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德经(白话全译)
1349700000060

第60章 长生久视

原典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百姓,事奉上天,没有比吝惜更重要的了。正因为吝惜,可以说是早有准备;早有准备,就能不断积累禀赋。不断积累禀赋,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就没有人知道他的极限;谁都不知道他的极限,他才可以担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才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这是加深与稳固根基,以求长生久存的道理。

名家注解河上公:治国者当爱民财,不为奢泰;治身者当爱精气,不为放逸。夫独爱民财,爱精气,则能先得天道也。先得天道,是谓重积德于己也。重积德于己,则无不胜。

王弼: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朱元璋:治人苛以法,事天祈乃福,苛则人变,祈迭祸生。若能治人省苛,事天祀以理,广德以安民,则其德厚矣。虽不祈于天福,乃天福也。

经典解读本章讲治国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老子把吝啬当做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颂扬,而不是专指财物的吝惜。他认为,吝啬就是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真正做到精神上的“啬”,只有靠积累雄厚的德。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这就与圣人治国联系到一起了。

其实,“啬”在这里既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也可解释为“节俭”。因为老子是十分重视“俭”德的,而这也是道家一贯的主张和作风。老子把“俭”当做“三宝”之一,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认为,大到维持国家的统治,小到维持生命的长久,都离不开“啬”这条原则,都要从“啬”这条原则做起。所以说它是“长生久视之道”。啬与俭当然符合“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不过,若认为它是一种消极、退守的哲学,则未免流于表面,未能看到其精神实质。

著名学者张松如说:“啬就是留有余地;留有余地,才能早为之备;早为之备,才能在事物即将发生之时及时予以解决;在事物即将发生之时及时予以解决,才能广有蓄积;广有蓄积,自然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然就具有了无穷的力量。”

在老子的思想中,所谓“不争”、“无欲”和“无为”,是所有生物均可采用的方式。而对于人类来说,要使这样的行为能够得到具体落实,则需要有比较坚强牢固的心理支撑点。关于“无为”的支撑点,老子在其他章已经反复提及,就是无欲。我们已经知道在老子心中欲望之源是:文字、技巧、发明、智慧、知识、权力、财货等,所以,老子在此所提到的消除和减少欲望的基本原则,就是“啬”的运用。

智慧典例

对自己“吝啬”一点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是“爱”的意思,在此可以引申为吝惜、节省、保养或收藏。“啬”就是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是不断积德,不断积德就什么都可以战胜,什么都可以战胜就可以享有一个国家,享有一个国家并拥有了治国法则就可以长治久安了。

老子在此把“啬”作为治国和治人事天的准则,把“啬”的特质作为国家的根本,国家或个人从“啬”做起,逐渐扩大为重积德,无不克,莫知其极,就等于为国家或个人逐步建立了牢固的基础。其实细想一下我们身边的有识之士大都善于以“啬”来严格要求自己。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还没有成名时,一位朋友在纽约街头碰见他,问他:“你怎么穿得这么破?”他回答道:“没关系,反正这里没有人认识我。”几年后,爱因斯坦成了全世界闻名的大学者。一次,那位朋友在纽约街头又碰见了他,惊异地问:“你怎么还穿得这么破旧呀?”爱因斯坦笑了笑说:“反正这里的人们都认识我了。”

烹茶洗砚涤贪欲爱因斯坦崇尚节俭,不讲求物质享受。因而他能够清心寡欲,把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事业上,终成一代物理学大师。不过,知识精英崇尚节俭者甚多,不足为奇。难得的是,有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能做到节衣缩食。

香港“船王”包玉刚,有着数以亿计的财富。但他崇尚简朴,一直坚持把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下顿热热再吃。外孙吃剩一半的苹果,他也会吃掉,从不浪费。

有一次,他的大女儿看见同学穿了双漂亮的红皮凉鞋,很是羡慕,就央求父亲也给她买一双。包玉刚就问她说:“你脚上穿的什么呀?”女儿说:“皮凉鞋啊!”包玉刚问:“你有凉鞋穿还买什么凉鞋?”

另一次,女儿裤子的膝盖处磨破了,包夫人就给她补了两块补丁,女儿噘起嘴不愿穿。她便对女儿说:“你瞧,你爸的睡衣上也打着补丁呢?”

这位船王省吃俭用,却将成万成亿的捐款支援祖国的建设。他多次回故乡宁波,建大学、办工厂、开医院、修机场……

“啬”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凡有识之士,必不把金钱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目标,更不会当守财奴。

一个能够做到对自己“吝啬”的人,即使他还没能彻底消除欲望,也已经把欲望减少到相当的程度了。极端节俭的人,固然未必能断绝七情六欲,却必定是个懂得收敛欲望的人。他们对地位、名声、权力、金钱、财货及女色等并不狂热,因此为自己做人及成功建立了牢固的基础,自然能够远离各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