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04

第4章 求学路上的坎坷(3)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拼命地玩,玩命地干”给予休息,娱乐,感情交流和学习,工作以同等重要的地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两者上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可以据此推导一个公式:集约化学习=(学习+娱乐)×忠诚与热情。

★9.考试前总出现各式各样的健康问题,很苦恼

问题困扰

期末又到了,我这时最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健康问题。例如:无明显原因的发烧、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口舌溃疡、流鼻血等,还有的考生会出现头晕脑胀、烦躁焦虑、失眠多梦、心悸易疲、记忆力减退、头痛腹痛、食欲差等现象。我真的很苦恼啊,不知该怎么办?

分析解答

专家告诉您,这些不适多与考生心理压力大、过度紧张、天气炎热及饮食休息不当有关。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多见,一名即将参加期末考试的中学生在运动时跌倒摔伤,被送进了医院。虽然外伤并不严重,但是这名考生的四肢却不听使唤了。好好的孩子怎么会四肢瘫痪呢?医生的一番细心询问终于发现了答案:这是考生潜意识中的“逃避考试心理”在作怪,四肢瘫痪是一种心理反应,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癔症”。虽然这样极端的例子很少见,但考生中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并不在少数。

考生在考试前的心理调节十分重要,减少心理压力的较好方法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3R原则”:即放松(relaxarion)、缩减(reduction)及重整(reorientatation)。换句话说,是将放松自己、减少遭遇压力源的机会、重新调整心态三者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点。

考前的适度紧张是完全正常的,莫须担心;但若过分紧张就会影响考生的竞技状态,影响考试成绩,严重时还会出现焦虑、心悸、失眠、极度紧张、手心出汗、尿急尿频、恐惧不安等“高考综合征”。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如何克服“高考综合征”呢?现教你八招,让你轻轻松松上考场。

第一招:期望适中

期望值不可定得太高,定得太高,若遇题不会,即会慌张;定得太低,缺乏激情,无法维持最佳竞技状态。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志愿,才能确保在考试时,镇定自若不慌张。有了准确的、适当的目标,你便能胸有成竹、心安理得地应试了。

第二招:知己知彼

科目众多,但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故应先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薄弱何在。例如,有的考生语文基础好,作文尤其好,复习时就可少花功夫,而把主要精力用到自己最感棘手的数学上。在数学复习上,又要把重点用到令自己最头痛的平面几何上,防止大题丢分。但即使这样,还是怕数学,那你可争取考60—70分,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在考场上拿到试卷,看到难题,便不至于“昏过去”了。看到自己擅长的作文也能尽情发挥,语文高分,正可补数学低分。所以,对自己各科成绩与高考试题,一定要知己知彼,以防阵脚大乱。当然,答题时,要先答容易的,最后做难题。

第三招:饮食有节

有的父母拼命为子女买“补品”,殊不知不少“补品”只是高能合剂,有的还含激素,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所以还是不吃为妙。考生只需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当补充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水果就足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临考前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考试时感染、腹泻。粗茶淡饭最养人,不挑食,不刻意求精,食欲好,吃得口口香,更有利于考前情绪的稳定和考试时保持精力充沛。

第四招:睡眠充足

临考前连续开夜车的复习方式是不可取的。连续几天的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钝化思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临考前坚持体育锻炼,中午休息一会,晚上确保至少6小时的睡眠,这是聪明人的做法。防止考前失眠的最好办法是看淡考试:有什么了不起,考不好以后找机会,说不定因祸得福呢!把高考看淡了,压力小了,自然睡得香。考前的晚上不要服安定片之类的安眠药,这些药物往往使人第二天昏昏沉沉,影响临场发挥。

第五招:调侃放松

考前以及各科考试的课间,同学之间要相互调侃、开玩笑,淡化“高考定终身”的观点。如“考不上回家卖烧饼,说不定找个比潘金莲还美的妻子呢!”、“祝你们都考上北大、清华,当博士,当院士,以后我为诸位开车、当保镖!”等,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气氛对消除紧张氛围有积极作用。

第六招:笑他稳己

进入考场,在静候响铃发试卷时,是考生最紧张的时刻。此时,你不妨观察一下其他人的紧张样子:有的吓得脸色苍白,有的手发抖,有的嘴唇发干,有的不由自主地干咳……当你看到别人紧张成这副样子,肯定感到好笑,紧张的情绪亦在不知不觉中减轻了,结果,自己反而能泰然处之。

第七招:腹式呼吸

在考试中,有可能因遇到难题而头脑一片“空白”,须知,越紧张越不知从何下手。此时,你不妨闭上眼睛,意守丹田(肚脐下1—2寸处),进行腹式深呼吸18—28次,心绪会立刻平静下来,灵气也会随之产生。

第八招:揉耳按穴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因绞尽脑汁、过分紧张而致头痛、心悸,你不妨放下笔,双手捂耳,顺时针正揉30次,反揉30次,再用两拇指用力揉压双侧太阳穴,会有一种清新感。

★10.老觉得记忆力下降,该怎样调理

问题困扰

现在学习任务很重,每天都要学习和记忆大量的资料和公式,可是最近的学习时,尤其是在学习英语时就是觉得自己根本记不住,而且脑子也不像原来那么清晰了,这使我感到很苦恼,如果学习中的记忆力下降了,我的理想和未来不就全完了吗!

分析解答

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心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记忆力随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是一种记忆的正常老化。除此之外,记忆还与躯体健康状况有关,如脑部肿瘤、糖尿病、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性梅毒等疾病都可引起记忆力下降。同时记忆与心理健康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当人处于抑郁、自卑、焦虑等心理状态时也会引起记忆障碍。前不久,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首次举办记忆力下降义诊咨询活动。现场咨询不仅吸引了古稀老者、白领丽人,而更多的是在职场打拼的成功人士和紧张苦读的莘莘学子,而尤以17至25岁的知识青少年居多。记忆力下降正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对症施治、科学用脑,成为21世纪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记忆力下降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普通门诊中,常常会看到许多年纪轻轻或正当年的病人,主诉存在记不住事,丢三落四等记忆力下降问题。医生诊治这部分病人的通常做法是给一些益智类药物,但常常由于不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记忆力下降常常令病人陷入焦虑和紧张状态;而抑郁也是造成病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表现为注意力下降。这些症状的出现愈发加重了病人的自卑心理,但是这种病人常常仅以记忆力下降为主诉,回避情绪问题。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曾对30位以记忆力下降为主诉的抑郁病人在抗抑郁之前和用药两个月后分别测试记忆力,结果发现用药前后记忆商平均上升了两个等级。

脑子就像一个生化工厂,在不停地为我们生产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化递质,以满足人类情感和生存的不同需求。情感障碍出现时,人们会觉得生活无乐趣,出现失眠、沮丧、自卑、易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问题,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这是出现了心理障碍,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试图用“坚强”战胜上述症状。事实是,我们必须像对待其它脏器一样,将脑作为一个生产各种神经递质的化学工厂。当形形色色的不同压力在短期内集于一身,再好的工厂也会出现因原料不足造成的生产不足或质量下降。这就不难解释,人在巨大压力和挫折面前出现的各种反应。

从事专项研究的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大夫和营养专家建议记忆力下降的患者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采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要有规律地生活。

(二)正确进行自我调节,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物品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使用后放回原位,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可以采取用笔记录的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饮食中应该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以下几种营养素的食物:玉米、糙大米、全小麦、黄豆、蒜头、蘑菇、酵母、奶、动物肝脏、沙丁鱼、瘦肉类等。

(五)每天可以服用一定量的银杏叶提取物及维生素E。

★11.一直被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困扰

问题困扰

我爱科学,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也有兴趣,总的来说对学习是充满兴趣的,可读了不少书,收效却不大。我总觉得自己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到一个焦点上,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很苦恼。

分析解答

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位专家说: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注意力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总结教学经验时,都知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的分配不合理有关。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被试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背课文,只需要读9遍就能达到背诵的程度,而同样的课文,在注意力不集中涣散时,竟然读了100遍才能记住。可见,它与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有的专家说:“哪里有注意,哪里才会有思考和记忆。”注意是认识和智力活动的门户。

实验和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明显的差别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集中注意听讲阅读,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做作业。他们在学习时很少受外界干扰,即使有时老师的课讲得并不那么生动,但他们也能自我约束,有意识地组织注意力,不让自己的思想开小差。许多学习落后的同学恰恰相反,他们注意力涣散,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时而做小动作,抠耳朵,挖鼻孔,抓抓头皮,时而与同学交头接耳,逗闹一下,有时貌似听课,实则思想离开课堂,开了小差。读书时也一样定不下心来,做作业东抄西看。有的甚至在上课或复习课时没有精神,打起了瞌睡。这些同学怎么能够把学习搞好呢?

注意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得来的。有些人经过培养训练,注意力和注意品质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注意力,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就应该进行有意识的训练,而且更多的还是自我训练。下面我们介绍几种注意力的自我训练法。

(一)利用课堂听讲锻练自己的注意力

课堂听老师授课是学生学校学习的基本方式,占学生学习时间比重较多,如能重视课堂学习,注意听讲,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长期坚持专心听讲,还会培养良好的注意的品质。

(二)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研究指出,注意力是集中还是涣散直接影响着读书的效果。读书的目的就是理解书的精神实质,记住书的主要内容,要做到这些,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在深入思考书中所讲内容的深刻含义时,必须聚精会神,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说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是理解和记忆的前提条件。那种随意乱翻,心不在焉的读书是没有什么收获的。阅读教材或有关参考资料,精读其它书籍时,要想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把读书与训练注意力结合起来。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很注意这方面的自我训练。如有的人在读书时,就经常在一些重要内容旁边写上注意,特别注意等。也有的用划符号或用“!”“?”以及“☆”作记号以引起注意。

(三)根特的集中注意训练法

根特先生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根特在读书时经常使用一种精神集中法。其做法是,当他读书前,或者在书房里深思冥想问题时,他必定是透过窗户凝视着远方屋顶上的一个随风摆动的风向标箭头,他一边眼盯着风向的转动,一边下意识地沉浸于深深地思考之中。这种方法大大帮助了他,哲学中的许多理论就是这样思考出来的。这种方法好像没有什么奇特,我们这些读书人,也有这方面的经验,当两眼凝视着某一点时,一边对着视点出神,一边思考着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思考已读过的内容,好像无形之中,注意力就集中在一起,促进了思考的深度。这种做法所以会产生如此好的效果,也还是有其道理的。当人的双眼长时间地凝视在一点时,视野就会变得狭窄,那些容易吸引你并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事物也就会进入眼帘,因此人的意识范围也随着变窄,从而使人达到注意力集中的心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