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91

第91章 情绪好心理才会阳光 (3)

章先生在某公司任部门经理今年二十九岁。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章先生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变得非常易怒,似乎脾气也不是很好。具体表现在,平时,如果他心情比较好的情况下,很多章先生感觉不是很良好的事情,他还可以忍受,但是万一心情已经因某件事情受挫,然后就会导致很小的不好的事情,也会让章先生说话出口伤人,情绪变的不受控制,就算强忍,但是表情中也流露不耐烦的情绪。章先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分析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激动可以认为是一种情绪表现。人类自婴儿始就先天地具有情绪反应能力。婴儿一生下来就有两种情绪:积极的,表现为愉快、趋近;消极的,表现为痛苦、躲闭。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开始复杂化、社会化。陆续发生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烦、寂寞、愤怒、惧怕、悲伤等。以后,每一种又衍生出多种。激动就是从惧怕和惊奇演绎而来的。人在激动时,有许多外部表现。比如你说的全身用力发狠、眼睛瞪大、双手握拳、身体僵直、微微出汗等。这种激动可以由任何“情况”引起,但这个“情况”的强度、新颖程度必须是很大的。随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情绪反应出现,如妒忌、厌恶、羞愧等。这与他的社会化有密切关系。

易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计入精神疾病的范畴。属于中医理论中的“癫、狂、郁”等症侯范畴。大多专家认为,易怒的人一般具有躁郁症的倾向。

面对自己的易怒情绪,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方法予以平息:

(一)改变对生活事件、挫折、压力的看法

易怒的人应该认识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并不全都是坏的,如果能够把外界压力当作一个使自己能力提高的机会。同时对自己的期望不可过高,制订的目标可比自己的能力稍高一点儿,“去摘你跳一下就能拿到的果子”。

(二)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

凡事要首先问一问自己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是不是每天都有所进取。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说。

(三)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能力

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四)活得积极自主

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对于解决任何问题无济于事,还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这是克服焦虑,培养好情绪的精神良药。

(五)自我放松练习

在烦躁不安时,先让自己坐下来,紧握拳头,并绷紧胳膊,体验上肢的紧张感觉,然后忽然把拳放开,体会手臂的沉重、无力、放松。反复做几次,你身体的放松会带动精神的放松。

(六)多参加体育运动

肢体活动有利于缓解焦虑,对那些平时容易急躁的人,应多参加慢跑、打太极拳、下棋、游泳等运动,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

(七)做自己应当做的事

不能任由情绪支配;不要因心情不好而逃避生活。硬着头皮做下去,你会发现事情没有预想的那么糟。

(八)尽量避开刺激时

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当发怒时,有意识地去听听音乐、逗逗孩子等,积极地接受另一种刺激,即转移大脑兴奋灶的制怒方法。

总之,减少自己发怒的次数,培养一个良好的情绪,无论对己对人都是有莫大的好处。

★9.他收入很高却一点都不开心

问题困扰

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世界?如何战胜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一家大型公司作部门经理的金先生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觉得自己没有了希望,尽管金先生的收入非常高,但是金先生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分析解答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消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质主义者也不及那些不关心挣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兴。快乐的人以家人、朋友为中心,而那些不快乐的人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冷落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倍感孤单。

快乐的第二法宝是顺其自然。人类不善于预测快乐,因为快乐是乞求不到的,当你追求快乐时,它无影无踪,而你忽视它时,它却不期而至。其实,快乐是因为你做了快乐的事情,当你把某一件事情做好了,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你就会快乐。许多人重视快乐的感受,却不重视去做快乐的事情,不去行为,只去思考和感受是不会快乐的。好的感觉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只存在于头脑中,它一定会表现在行为上。通常当人们去参加一些非常有趣的活动,达到忘我的程度时,生活满足感就会出现,因为这时他们已经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一切忧愁。

快乐的第三法宝是感激生活。感激的心情与生活满足也有很大关系。心理学研究显示,把自己感激的事物说出来和写出来能够扩大一个人的快乐。感激自己健康地活着,感激自己是自由的,感激自己还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感激过去他人赠予你的一切。

现代经济心理学也从人类对金钱的认知角度,再次阐明了金钱与幸福无关。从心理学意义上,钱和钱是不一样的。同样是100元,是工资挣来的,还是彩票赢来的,或者路上捡来的,对于消费来说,应该是一样的。可是事实却不然。一般来说,你会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起来舍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了。这证明了人在金钱面前是非理性的,是很主观的,钱并不具备完全的替代性,虽说同样是100元,但在消费者的脑袋里,分别为不同来路的钱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账户,挣来的钱和意外之财是不一样的。金钱只是数字本身的物理符号,我们想拥有更多的钱,可我们为什么想挣更多的钱呢?是为了生活的富裕。为什么要富裕呢,是为了幸福。挣更多的钱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手段。我们之所以想有更多的钱,是想拥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归根结底,人们最终在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当我们关注财富积累的时候,万万不要无视幸福感的增加。在我们这个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机会也是不平等的,所以财富不可能会被每一个人所拥有。但是幸福的感受和快乐的心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珍惜你的幸福感受吧,只有它才是你触手可及的宝藏。

★10.她为什么老是睡不着觉?

问题困扰

方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不知为什么,方小姐最近老是失眠,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周围的人早已进入梦乡,而她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或者,虽然能够在夜间入睡,但第二天依旧无精打采,头昏脑胀,周身疲乏无力,工作效率不高。方小姐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有心改善自己的睡眠状况,却又不知如何着手。

分析解答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可以帮助大脑发育,储存记忆,使疲劳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修复和休息,所以睡眠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许多人却被睡眠障碍困扰着。我国的失眠人数已达120~140万,发病率为10%~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睡眠障碍包括各种各样睡眠方面的问题,例如:入睡困难、早醒或维持睡眠困难、有效睡眠时间减少、醒后不能消除疲劳感、易被周围环境唤醒、在白天或不恰当的时间过度思睡、睡眠中存在不寻常的行为等。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是多少呢?一般来讲,大多数人每天睡眠在6~10小时之间。当然,每个人对睡眠时间的需要不尽相同,这也与个体遗传因素有关。极少数人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就可以保持精力充沛,而有的人每天要睡十一个小时才能达到身体健康。

在很多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出现像方小姐这样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睡眠障碍。

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当一个人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等各种身体不适时,势必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期旅居国外的人,在回国的最初几天因时差致使睡眠时间颠倒也是常见的;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的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和早醒;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常出现睡眠异常;某些药物会影响睡眠;一位心事重重的人也肯定不会有优质的睡眠质量;过强的光线、嘈杂的噪音、过冷和过热等刺激也是影响睡眠的原因。另外,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不宁腿综合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也是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

但是如果出现真正的失眠,该如何作呢?

失眠症并不是单一的一夜睡不着觉,它还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使人感到疲倦、精神不能集中,且因担心次晚难以成眠而紧张,如此反复进行而成恶性循环。如果失眠数日,个人则会感到所面对的任务繁重、困难无法克服,精神处在紧张状态之下。治疗并改善因紧张而造成的失眠症,可采用如下方法:

(一)要缓解情绪过度的紧张

无论多么重要的考试、比赛、或其他重大事情,在经过反复认真地准备之后,直至临战前夕,都应充分相信自己的工作及准备,坚定必胜的信念,做些轻松的运动或娱乐,使精神放松,消除对成败的种种顾虑及杂念,这是得以安眠的重要前提。

(二)要纠正对睡眠的种种误解

消除对失眠的畏惧心理。有人以为“要是少睡了多少时间,就得补多少时间,否则就会影响精力”,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在战争或其它非常紧要时期,即使少睡了一些时间,同样也会感到精力充沛,这说明人是有很大潜力的。人的精力和体力都具有一定的保险系数。所以即使一时难以入睡,你也千万不要着急;相反,越急就越难入眠。

(三)要认清病因,进行自我放松

要认识自己的失眠是由于白天精神紧张所致,以最短的时间放松身心。做到正确评价自己。很多的紧张是因为对自己的行为未能正确评价所产生的,所以,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行为,发现善美,看到优点、长处和成绩,就可使自己的心情好转而减少紧张。

(四)还应该客观看待外界他人,学会疏导自己

应把世界看成是美好的,采取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所生存的周围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心情好转而消除紧张。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对自己也不可过分苛求,要学会自己疏导情绪,也要学会“屈服”于别人。能抛开不愉快的事情,保持心理平衡,对防治失眠有妙不可言的益处。

在以上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些镇静催眠药或者是安慰剂,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