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66

第66章 关注孩子的学习(2)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请家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很多家长把握不准。不少家长对于请家教有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许多家长说:“人家都请,自己不请怕耽误了孩子,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其实,家长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请家教的作用有多大?

请家教可以有针对性地单独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面对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和进度授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相反,家庭教师面对面地授课,且授课之前对学生水平已有了解,则针对性较强,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考虑余地,学生在此种环境里学习,情绪会放松下来,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家教可以增强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家庭教师在面对一个学生单独授课的时候,情绪相应地也十分放松,不会有紧张、急躁等情绪。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上难于得到的。

还有就是能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家庭教师凭借着专业的本领和丰富的经验,会立即发现问题所在,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使其在补上功课的同时,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至于请家教的具体事项,还请家长切忌盲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请家教前多征求孩子在校老师的意见,请家教以后也应让家教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使老师和家教都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具体状况,从而达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统一。

(二)所请家教不仅要了解其知识是否丰富,更要了解其是否拥有爱心和良好的品质。家教在教孩子时,不但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思想性格的形成。

(三)评价家教的教学质量不能单纯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有没有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四)大学生或研究生做家教,因为与孩子年龄接近,比较容易和孩子沟通。大学生除自身课业以外,基本无家庭负担;大学生的报酬索取也比在校教师要低,对于不在应届毕业线上的中小学学生,大学生给予其一般性的辅导还是完全可行的。但大学生家教的教学大多不够系统,不了解教学规律。所以,在请大学生家教时,一定要认真考察,不然会适得其反。

尤其要注意的是,现在家长请家教主要把目标定在孩子的成绩提高上,这说明家长对家教的认识还不很明确。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分数的背后应当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家教的作用应该是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其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等同于提高学习成绩。

★6.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我给他很多作业,可是效果不好

问题困扰

上学期,我发现老师给孩子布置的回家作业不如以前学期多了。于是,和孩子一起上书店购买课外练习本,我发现好多父母都在给孩子挑各种《试题集》。可是,孩子对老师的话很听,却对这些作业不感兴趣,很不情愿做,每次为课外作业这事搞得很不愉快。更重要的是,给他加了那么大的量,孩子的成绩却没有提高。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分析解答

首先我们应该给作业性质一个明确的定位。作业只是起了巩固课堂所学习知识的作用,作业应该适当把握重点就好,学生的学习能否学到知识还是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是否都有效的吸收消化,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其中是含义,多做作业死记硬背或许应付考试问题不大,可在需要的时候不能学以至用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了!

针对中小学生作业过多的现象,国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减负”以后,很多学校都注意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严格地按教育部的规定办: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中年级回家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高年级在1小时左右。

可是回家作业量少了,做家长的却不大放心,认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堤外损失堤内补”。家长们从书店买来各种《精编》、《百练》、试题集等等,让孩子练。其实,这样的“家庭作业”实在是有弊无利。

因为这样的“作业”由于家长选择上的盲目性而导致缺少针对性。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是不同的。就以作文来说,有的孩子可能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有的孩子可能有话说不清;有的孩子可能是“提笔忘字”……要真正地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就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设计相应的训练,有的可能要让他多参加些实践活动,多留心周围的事物,获取写作材料;有的可能要让他多吟诵些名家名篇、积累语言素材;有的可能要让他多交些朋友、多与别人谈天……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让孩子写写写,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做父母的,也许在某一方面是能人,是行家,可是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会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很难说有多少科学性。有一位家长指导孩子完成某道数学题时,家长辛辛苦苦地讲解了半天,孩子却说家长“懂也不懂,讲得莫名其妙”。家长和孩子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到校请老师裁判。老师告诉家长,这道题学校里教的是用算术方法解的,而大学毕业的家长用的是代数方法解的,孩子当然感到“莫名其妙”了。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我们做父母的还是不做为好。

我们为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可能是希望孩子在某一方面学得更好一些。可是,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要让孩子学得好,首先要让孩子对这一门课程有兴趣,孩子感兴趣的事,你不让他做他也要偷偷地做,而且做起来常常废寝忘食。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做父母的如果在引导孩子的兴趣上下功夫,变枯燥的作业为有趣的游戏,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7.孩子学习时三心二意,怎样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困扰

我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成绩一般。为了提高她的成绩我曾想过很多办法,也找过家教,可是孩子的成绩就是不长进。让她做作业的时候她总是三心二意,不能专心,老师教过的东西她也不复习,作业潦草,不爱思考。我想让孩子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不知道怎么培养。

分析解答

不少中小学生家长,他们所咨询的问题大多是有关如何矫正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从家长所咨询的问题看这些孩子身上的各种不良习惯,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自身健康。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认真作业、今日事今日毕、预习和复习、读书、正确使用工具书和查阅资料,书写工整,学习动作麻利,安排有序,独立思考,善于推理、想象和多向思维等。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不是靠空泛说教,主要靠培养训练。那么家长如何来培养训练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三)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四)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五)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总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孩子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对这样的孩子,要鼓励他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以上谈了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联系孩子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是对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8.孩子成绩波动很大,真担心他的升学问题

问题困扰

我家的孩子几年上初三了,平时成绩还行,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应该问题不大。眼看着中考来临,他在模拟考试的成绩却上下波动很大,好的时候能占班机前几名,差的时候简直是班里的倒数。想要帮他,可是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好,就快考试了,万一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处于谷底,那可就惨了,不但影响填报志愿,对孩子自己的影响也肯定很大。真是着急啊!

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