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92

第92章 好性格要不断修炼(1)

★1.他想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该怎么办

问题困扰

有位年轻人,一面查看那辆崭新摩托车被撞后的残骸,一面对周围的人说:“唉,我以前总说,有一天能有一辆摩托车就好了。现在我真有了一辆车,而且真的只有一天”。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对这个年轻人来说,车被撞已无可挽回,但他并没有看得很重,而是利用幽默的力量,既减轻了自身的痛苦和不愉快,又给围观的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分析解答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苦。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曾经有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过调查证实,参加过幽默训练的中层主管,在九个月内生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五,而病假次数则减少了一半。沉闷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幽默感心理调节功能和作用所在:

首先,智商经多次心理测验证实,幽默感测试成绩较高的人,往往智商测验成绩也较高,而缺少幽默感的人其测试成绩平平,有的甚至明显缺乏应变能力。

其次,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他可在短期内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赖。而缺乏幽默感的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交往,也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第三,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幽默技巧的人,总是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据统计,那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人,并非都是最勤奋的人,而是善于理解他人和颇有幽默感的人。

第四,对待困难的表现幽默能使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得更为乐观、豁达。所以,拥有幽默感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轻松自如,利用幽默消除工作上带来的紧张和焦虑;而缺乏幽默感的人,只能默默承受痛苦,甚至难以解脱,这无疑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日常生活中的幽默会给人带来欢乐,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激励手段。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幽默可以在关键时刻调整心态,缓解焦虑和紧张,忘记挫折和失败。在办公室里,幽默的沟通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摆脱尴尬,使工作成为一件乐事。

无论幽默感是在人生的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人们具有幽默感,有助于身心健康,也有助于个人的事业成功。因此,要善于培养幽默感,如有机会可参加专门的幽默训练,但更重要的还是,从自我心理修养和锻炼出发来提高自己:

(一)释放自己的心襟,开阔心胸

不要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学会善意地理解别人。

(二)积极主动地参与人际交往

缓解自己的各方面压力。多参加社会交往,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够使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极大的扩展,知识积累得多了,与各种人在各种场合接触就会胸有成竹,从容自如。

(三)试着学习并掌握幽默的基本技巧

一是必要时先“幽自己一默”,即自嘲,适当开开自己的玩笑;二是发挥想像力,把两个不同事物或想法连贯起来,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注重与形体语言的搭配和组合。

总之,幽默就是力量。如果在交往中逐步掌握了幽默技巧,就会巧妙地应付各种尴尬的局面,很好地调节生活,甚至改变人生,使生活充满欢乐。

★2.他想摆脱羞怯、树立自信,该怎么办

问题困扰

中学生羞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大多数羞怯的学生都伴有学习成绩差、不与他人交往、不愿与同龄学生在一起玩、逃避课堂讨论、不主动发言、不愿在公开的场合抛头露面。但有的时候,羞怯的学生也会表现出出人意料的举动。刚刚上高中二年级的小强就是这个样子:他平时总爱一个人单独活动,不愿和其他同学交往,但是在一次班会上,他竟然和老师吵了起来。这让所有的同学都大吃一惊,谁也没想到平时沉默的小强也有爆发的时候。

分析解答

不难看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望子成龙的父母、可望办出名气广争生源的学校这三方叠加的压力下,广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一日比一日沉重。一些父母溺爱或缺少关怀、性格脆弱、幼年受到打击或者经济贫困的学生尤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看,羞怯是一种情绪,是内心深处的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每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都有过羞怯的经历,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有的人到成年以后还摆脱不了羞怯,以致形成社交恐惧症。如果学校、家长对学生的羞怯不当回事,那羞怯将有可能伴随学生终生。

怎样克服羞怯心理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以抚慰。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应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

(二)要教会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自信。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惜的;而中国的师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夸张"。西方的家长以为我们的孩子不会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在中国家长们教育孩子时,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其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

(三)因为羞怯的本质是一种不自信,故要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得到肯定和表扬,胆怯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本身就自贲,缺乏勇气,在做某件事之前,预见的结果是自己不行。如果这时给他一些鼓励,增加他的勇气,他会把事情办得很好。

(四)如果老师、家长注意经常引导孩子为自己的成绩而适度自炫,从而不断促进其增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信心,兴许孩子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成功者。

(五)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平等、理解、温馨的家庭环境能给人勇气和自信。在孩子面前不要滥用家长权威,尤其面对易羞怯的孩子。

总之,要经常在学生中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心理教学活动,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提倡"敢冒、敢试、敢闯"的精神,从这些有益的探索中,我们深信一定会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常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将大大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也应该注意时时增强自信心。

首先要增强自己的学习实力。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的基础上的。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保证自己在学习上的效率。

不打疲劳战术。要学会打效率战,不打时间战,有节奏有规律地起居与复习,有利于精力充沛,有利于增强信心。

高考目标适当。每个学生相对自己而言都有相对优势的学科与相对弱势的学科。这时就要强化优势学科,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并以之弥补弱势学科,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小步子前进,一步一步来提高弱势学科的实力,从而强化自己考试的信心。

学会自我微笑。人在充满信心时,满面春风,面带微笑。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快乐的表现,笑和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是和人的自信相互促进,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信心增强。

积极的自我暗示。暗示能改变自己的信心。积极暗示能提高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

走路挺胸抬头。人的姿势与步伐是和人内心体验有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定有力。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信心。

总之,有了对自己的信心,所谓的羞怯就会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3.他为何对人如此冷漠

问题困扰

在现实中有很多人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范先生就属于这么一类人,让同事们和父母非常不解。

分析解答

像范先生这样的情况就属于心理学上的分裂样人格障碍,或至少有分裂样人格障碍倾向。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而且,其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样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样人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词:精神分裂症。一般认为,分裂样人格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样人格,而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分裂样人格患者持续观察15—20年后,极少有变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样人格的血清中也并无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特征。因此分裂样人格与精神分裂症和遗传的关系尚待证实。

分裂样人格障碍严重影响个人的成长,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在发现自己或亲人有分裂样人格障碍或有这个倾向时,应当及时采用各种方法予以处理,切勿耽搁时机。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社交训练法

这种方法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提高认知能力,向其说明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鼓励他们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并及时作出评价。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训练内客要做到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几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

(二)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体做法如下:提高认知。这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人生是一种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活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

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之后,相信有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人或有此类倾向的人一定会由不良行为和不良倾向中走出来,享受自己的美好人生。

★4.他为什么需要家长在身边陪读

问题困扰

晓明今年刚刚十八岁,刚刚进入北京一所著名高等院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的他在学校生活中却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晓明对大学生活怀有深深的恐惧感,不能够独自在校园中生活,必须有他的父母陪伴才能够安心学习。而且在他的同学中也大量出现了这种情形:众多和晓明一起入校的大学新生出现了这种相同的问题,一向优秀的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产生了莫名其妙的症状和恐惧感。

分析解答

学生的这种烦恼和痛苦行为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出在哪儿?

相对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化基地,在校学习则成为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考试成绩好,家长及教师就会表扬、鼓励,就会获得其他同学的赞叹。学生们由于得到社会的赞扬和父母的肯定,并被公认为好孩子、好学生,导致他们只重视学习的行为得到强化,其他的生活技巧和适应能力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他们不明白学习只能代表知识的一个部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才发现自己的个方面能力的不足,但是长久以来的受表扬,受羡慕的经历又使他们不能够平和地接受这个现实,这时候,父母陪读就应需而生了。像晓明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的个大城市的大学城里随处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见一斑。

这么多之所以表现出退缩、无能和依赖行为,就是因为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到无能为力,担心环境中充满了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在应对和处理环境事件过程中无法体现自我效能感,并由此而感到沮丧、情绪低落,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卫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而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不足是因为在社交方面的效能感不足,导致自尊的丧失而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恐惧。这些行为方式既限制了个性的发展,又妨碍了学生们主体能力的正常发挥。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再也摆脱不了。

在校陪读也使不少父母陷入两难境地:留在孩子身边陪读会强化孩子的依赖心理,离开孩子可以给他们独立的机会,可他们目前的行为状态连正常生活都得不到保证,又怎么忍心离开他们呢!于是,有父母会十分疑惑地问同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孩子怎样才能自立呢”?

事实上,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鼓励孩子观察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独立能力,改变认知,建立自我效能感。父母要有耐心,允许孩子在选择新的行为过程中出现重复和退缩现象,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改变应对行为,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适应当前的学习环境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一),提高自我警觉性

一方面要对自己重复出现的行为有所觉察,主动发掘这些行为模式背后的消极原因,认清这些行为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还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下决心摆脱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努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提高对自我的认知

努力选择有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适应能力,学会让自己保持弹性。我们一生中的每一个行动都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后果,要学会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