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06

第6章 父母难知我的心(2)

极力推销自己之外,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终究比较容易接受长者或具有权威角色者的意见。青少年若能找到了解自己的处境,又赞成自己决定的伯父、舅舅、姑妈等亲戚,或老师、神父和协谈员等,从中“推介”一番,应更可收到效果。

★5.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孝心

问题困扰

我很爱自己的父母,也在很多地方知道他们对我的关系和期望,更知道他们对我深深的爱意,所我一直觉得应当孝顺他们,可是我又一直在苦恼到底该怎样表达自己的孝心,一直没有找到应当怎样自然而又恰当地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的孝心。

分析解答

什么叫“孝”?《尔雅?释训》里说:“善父母为孝。”意思是说,善待父母就是孝。孝,人子之道。作为人子,孝顺应该是一种本能,生而具备的;发乎天性的。而不应该是后天道德教化的,随俗从众的。越是道德教化得来的所谓孝”,实际上离人类的天性越远了。

古代有个传说,董永是个孝子,孝心感动了天地,于是七仙女下凡来嫁给了他。后来,董永和七仙女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就叫“孝感”。传说总是美好的。董永是个穷孩子,穷孩子很难讨到老婆。传说于是告诉我们;只要你善待父母。很明显,董永和七仙女那个故事告诉我们;讲孝不是目的,要发乎自然。

这里还有一个现代的真是故事,也许通过这个真是的故事你会更加知道如何“孝”,和什么是孝。故事完整情节如下:

我的老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很差,父母节衣缩食供我上了大学。我毕业时,妹妹又考上了大学,他们再也没有能力供她了。此时,我每个月的工资不过1000元,而妹妹一年的费用至少要1万元。然而,我信心十足地说“放心吧,有我呢……”

一年之后,我的经济条件有了一些好转。于是;我下了决心;要把家里的老房子拆了重新盖。房子是父亲年轻时盖的,岁数和我一样大,每到刮风下雨,我总担心它会突然倒掉 父母坚决反对我的决定。他们说,他们在老房子里住久了,习惯了。但实际上,他们是在为我的将来考虑在我工作的城市,我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房子问题!我并非“大款”,为了盖新房子,我不得不在一年的时间里节衣缩食,但我还是下决心做这件事。终于,在去年春节回家的时候我看到了新房子……

父亲带着我仔细“巡视” 着房子,末了,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以后的担子就交给你了……”我说:“放心吧,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也许;再听话的孩子都会和父母有冲突。我小的时候;也曾有过被打屁股的经历,也曾有过发誓离家出走永不再回来的事……

现在想起来,父母其实是和我们的想法一致,所谓冲突,只不过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分歧”。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和父母一起分享艰难和快乐。一般人都以为,只要有了金钱,拥有爱情,拥有友情,拥有名誉和地位,就拥有了幸福和快乐。

也许,只有经历过岁月的人们才能体会到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我都要回家,火车票有多么难买,不管路途有多么险恶,不管是否两手空空……只要看

到了父母在村口迎接的身影,那么,这一年中所有的委屈,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都被涤荡干净了。

从这两个古代和现代的故事可以找到“孝”的终极答案:善待父母!发乎内心,出乎自然的真实感情流露即可。

★8.与父母沟通出现障碍而困惑

问题困扰

我现在觉得我要走进父母的世界,他们不让,我想让他们走进我的世界,他们却又不来。我对和父母的沟通出现了困惑,而且难言又无奈。真不知道如此下去和父母的关系会怎样,到底该怎么办呢?

分析解答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身心日趋成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基本走向独立。然而就在这独立之中,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也随之产生了困惑,好多同学对父母的千叮万嘱视为“事多”,有什么事都不想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现在,如何与父母沟通成为困扰很多同学的难题,青少年该怎么办呢?

在初高中阶段,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大家都以为自己长大了,强烈地要求独立,成人感强烈,希望和大人一样地分析、解决问题,不喜欢被束缚;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朋友,而不是父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小冲突:家长问的最多的是“你在学校怎么样,处于哪个层次?”“考试了吗,考多少分呀?”“作业完成了没有?”……而这些恰恰是同学们最讨厌的问题

但可以明确的说,跨越并非难事。以下是一些很有效的沟通的建议。具体如下:

(一)要自觉地尊敬父母

深刻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重视父母真实而宝贵的人生经验,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正确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即使他们的意见有错也不要公开顶撞,而要用温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满足的同时,平心静气地分析并最终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见。

(二)多与父母谈心,缩短感情距离

由于父母和我们在生活环境、社会责任、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上代人往往比较传统、实际、保守,原则性强,思考全面,顾虑多;而年轻人则较多地与时代接轨,开放、易接纳新事物。作为子女,我们应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可通过谈心、讨论等方式,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取得信任,达到感情和心灵的融洽,代沟也就可以彼此跨越了。

(三)三思而后行

中学生思想开放,敢作敢为,勇于冒险,这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作用。但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不可如此“血气方刚”,相反要学会冷静,遇事三思而后行,并善于反思反省。这样不仅可避免因冲动产生的不愉快,而且还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进而尊重你的意见,从而产生亲密、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四)技巧、艺术化地处理分歧和矛盾

当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时,不要一味地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了解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应该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与父母双方面的观点与出发点,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欣然接受父母的合理化建议。即使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要和父母进行言语的冲撞,强硬指责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或是不讲道理,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力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并通过协商、冷静处理等方法技巧性地解决分歧和冲突,尽可能缩小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作为青少年在遇到重大问题时,还是应该和父母交流,在学习上要独立,有成人感和自觉性;意志上要更加坚定,有自己的发展计划;理解家长的苦心与期盼,像尊重别人一样尊重自己的父母。

★9.看待问题上和父母有差距,不知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问题困扰

我已经18岁了,父母总是不能对我完全放手。而子阿与父母的交涉中便产生了很多与父母相处的矛盾,影响了我很看重的家庭关系发展。我知道产生家庭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也知道很大部分是因为与父母在看待问题上的差距造成的,但我有不知该怎么去化解。

分析解答

如果说人的"第一次诞生"是离开母体,来到世界上,"第二次诞生"便是青少年朋友离开父母的监视,成为独立的自己,这是青春期的断乳阶段,孩子彻底地切断了个人与父母在心理上联系的"脐带",走向成人。

但是,习惯了依赖和被保护的孩子们,身上仍然带着父母教养方式等等的烙印,父母也往往出于担心未能对孩子完全放手。这样处于断于不断之间,便产生了很多孩子与父母相处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关系发展。产生家庭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部分是因为孩子与父母在看待问题上的差距造成的。

不可否认,看待问题上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那是历史的原因。父母毕竟是从艰苦的岁月中走过来的,很可能与时代有点脱节,思想上的陈旧并不代表他们就不比你更懂得人情世故。即使你的学历再高,挣的钱更多,也不要因此看不起你的父母。他们能做到的你可能永远做不到,而你的所有成就却属于他们。你不一定都要听从他们的,但必须得尊重他们。

其实,父母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蛮不讲理。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作为父母的心理: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最后确要挣脱自己的保护,父母心理肯定充满了不舍和担忧。但孩子却往往是初出茅庐,冲劲十足,这样便容易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下,用你的坦诚去换取父母的理解与信任是最明智的。向父母提出你的合理要求,并说明原因,留给他们一个可以发表他们看法的机会,这样的话,成功率肯定大大上升。

如果一开始便抱着父母肯定理解不了自己的态度,即使再据理力争,也只会是徒劳。父母很希望儿女跟自己商量些什么,以表明他们的重要性,他们满意了,自然会留给你更大的民主。

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只要你做出努力,看待问题上的差距也是可以逾越的!父母的文化层次、身份地位、人生经历和心理素质等都会影响他们对儿女的教养方式。现代的父母分为冷漠型、专制型、保护型、痛苦型、超人型和离心型几种,并由此决定了他们与儿女相处时彼此的关系。无论你的父母是哪种类型,如果能掌握好一些技巧,做一个孝顺、体贴的乖孩子,往往是与父母相处的法宝。

父母有时也需要孩子去疼他们。现在我们中间很多朋友的父母年纪都已不轻,有的甚至已经退休,很多时候他们还要面临儿女不在身边的现实。这时候,他们的心情也是复杂的。可能是失落,也可能是孤寂。

这时候,身在远方的你时常捎回家的一声问候、一张小卡将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与欣慰。或许他们会为你的一封信高兴几天,甚至与亲友奔走相告,但在你面前又说没时间就甭写信了;给他们买个生日蛋糕他们口中可能埋怨浪费,实际上心中却幸福得不得了。父母,有时候比年你还像小孩子!你的一些很小的心意都会让他们为之骄傲、兴奋的。不必苦心经营,只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