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1349700000059

第59章 祸兮福倚

原典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人君政施宽厚,人民自然淳朴;政施苛察,人民就会狡诈。灾祸啊,幸福依傍着它;幸福啊,灾祸隐伏在它里面。谁知道它的变化有没有终点?福祸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常可再变为反常,善良可再变为邪恶。人心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圣人端庄方正而不伤人,棱角分明而不害物,直率而不无所顾忌,明亮而不光芒耀眼。

名家注解王弼: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曰,其民缺缺也。

朱元璋:故复云闷闷,言淳朴守无事,民俗实,君福也。亦言察察,谓苛政也。民多不足,此君之祸也。故圣人守正而不改,强不恃能。道行焉,道成焉,民安物阜。

河上公: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圣人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之也。圣人虽有独知之明,常如暗昧,不以耀眩人也。

经典解读本章讲的是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辩证法。国学大师冯友兰曾说:“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

老子反对为政苛细,明察秋毫,包揽一切,干预一切。我们有一些说法,如抓大放小、宽以待人、宜粗不宜细等,也是这种思路。相反,事必躬亲、无微不至、心细如发,是修表、精密仪器等行业从业者必备的品质,但是对于领导人、管理者来说,未必总是正面的特性。

紧接着,老子通过对闷闷与察察的辨析,顺势引出祸福的转化问题。闷闷看似不佳,却能使人民自然淳朴。察察看似精明强悍,却会使人民变得狡诈。做人做事,切不可只看一面而忘了另一面。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如此。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

另外,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也就很难确定事物矛盾的主次方面,这就是“其无正”。比如看乒乓球赛,一球之争,胜也胜得飞快,败也败得飞快;一会儿是这方主动,一会儿是那方占优。你很难知道下一分钟下一秒钟,那个小球会飞到什么地方去。正是因为“其无正”,所以才“人之迷,其日固久”。

正所谓“反者道之动”,是正是奇,是善是妖,都只是一时之道、权宜之道,不是常道。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不利的局面下,尽快扭转局面。同时,在你被认为是正是善的情势下,怎么样警惕复化为妖、复化为奇,怎么样防止再次陷入逆境。

至于“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与孔子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提倡一种美德,同时防止它的过分与极端化。老子提醒方正的人,要注意不割伤旁人;提醒锐气十足的人,注意不刺痛别人;提醒直言的人,要把握好分寸;提醒风光无限的人,别自我炫耀。总之,一切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智慧典例

努力把坏事变好事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意思是,灾祸啊,幸福依傍着它;幸福啊,灾祸隐伏在它里面。谁知道它的变化有没有终点?福祸没有确定的标准。老子看透了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深刻认识到坏事可变成好事,好事也可变成坏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讲尊严的人来说,精神上的折磨比肉体折磨更残酷、更难以忍受。可是,很多成就非凡的大人物,却正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无法忍受的轻视与讥讽,从而奋发图强,终成大业的。

林肯就是因为不断地遭受打击而最终飞黄腾达的。他人的轻视不过是替林肯预备了一架登天的梯子,使林肯登上了荣誉的顶峰。

当年,林肯还是一个青年律师。他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案件到了芝加哥。但是,他毫无声望,没有人理会他。那些有名的老律师,看不起他这种初出茅庐又来自外地的律师,甚至认为和他在一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他们无论到什么地方,总是尽量躲着林肯,甚至不允许他和他们一起吃饭。这对于年轻气盛的林肯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打击。

被人轻视成了林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督促着他不断向前,好超过那些看不起他的人。林肯成功了,直到他做了美国的总统,那些律师还只是些律师而已。

可见,对于有骨气的人来说,轻视与讥讽恰恰好似通天的梯子。我们尊敬林肯,是因为他面对轻视不自弃,通过努力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无独有偶,拿破仑也是因为被歧视,而奋发向上,通过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而改变命运的。

小时候,拿破仑在布里恩的贵族学校上学。不过,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高傲而又穷困潦倒的科西嘉贵族,虽然他把拿破仑送进了贵族学校,可是,他并不能让拿破仑和同学们一样,过富家子弟的生活。因此,他必须忍受同学的轻视与讥讽。

每一种嘲弄、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拿破仑增加了一种决心,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以实际行动让这些愚蠢的富人们看看,他确实比他们优秀。

在拿破仑16岁的时候,他就当上了少尉。但就在这一年,他父亲去世了。这样,他不得不从自己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帮助他母亲。

在部队里,拿破仑的同伴们一有时间就去追求女人或赌博。拿破仑个头矮小,不受女人欢迎;而他的贫困,也使他失掉了参与赌博的资格。于是,他就埋头读书,长了不少学问。长官看到他颇有些学问,就常派他做些需要进行复杂计算的工作。他把这些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于是他更加受到重用。他的同龄人仍在追逐享乐的时候,拿破仑已经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了。

拿破仑之所以能成为伟人,除了得益于他的天分外,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能变打击为动力,并通过艰辛的努力把坏事变成好事。很可能,如果当初拿破仑像别的孩子那样拥有顺利的生活,世界上就会缺少一个妇孺皆知的英雄。

德摩西尼是古希腊卓越的演说家。可谁能想到,这位伟大的演说家天生就声音微弱、吐字不清!尤其是“R”这个字母,他怎么也说不清楚。当他面对大众演讲时,他吐字不清的毛病完全暴露出来,听众们都大肆嘲笑他。

为了克服自己的缺陷,为了使人们不再嘲笑自己,他把石子含在嘴里……对着大海演讲,一边向山上跑一边演讲,强迫自己一口气念好几百字,站在镜子面前演讲以矫正自己的姿势。

此外,他还特意建了一个地洞,每天在里面练习他的声音和演说的姿势,以此来抗拒外界的纷扰。德摩西尼的坚持终于取得了成果,人们给予他的不再是嘲笑,而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摩西尼用他的行动证明了,只要努力,世间没有什么不可能!

那些能在讥讽、轻视中取得成功的人,是值得称颂和尊敬的。他们面对困难,面对坏事,不是选择逃避,而是想办法变难为易、变坏事为好事。那么,我们呢?难道就自甘沉沦?别忘了,只要不放弃,就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