来。一句“我不这样说”,就是以表面上的拒绝掩盖实际上的默许,无论甲方对问题怎样解释,正确与否,对乙方来说,都不留任何把柄。

(2)推诿搪塞

这种拒绝回答的方法是对提出的问题不作实际性的回答,而是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说也可以不说也可以的话去搪塞。《吕氏春秋·淫辞》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没有钟表,只能以太阳的方位来确定时间的早晚。楚国的庄伯叫他父亲去看看太阳在什么位置上,他父亲不愿意去,就回答说:“太阳在天上。”庄伯又说:“去看看太阳怎么样了。”他父亲回答说:“正圆着呢。”庄伯着急了,就明确地说:“是让你看看是什么时候了。”他父亲回答:“就是现在这个时候。”这样的回答就是推诿搪塞,对每个问题都作了回答,但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就其实质而言,是拒绝回答。

(3)装聋作哑

在对方提出问题时佯装没有听见,当然就用不着回答了。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谈。一次会议休息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斯大林说,美国研制成一种威力巨大的炸弹。这是用暗示的方式来试探斯大林对原子弹所持的态度。

斯大林却像没有听见一样,未露出丝毫的异常表情,也没有做出任何回答。以至许多人回忆说,斯大林好象有点聋,没有听清楚。其实,斯大林听得清清楚楚,会后他告诉莫洛托夫说:“应该加快我们工作的进展。”两年后,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无独有偶。1953年6月,年已79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到百慕大参加英、美、法三国会谈。他以自己年事已高为借口,时常装聋,在需要回避的问题上就装作没有听见,不予回答。而在他感兴趣的问题上就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法国外长皮杜尔讨价还价,使与会者颇感头痛。艾森豪威尔幽默地说:“装聋成了这位首相的一种新的防卫武器。”

(4)诙谐幽默

这是在对方提出问题后,机智地以诙谐幽默、玩笑打诨的话语作为遮掩,避开对实质性问题的回答。

某县要举办一次歌咏比赛,一个社会声誉不太好又根本不懂艺术的个体户找到大会主持人说:“我赞助10000元,你安排我当个评委怎样?”大会主持人一拍对方的肩膀说:“老兄,你钱多得没处花了吗?这10000元扔在这个会上,不如扔到河里,还能看到个水漂漂儿。”在一句玩笑打诨的话语掩盖下,避开了对实质性问题的回答,巧妙地拒绝了对方提出的要求。

(5)自言自语

日本著名的社会学教授多湖辉总结出了一条拒绝他人要求的经验:人们碍于面子,推拒话不好正面说出口。如果装作自言自语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对方便会知趣而退。美国出版家赫斯特在旧金山办第一张报纸时,著名漫画大师纳斯特为该报创作了一幅漫画,内容是唤起公众来迫使电车公司在电车前面装上保险栏杆,防止意外伤人。然而,纳斯特的这幅漫画完全是失败之作。发表这幅漫画,有损报纸质量;不刊这幅漫画,怎么向纳斯特开口呢?

当天晚上,赫斯特邀请纳斯特共进晚餐,先对这幅漫画大加赞赏,然后一边喝酒,一边唠叨不休地自言自语:“唉,这里的电车已经伤了好多孩子,多可怜的孩子,这些电车,这些司机简直不像话……这些司机真像魔鬼,瞪着大眼睛,专门搜索着在街上玩的孩子,一见到孩子们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听到这里,纳斯特从座椅上弹跳起来,大声喊道:“我的上帝,赫斯特先生,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画!我原来寄给你的那幅漫画,请你将它扔入纸篓。”

这里,如果赫斯特直接拒绝刊发纳斯特那幅漫画,一定会伤害纳斯特的自尊,弄得不欢而散。而他利用自言自语方法,流露出内心思想,既使对方自己做出放弃的反应,又不伤和气,保全了面子。

(6)先承后转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式的拒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使人难堪,伤人面子。先承后转法,是一种避免正面表述,采用间接地主动出击的技巧,即首先进行诱导,引人入彀,当对方进入角色时,然后话锋一转,制造出“意外”的效果,让对方自动放弃过分的要求。

俄国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次在巴黎举行演奏会,获得巨大成功。有一位贵妇人对他说:“伟大的钢琴家,我真羡慕你的天才,可是票房的票已经卖光了。”鲁宾斯坦手中也没有票,又不愿给演奏举办者增添麻烦,当然不想答应她的要求,但是,他没有直接拒绝,因为直接拒绝攻击性太强,锋芒太露。因此,他采用先承后转法,把拒绝间接化。他平静地答道:“遗憾得很,我手上一张票也没有。不过,在大厅里我有一个座位,如果您高兴……”贵妇人非常兴奋地问道:“那么,这个位置在哪里?”

鲁宾斯坦答道:“不难找——就在钢琴后面。”

这样的座位自然是属于钢琴家自己的。但是,由于这个拒绝是间接的,直接语义上的同意提供座位,让对方心里产生满足感,然后间接暗示“反弹”出座位的虚幻性,使对方的心理预期落空,既风趣幽默,又使人从紧张中得到松弛,很自然地接受你的拒绝。

(7)略地攻心

这种方法的内涵是:了解对方问话的特性和目的,试探对方的心理,然后发动心理攻势,使对方自我否定,放弃不合理的请求。一位语文教师,其弟因民事纠纷,别人要与之对簿公堂,这桩案子恰好由这位语文老师昔日的得意门生接手处理。一天晚上,这位老师前往学生家,希望他能念师生情谊,将手腕往他弟弟这边扳一扳。法官左右为难,一不能枉法,二又不能得罪恩师。法官说:“老师,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您是我最钦佩的一位语文老师。”老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每个老师都有他的长处。”法官接着说:“您上课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尤其是上《葫芦僧乱判葫芦案》那一课,至今想起来记忆犹新。”语文老师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我不仅用嘴在讲,简直用心在讲。薛蟠犯了人命案却逍遥法外,反映了封建官僚官官相护、狼狈为奸的黑暗现实。”“是啊,‘护官符’使冯家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凶犯薛蟠居然逍遥法外……贾雨村徇情枉法,胡乱判案。”法官感叹地说:“记得当年老师您讲授完这一课后,告诫学生们,以后谁做了法官,不要做‘糊涂官’,更不要判‘糊涂案’,学生一直以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呢。”这位语文老师本来已设计好了一大套说辞,但听了学生的一席话,再也不好意思开口了,自动放弃了不合理的请求。

(8)反口诘问

有些问话,不便于答复,这时你不妨顺其话题反口诘问,诱引对方自己去说,从而达到拒绝的目的。

我国前足球教练高丰文,某年五月率队南下,在与香港队大战前夕,香港记者想探听“军情”,便向高丰文提问:“你将怎样对待香港队惯用的打法?”拒绝回答这一问题,似乎不够礼貌;要是回答,又近乎“泄密”。怎么办?高丰文采用了反口诘问法。他镇静地反问道:“你说香港队的惯用打法是什么呢?”这个记者冷不防被问住了,只得改口退守:“大概是防守反击吧。”高丰文立刻补上一句:“我不是郭家明(香港队教练),我不知道他如何布阵。但不管香港队怎样变化,我们都一样准备。”答语坦率而自信,机灵而礼貌。

(9)巧妙闪避

有些问题,正面回答很难讲清楚,那就不妨巧妙地避开话锋,说说另一些相关内容,通过旁敲侧击,引导听话人深思,在思考中自求答案。如有位青年问刘吉:“有人说留长发、蓄胡子是精神污染,你也这样看吗?”刘答道:“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头发长,胡子也长,可他们是共产党的老祖宗(大笑,鼓掌)。毛主席和周总理头发不长,胡子也没留,他们同样是我们尊敬和热爱的导师。”刘吉讲了两种情况,让提问者思考。巧妙的闪避,圆满解决了几句话很难解答清楚的问题。闪避成功的关键,是找准闪避的方向。一般是寻找可以类比的事例进行闪避。

(10)相反应对

在拒绝对方的问题时,采取撇开问题的策略,不从正面回答他人的提问,而是处处从问题的反面来应答。这样可以避开不必要的正面阐述,出奇制胜,掌握主动,令对方的愿望处处落空。

武宝信领导育青厂职工经过艰苦奋斗,大胆创新,成功地研制出了“粉刺露”,于是,很多厂家要买他的配方,而且一开价就是五位数,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位外商死命缠住他不放,百般劝说和引诱他,并愿出20万美元买下配方。

武宝信嘴里蹦出一个字:“不。”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呀。”外商劝诱道。

“可学者有他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