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65

第65章 关注孩子的学习(1)

★1.女儿就要上小学了,怎样指导她做好入学准备

问题困扰

女儿今年六岁,也该读一年级了,今年九月份开学就准备让她开始正式的学生生涯。前几天跟女儿说了关于上小学的事情,女儿看起来很害怕的样子。从幼儿园打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我担心女儿难以适应。从一个成天以玩为主的地方到一个要认真学习,受老师作业管制的学校,我该怎样指导她做好入学准备呢?

分析解答

孩子到了六岁左右就要上学念书了。孩子在家里或在幼儿园到上学念书,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在幼儿园里主要任务是玩,而上学后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在生活上也由幼儿园的教师包办变成了基本自理。因此必须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使孩子适应新的生活,以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长首先应该从大的方面给孩子以解释。要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经常提醒孩子不能留在家里或幼儿园里了,应该上学校学习文化知识了,这些提醒虽然简单,但十分重要,能使孩子认识自我,能促使孩子自觉上学,并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孩子虽然还未入学,但要让他知道学校好,教师好。平时可以带孩子到小学校去了解一下环境,看学生做操,做作业,听教室里传出的歌声和读书声。孩子对学校有了好的印象、对上学念书会产生迫切感。

当然,孩子上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主要工具就是书本,父母应经常找一些图画书给孩子看,要经常念一些内容有趣的书给孩子听,这是很有益处的。

在如何引导孩子积极地适应学习生活方面,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可以供你参考:

(一)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

为爸爸妈妈学习,为自己学习,都不能激发孩子真正的学习积极性。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述,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上学,只有孩子有了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要留心孩子探求知识的各种好奇心,把他们引进“知识之宫”的大门。

(三)体质方面的锻炼

要在有利于孩子健康的前提下,带领孩子有计划地进行身体锻炼,比如:早操、跑步、打球,日光浴等。

(四)道德方面的培养

要身教言教并重,引导孩子具有文明礼貌的态度,谦虚谨慎的做风。

(五)知识方面的准备

教育孩子不断积累各种必要的知识包括衣、食、住行方面和生活常识,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孩子的形像思维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技能方面的准备

(七)营养上的准备

尤其早餐更为重要,要养成早餐吃得饱、吃得好的习惯;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八)纠正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例如无理哭闹、习惯性的怪动作(闪眼、耸肩、皱眉等)、咬指甲、遗尿等等,这不良习惯应争取在入学前得到纠正或治愈。

(九)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的习惯

(十)要加强对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

要让孩子知道拾到人家的东西或借用了人家的东西应及时归还,对老师和长辈要有礼貌。要培养孩子对老师的感情,孩子只有敬爱他的老师,才愿意听老师的话,成为好学生,

(十一)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

上学前的孩子,控制能力、注意力的集中都比较差。所以,应该让他承担一定的家庭任务,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十二)懂得交通规则

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必须教育他懂得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如在街道、公路上。

(十三)培养他热爱集体生活

要求他自觉地服从执行集体规则,懂得自己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幼儿园、学校、家长三方密切配合,孩子一定能很快适应崭新的生活。

★2.孩子考试怯场,让我很是为她的升学担心

问题困扰

女儿平时成绩很好,每天按时预习功课、做作业,作业的正确率一般都很高,为此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但是女儿一到考试怯场,头脑发蒙,结果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看着女儿一次次失望的表情我们也很难过,并明确告诉她我们不在乎她的成绩,只要她认真做就行了。女儿说,考分少了同学看不起,所以每次都想考高分,结果却很少考高分。对此,我们夫妻两个很是烦恼。

分析解答

考试怯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任何有考试的场合都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生中更多些。怯场是一种短暂性心理失常现象,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情绪过度紧张所致。表现为原来已经熟记的材料、熟练的动作不能重新回忆、再现或再做。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头晕(俗称晕场)、目眩、心悸、恶心症状等,结果造成考试失利。

产生怯场的生理原因,是大脑的皮层中由于情绪高度紧张而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又因为免诱导规律而使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产生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紧张的兴奋中心把其他该兴奋的地方给压抑住了。因此,解决怯场问题,关键在于消除干扰性的优势兴奋中心。

孩子的过度紧张是由于过度的压力制成的,这压力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

(一)压力来自家长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非常高,而且把期望变成了言语、行动,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

(二)压力来自学校

有些学校以及老师运用动员、成绩排队甚至倒计时方式促使学生好好念书,提高成绩。这对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三)压力来自社会

由于社会上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考试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亲友们见到孩子,经常会问:“书念得怎样,考试得多少分?”而且往往鼓励几句,“好好念,将来考大学,当专家。”殊不知这些关切的话语,对孩子都会成为心理压力。

怎样做才能使孩子考试不怯场呢?

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做好减压的工作。在临近考试时,尤其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考试的事,因为说得越多,考试时刺激孩子产生紧张情绪的信号就会越多。另一方面,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如买很多的营养品,像保护大熊猫似的处处服务周到,这些做法会给孩子增压。

其次,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孩子减轻自我压力。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只要认真复习,认真做好考试准备,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行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努力就是好孩子。

第三,指导孩子在考场上运用“转移注意”和“自我暗示”的方法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就是暂时地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以外的事物上,使紧张程度缓解。

第四,指导孩子事先明确自己答卷的程序和要求,按部就班去做。这个基本程序和要求,让孩子平时小测验和阶段考试中就坚持做到,养成习惯,比较大的考试就会自然地按程序应考了。

第五,指导孩子在考前把该准备好的用具准备好,放在比较保险的地方。有的孩子就因为用具准备不齐,临时发现,增加紧张情绪。

此外,在考前让孩子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放松身心,对防止怯场很有好处。

还可以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喝一点板兰根、清热冲剂、菊花茶等清热降火的中药,有利于保持脑子清醒。

如果孩子考试怯场过于严重,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

★3.孩子成绩差,想让他留级

问题困扰

女儿今年读小学二年级,成绩很差,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是20多分。因此,我们这学期想让孩子留级,我们夫妻两个少赚点钱也不能耽误和孩子的前程。可是老师不同意,跟我说留级也不一定成绩就能好上去。并且说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规定,小学生标准留级。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继续让孩子升级,她岂不是要跟着晕下去,这成绩什么时候才能提高啊!

分析解答

先让我们看看国外怎么对待小学生留级的。在法国,如今人们已经基本摒弃了让学生在小学留级的做法。然而尽管认为留级无用、是惩罚性措施、会降低学生成功率的批评已经响彻了25年,却没有对法国的小学教育造成多大影响,新任法国教育部长菲永甚至还要使学生留级变得更容易。他说:“没有任何研究显示,不留级就能保证成功。” 但是据教育部教育与社会展望总局(DEP)6月份出版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龄儿童当中,留级的作用最值得怀疑。甚至留级时孩子的年龄越小,今后获得社会成功的比率就越低。从这一点上来看,小学就留级的孩子前途最堪忧:他们中间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上到高中三年级,而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不到10%。1989年他们的高中毕业文凭获得率仅为8.7%。因此,留级并不能改善小学生的成绩,甚至还会起到相反作用。

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留过级的学生与没留级的学生相比,其可比成功率较低,而且其本人和家长的成功期望值也低,尽管也许最近几年他们并没有留级。另外,即使初中毕业测验分数相同,大多数留过级的初三学生还是会选择上职业高中。1995年,在初中毕业测验中得分在9到12分(总分为20分)的所有学生中,教学咨询人员只建议44.6%的留级生选择普通高中,而在没留过级的学生中,这一比率为78.5%。

如今留级越来越不被视作解决教育难题的方法了,因此最近15年来的采用率已经有所下降。1995年升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中,有57%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之间至少留过一次级。而在1989年升入初一的学生中,这个比率达到了三分之二。

在我国,按有关部门的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城镇及中心小学学生原则上不允许留级,农村完小及以下小学可按学校学生总数的1%确定留级名额,每年只能按规定圈定极少数留级生。

现在在中小学几乎已经不存在“留级生”。由于班级的好坏牵扯到班主任的升级和评职称,每年各校留给“留级生”的指标屈指可数,平均到每个班还不到一个人。所以,教师们大都不愿接受“留级生”,而是以补考的机会让这些学生继续升学。另外,由于现在城市学生的班容量太大,学习差的一般很难留级,因为多一个留级生,就少一个择校生,对学校来说就少收一笔钱,所以学校也不愿意有留级生。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由于随着教学改革,学生学业负担减轻,学校不再严格地以分数划分学生的好坏。

据了解,按规定符合留级条件的学生一般是“双差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品行方面有问题,由于品行方面严重有问题的学生都有少管所等特殊院校接收,所以,很少有因品行方面的原因而留级的学生。

了解了这些背景,不管老师和学校是怎么想的,我们家长心中至少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小学阶段的留级并不一定能给孩子的成绩带来多大的提高。对于你说叙述的情况,你们既然已经决定为孩子的前途着想,愿意陪他并好好的给他以教育,我建议你们不妨让孩子继续跟班走,一来孩子之间还是那个氛围,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二来毕竟小学一年级学的东西不是太多,只要你们愿意给孩子以指导并督促他好好学习,相信以前的东西会很快补上来的。

★4.初一的女儿讨厌英语老师,导致英语成绩很差

问题困扰

我女儿读初一,别的功课成绩都很好,唯独英语很差。女儿在小学就学过英语了,英语水平不至于这么差啊。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原因,只是督促孩子好好学,并给她买了一些辅导资料。最近才知道是女儿不喜欢英语老师,上课就走神,老师的话也不爱听。女儿说英语老师偏心,总是对她态度不好,所以她才有抵触情绪。这真让我为难,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分析解答

有些孩子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于是不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作业不爱做,勉强应付,结果师生关系恶化,孩子的学习成绩严惩滑坡。家长知道了这种情况,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亲其师,信其道”是常理,然而如何使孩子与老师亲起来呢?

我们先分析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

(一)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

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甚至在课堂上很少提问他,或者老师跟某个孩子从来没有交谈过。

(二)孩子对某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成绩不好,即使老师没有对孩子批评、责备,孩子自认为学习不好,老师不会喜欢自己,于是对老师缺乏感情。

(三)因为纪律问题或个别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过多、过于严厉

受到太多、太严厉批评的孩子,在老师面前缺少成功、愉快的心理体验,造成感情上的隔阂。

(四)被老师冤枉过老师又没有认真承认自己的失误

老师教育、批评学生时,难免出现错误,有的孩子被冤枉了,耿耿于怀,产生委屈甚至怨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要解决孩子不喜欢老师的问题,必须分析具体原因是什么,找准了原因,再思考解决措施。从分析中往往发现老师应承担一定责任,而我们家长又不便于直接给老师提出意见,要求老师改变教育行为。家长应该采取加强沟通、逐步建立感情基础的方法。

(一)对孩子认真进行尊师教育

学生必须尊敬老师,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那是不对的。最忌讳家长站在狭隘的立场,对老师评头论足,陷入失败的误区。一旦家长对教师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难的。在教育孩子尊敬老师之前,家长应该先检查一下自己的态度,如有不当,先行调整。

(二)家长还可以跟孩子一起通过其他渠道(如老师、同学)

了解孩子不喜欢的老师的情况,特别要了解一些这些老师可敬的事实,这会对孩子的感情变化起催化剂的作用。

(三)指导孩子给老师写书面材料

有的孩子出于害羞、胆怯,与老师面对面沟通心理发怵。这种情况,可以指导孩子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

要让孩子理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缺点,自己的意愿,在尊敬老师的前提下如实写出来,向老师汇报,请求老师的指导、帮助。告诉孩子,不要忘记写出自己的打算、措施。

这样的内容,可以写成单独的书信,也可以写在周记本、日记本里,请老师批阅。

如果发现有的老师在教育言行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则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学校领导反映。当然,态度要诚恳,内容要客观。

★5.孩子成绩差,需要找家教吗

问题困扰

我的孩子就快中考了,孩子不算聪明,但学习还是很用功的,这一点让我们很是欣慰。可是成绩一直上不去也让我很是焦急。想找个家教,听说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但是是找老师呢还是找大学生呢?哪一种家教会更适合孩子的心理,更有利于他的进步呢?

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