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1378100000020

第20章 别让爱情走入迷途——18岁以后懂点婚恋心理学(4)

一次,美玲到南京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她意外地重新见到了川宏。川宏是她大学时男友,在毕业后就各奔东西,很少再联系了。后来,两人都各自成了家,有了孩子。这次见面,俩人都很高兴,互相问候近况。在有限的机会里川宏告诉美玲,最初他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与她联系,直到听说美玲结婚了。这次重逢就是一个导火索,点燃了一枚藏在心底十年的爱情炸弹。

回到家里,刚一上班,美玲就接到了川宏的电话。“如果他不给我打,我也会给他打的。”美玲心想。背负着道德的包袱,他们既愧疚又欢喜地重新走到了一起。

很快美玲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上着班,她会对自己笑,独自一个人回味着电话里的那些甜言蜜语。他们的感情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每次联系都很小心。美玲渐渐不再关心家里和孩子,跟朋友的交往也越来越少,她怕自己一时情绪冲动,克制不住就会将这一切说出来。但有的时候,很想说话,却找不到一个说话的人。

美玲知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继续往前走下去,她会毁了自己,会毁了两个正常的家庭,但她却无法让自己放手。她会骂自己的软弱,但在现实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力。

城市的天空浑浊而灰暗,这样的日子,美玲不知道还有多久。

和爱情、婚姻一样,婚外恋似乎也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而且就像魔鬼一样永不离爱情、婚姻之左右。可以说,提起爱情与婚姻,就免不了说婚外恋。在当今社会里,婚外恋的事情我们已见怪不怪,电影《一声叹息》、《手机》向人们展示了婚外恋的“凄美”结局。而现实中,一个接一个因婚外恋而造成家庭破裂、反目成仇的生活剧也在上演,但人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婚外恋的是非剧没有演完的一天。

较之女性,社会伦理对男子婚外越轨行为比较宽容。尽管如此,家庭道德仍是评价个人价值的重要依据。即使在高度性解放的西方发达国家,私生活状况也依然左右着一个人的经济或政治前程。对于婚外恋情与家庭、事业成败及社会地位,男子总是更看重后者,而婚外恋通常只能是其风云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因此,如果婚外恋与其事业能齐头并进、两全齐美,男人们自然不想游出令人陶醉的婚外情海;一旦婚外恋情到了可能使其家庭解体、阻碍其事业发展、损害其社会地位的地步,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弃情人于不顾。很少有男人会为了情人而牺牲自己的家庭、事业、社会名望,而背负道德败坏的名声。

婚外恋中,女性与男性不同,很少“喜新不厌旧”,其婚外恋的一般历程是“厌旧喜新”、“弃旧图新”。在追求婚外幸福时,有夫之妇们往往比有妇之夫更勇敢、执着,敢于蔑视伦理道德,能够顶住种种社会压力,甚至放弃子女抚养和财产利益,毅然与丈夫决裂,投入情人的怀抱。然而,她们的结局通常很惨,一无所有、孤注一掷的时候,情人却临阵退缩,最终弃之于不顾,害得她们人财两空、进退维谷。

李女士已年过四十,离婚后带着儿子独自生活。她有个情人叫小军。

她与小军的相识,源于公共汽车上的一次“英雄救美”。两年前的一天,李女士在公共汽车上遭遇小偷,不知所措之时,小军挺身而出,将小偷从人群中揪了出来。两人就此结识并相互留下联系方式。此后,二人频繁往来,并互生爱慕之心。

“五一”前,两人再次约会时,李女士感慨地对小军说:“你对我真好!”并流露出想嫁给小军的意愿。此前,小军曾经如实地告诉过李女士自己已婚、有孩子的婚姻状况。听完李女士的感慨后,小军心里一动,说:“我尽快离婚后娶你。”回到家,小军就和妻子摊牌要离婚,妻子当然不同意。亲朋好友得知此事,也纷纷上门,七嘴八舌劝和,小军开始动摇了。

这一切,李女士并不知情。因为一直没有小军的消息,她在等待的过程中,曾拨打过小军的手机,传出的却是已关机的提示音。

一天上午,联系不上小军的李女士径直找到小军的家,小军的妻子正好在家。李女士开门见山说道:“我今天也不瞒你,我和小军已好了两年。”小军的妻子气道:“你们的事情我老公全给我讲了,你不要再缠着小军了,他现在到外地躲你去了。”然后“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李女士心灰意冷,在小军家门外拨通了好友的电话:“小军现在不理我了,打手机关机,人也不在家里。他欺骗了我,我不想活了……”没说完,李女士挂掉了电话,随即翻过小军家外的楼梯栏杆,松开双手,从五楼仰面坠下。

这是一幕婚外恋的悲剧。婚外恋发生后,小军可以逃避责任,从头开始,而李女士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是婚外恋对男女主角所造成的不同的杀伤力。

男女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应该互尊互敬、互亲互爱、互帮互助,为了家庭并肩战斗,共同提高对婚姻的道德意识和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共同致力于夫妻关系的调适和婚内爱情的保鲜。如果任何一方发生了婚外恋,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婚外恋并非情爱的蜜桃,而是酸涩的青果。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个特例吗

1973年8月23日,两名罪犯试图抢劫斯德哥尔摩市内最大的一家银行。抢劫失败后,歹徒挟持了4名银行职员,在与警方僵持了130个小时之后,歹徒放弃了对峙,缴械投降了。

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4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竟然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抢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这4个人一致表示他们并不痛恨歹徒。他们认为,这些抢匪不仅没有伤害他们,还照顾他们。同时,他们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人质中的一名女职员竟然爱上了其中的一名劫匪,并与尚在服刑期的劫匪订了婚。

这就是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心理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的一些匪夷所思的情感背后的合理意义。

在这4个人被劫持的时间里,歹徒曾经威胁要杀死他们,同时也表现出了仁慈的一面,在这一难以说清楚的复杂过程中,这4名人质抗拒警方最终营救他们的努力。这件事在西方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的心理学家都想知道,在人质和歹徒之间产生的奇特感情,到底是发生在这起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中的一个特例,还是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心理反应。

通过无数的案例研究证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说,只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被害人知道,自己的生命确实是处在某种真实的威胁中,可能在一瞬间自己就会没命,能不能活下来完全取决于那个伤害自己的人;其次,这个伤害者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了受害者恩惠,比如在受害人快要渴死的时候给了他一口水。此外,受害者完全处在一个封闭和隔离的环境中,他知道自己是无路可逃的,只能听任自己被别人洗脑。于是,这些受害者会对加害他们的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受害者的生死掌握在这些人手里,他们让自己活下来,受害人便觉得,这简直是天大的恩惠。因此,他们与歹徒共命运,把这些歹徒的命运和前途当成是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反而把前来营救他们的人当成了敌人。

很不幸的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传染”到中国后,却成了人们自救的心理障碍。人质落入劫持者的掌握后,对劫持者产生了更强的“心理上的依赖感”,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十分悲惨。

1999年,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发生过一起灭门惨案,一公司老总全家遇害。案破后,警方对这家人的被害唏嘘不已。案情经过是这样的:

抢匪闯进家门,宣称只要服从,将不会伤害他们。在捆绑家属时,老总的儿子与他们打了起来。女儿直叫:“别打了!他们又不会伤害我们。他们只是要点钱财。”于是儿子停止了反抗。匪徒将他与其姐姐、保姆全部捆好,正当逼迫他们交出贵重钱物时,孩子的父亲下班到家了。此时约为晚上十点。父亲一看家人被缚,冲上去以一敌三与抢匪搏斗,因其身壮力大,加之是在拼命,抢匪一时还奈何不了他。这时儿子、女儿不断在旁哀求父亲:“爸爸,别打了,他们只是要我们一点财产,不会要我们命的,你这样子要把大家都害死了。”父亲听女儿这么说,遂停止了反抗,抢匪也将他捆绑起来。这时母亲进了房,吓得大叫起来,父子三人又劝她:“这几位兄弟只是要我们一点财产,不会害我们的,别怕!”于是母亲也停止了叫喊。抢匪把她也捆好并把一家人的口全部塞紧,在这之前,匪徒们因紧张都忘记了这点。接下去是逼问、拷打,匪徒得到存折密码及贵重物品后便将一家人(包括保姆共五口)全部杀害。

一个警官说,这一家人至少有两次活命机会都没抓住,即如果当父亲与匪徒搏斗时全家人一起呼救——这家人所住的房子临街——获救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他与匪徒搏斗时,挡住匪徒,大声呼叫妻子别上来,歹徒很可能要夺门而逃。可不幸的是,这家人都帮助匪徒,将自己的救助者给“俘虏”了。

也许这家人都希望以自己的诚心感动匪徒,他们可能是想,心和心可以相通,四海之内皆兄弟;或者,正如他们所说的,拿钱可以消灾。但是,这一切都无从知晓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并不是救命的稻草。

心理测试

你有什么样的恋爱观

百般无聊的时候去街上散散心,待到想回家的时候,又觉得空手回家怪怪的。于是,你决定买一样东西带回家。偶然间的决定,当然随意性很大,你希望买什么呢?请在下面的答案中任选一项。

A. 去书店买本书看看,正好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B. 一件漂亮的衣服最实用了。

C. 水果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免得家里没有还要出去买。

D. 带一些西式的面包,又好吃又好看,还不用做饭了。

选择分析

1. 选择A:

你对爱情的要求很高,对方若不是魅力十足,有能力提供浪漫生活,你们多半良缘无涉。你受过很高层次的教育,因而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不仅要富有情调,而且要高雅精致,符合你要求的人并不多。记住,挑剔会使人失去很多机会。

2. 选择B:

身在情海中的你,常常游移不定。爱起来,你会不顾一切。可惜你这种热情不能持久,三天不到,你又觉得当初选择有误,于是另觅良缘。在爱情上三心二意的你,虽在乎自己,却往往搞不清自己的感觉,因此时常心无定所。还是安静一点好,先弄清自己,再全力出击,这样才会得到你的梦中情人。

3. 选择C:

痴情的你,对爱全身心地投入,也要求对方坚定不移地爱你。你把一切看得太美好,一旦受伤,久久难以恢复。你认为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对方也一定会如此回报你,且理所当然应回报于你。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你对恋人的要求较为苛刻。请试着退一步看问题。对爱情执著是好的,但如果已缘分不再,千万别一门心思试图唤回对方的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

4. 选择D:

生活中的你非常现实,从不会委屈自己,让自己舒舒服服的是你的目标。爱情中的你也不会为了爱一个人委曲求全,虽然偶尔冲动,但最终理智会占上风。因此,在爱情路上你一般不会吃亏。你的毛病是,有时太计较施与受的平衡,有时会让人觉得你不够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