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93

第93章 好性格要不断修炼(2)

(三)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

不要忘了奖赏自己的进步与成功行为,强化自己想要改变的决心、信心。

应当说,孩子的成长、成熟,父母付出的心血最多,但父母的努力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社会这个大课堂。对孩子,只有将其独自放飞,才能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和忍让,学会自律和坚强,从而发展出完善的人格。对于陪读的父母们来说,适时地选择退出,对孩子的成长可能要更好。

★5.个性比较懦弱该怎么办

问题困扰

李先生的儿子今年十二岁,李先生常常向别人说起,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遇事很害怕,常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更不善于争辩,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之中,更是如此。而且自己的孩子只想同他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而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感。李先生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知该如何帮他把性格变得坚强一些、大胆一些。

分析解答

一般认为,这种软弱性格的人,是来自内心的自我否定。究其原因,与自小成长的环境有关。如从小说话做事稍有差错,或不顺大人的心,便常受到父母的呵斥,横加指责,吹毛求疵,这些情景会深深地印在心里,以后说话做事时缩手缩脚,从而造成自卑心理,形成怯懦胆小的性格。不仅给自身心灵上带来痛苦,而且影响了社交活动,不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出头露面,也就难以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看到有些人生来就胆小怕事,长大参加工作后,一遇到与别人的意见、观点、主意或看法发生冲突时,就吓得大气不敢出,心紧张得怦怦直跳,明知他人不对也不敢争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平时的言行举止总是小心谨慎,畏畏缩缩,生怕得罪人。因而觉得活着窝囊,就像受罪一样,感到非常压抑。

对于性格懦弱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帮助自己的孩子摆脱懦弱的性格:

(一)鼓励孩子接触外界,走向社会

首先要纠正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的家庭教育。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人交往的机会,尤其是由社母、外祖母带养的孩子,更应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走出来。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接触外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家长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同时要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玩耍,一起参加文体活动。

(二)鼓励孩子不怕陌生,大胆说话

性格懦弱的孩子大多不喜欢说话,更不善于争辩,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大庭广众之中,更是如此。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他们大胆讲话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每当客人来时,家长就应该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这样,可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

(三)鼓励孩子独立生活,大胆做事

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只想同自己熟悉的人相处,而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惧怕感。有些孩子已经上了初中,家长让他们到外面去买点油盐酱醋,他们都不愿意。因此,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处事办事的能力。例如,家长可有目的地交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限定时间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家长可帮助他克服,给以必要的指导、鼓励。当孩子完成时,应立即表扬,使他树立信心。

(四)培养孩子不甘示弱的勇敢精神

性格懦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怕”字当头,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个反应就是“怕”怕这怕那。因此,消除“怕”字,让孩子大胆显示自己,是摆脱懦弱的重要手段,而反复实践,让孩子在锻炼中培养坚强的性格则是重要途径。建议家长,培养孩子坚强性格从一点一滴做起,时时事事想到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常给孩子讲些勇敢者的故事和童话,鼓励孩子敢做敢为。

★6.他想要从内向性格转变为开朗性格

问题困扰

李先生的儿子小刚性格内向,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还好,但凡事不敢去争取、去竞争。如开运动会,从没主动报名参加过任何一项运动;六一节演出,班委号召大家自报节目,他也不敢参加;还有像写字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都不太有自信心参加。李先生不知如何才能将自己儿子的内向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分析解答

活泼开朗性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活泼是指孩子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包括思维活跃,勇于探索,能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开朗是指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周围的事情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对人非常热情,而且乐于与别人交往。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性格。良好情绪和情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非常必要的条件。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身体的各个器官活动的协调一致,真正发挥身体技能的潜能。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有益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更有益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在家庭中,家长要正确理解对孩子的爱,要理智地去爱孩子。对孩子过分地溺爱,过分地保护往往使孩子自私,心中没有别人。另外不要给孩子太多东西。如果给孩子的东西太多就会有这样的感觉: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会使孩子感觉只要我想得到的东西我得到了,那么我就快乐,人生的快乐就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同时,不要对孩子过分的帮助。只要没有太大危险就应该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尝试。

家长除了平时坚持积极指导、帮助、参与孩子感兴趣的事外,还要帮助鼓励孩子多与邻里伙伴及同学交往。这样渐渐地,孩子就会改变内向、退缩性格,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想要帮助孩子培养一个开朗的性格或者帮助孩子由内向性格逐渐转变成开朗的性格,可以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一)帮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体魄与活泼开朗的性格关系密切,精神饱满是健康体魄的体质基础。孩子在健康的时候情绪是非常好的,如果孩子生病了就会影响他的情绪和活动。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就要给孩子丰富的营养,同时要保证孩子的睡眠,还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等,这样,孩子的身体强壮了,自信心也就会增加,会更加开朗和活泼。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环境

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的。一个宽松的环境比一个专制的环境更能够形成孩子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在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其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独立、直率、活泼、大方、开朗,有协作精神、有活动的能力,而且善于和同伴相处。过分严厉,过分迁就、放纵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反复无常。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半性格是不稳定的,多疑、多虑,缺乏判断力,良好的性格很难形成。

(三)要善于激发孩子的良好情绪

(四)让孩子对合理的要求有自己选择和抉择的权利

正如前述美国学者的建议,要想让孩子过得快乐,幸福,就得让孩子自己去思索、判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他们做抉择,但是在帮助和分析的过程中不要包办代替,不要代替孩子做抉择,这样我们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可以使孩子的主动行、积极性得到很好发挥,孩子是最开心愉快的。

(五)让孩子亲自感受自己情感的表达

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在情感的表现上也不一样。有的孩子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有的孩子则喜欢把事情憋在心里,不会宣泄出来,也不会表达出来。作为家长要倾听孩子述说,要引导。在行为上引导他克制自己的情绪,另外还要教给他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总之,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家庭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培养。

★7.他的性格很内向怎么办

问题困扰

小丰今年二十七岁,在一家银行工作。也许是父母管教过于严厉和否定过多,小丰从小就孤僻内向,不爱言语,没有朋友。工作后,他决心痛改自己的这种内向性格。于是在单位里他装得特别健谈,和大家侃那些他并不熟悉也不感兴趣的话题,强迫自己表现得活得特别累。

分析解答

对于内向性格者,一定要学会接受自己和肯定自己。首先要从接受自己的内向性格开始。只有先安于自己的内向,获得一种平衡和愉悦的心态,才能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卑感就会逐渐消失,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就会在你心中萌生出来。

性格内向者有一个弱点即软弱。然而,软弱也有其两面性。对不少内向者来说,软弱往往表现为善良,没有粗野的攻击行为,这正是美德。而且,善良和温柔更可以向坚韧方面发展,这是一种柔性的刚强。深思熟虑,不轻举妄动,不在场面上以声势压人,但可用委婉的方法去达到胜利目标。

另外,根据心理学家们的认识,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性格受遗传因素制约不多,而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因而,克服自己性格中存在的一点弱点,也是完全可能的。内向者最大的毛病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或固执己见,不易变通。当然,大多数内向者都有其气质基础,要使这种人完全变得热情奔放、锋芒毕露是较困难的,也没有这个必要。然而,不锋芒毕露但有韧性,不热情奔放但有主见,不强词夺理但能表情达意,却是内向者可以追求的性格目标。

青少年想要改变自己过于内向的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正确地估价自己

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

(二)要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

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就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

(三)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内向的性格与环境与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