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难题咨询手册
1380100000099

第99章 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整(2)

周小姐是一位在外企的部门经理,因为她经常看到报刊、电视上报道一些性骚扰事件。由于骚扰者大多是些道貌岸然的中年男子或凶神恶煞的流氓,所以在她内心深处形成一种概念:男人是可怕的。平时周小姐在公司上班,都要时时刻刻提防身边男子的一举一动,在家也要担心邻居的男人会偷看自己,白天把窗户关得严严的。周小姐也知道自己时刻有这些想法不对,可就是无法消除,陷入了紧张恐惧之中,不知如何是好。

分析解答

周小姐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过度,影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案例。

其实,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周小姐运用了心理学上的“自恋心理防御机制”,这是指行为人凭主观想法推断外界的事实,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日常生活中常出现这种“外射”现象,即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即为此例。

周小姐由于经常看到媒体报道一些性骚扰或性强暴的案件,所以满脑子都是那些可怕的男人,时刻都在担心自己会遭到凌辱,无形中就把自己的内心感觉投射到外面,产生恐惧所有男人的心理,从而时刻提防着身边出现的“可怕”男人,这是一种病态的防御心理。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虽然可以解决一时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冲突,但却难以实现促进良好的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要求和目标不符,甚至可能成为另一种心理障碍的原因。而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人们适应社会不仅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社会现实,并能被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因此,人在长大以后,应付事情的方式会有很大改变,变得比较成熟。如小孩子遇到不如意之事,就会痛哭流涕,而成人则会因需要懂得“忍气吞声”或“强压悲痛”,甚至强颜欢笑,既要接受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方式,也要考虑怎样的反应更有效、合适。退行作用就是人们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儿童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的心理防御机制。

事实上,人的一生当中,难免有想重新回到儿童时代的表现以重温旧梦获取满足的时候,只要无伤大雅,退行作用是可以用来进行心理调节。比如,夫妻恩爱,像小孩子般互相撒娇,寻求彼此安慰;父亲和孩子捉迷藏,像小孩子似地爬在地上玩。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作用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需要的。可是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行,总是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和痛苦,就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不能适应社会。

我们应对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地使用,限制使用的对象、时间、场合,在生活实践中努力学会并培养、建立成熟的心理机制。

★6.他为什么害怕乘坐公交车

问题困扰

周先生在某大型企业任会计,参加工作以来的二十多年里,他都是乘公共汽车上下班,从无晕车、恶心的反应。但是,有一次在归家途中,因路边一男青年骑自行车抢道猛拐弯,公共汽车被迫紧急刹车,乘客们因为惯性作用而被弄得东倒西歪。周先生在车上站着,身子也不由自主地往前猛冲,差点摔倒,当时他吓了一大跳,从此以后,周先生只要一上公交车心里就感到紧张、恶心。逐渐便害怕乘车,弄得最后只好步行一个半小时去上班。

分析解答

周先生患的是乘车恐怖症。所谓乘车恐怖症是指对乘坐汽车或乘车经过某一特定区域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焦虑情绪,以致害怕乘车的现象。

所谓的恐怖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又叫恐怖性神经症,是以对某种特定的事物或情境引起强烈的、持续的和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常伴发回避行为。“不合理的恐惧”是鉴别病与非病的主要特征。一般人也会有恐惧,但有一定道理,而恐怖症的恐惧在正常人看来似乎没有道理,也就是说不值得害怕的事他却怕得不得了。老黄因那次乘车导致脖子扭伤错位,吃了不少苦头,结果以后一乘车或看见车辆,他的大脑里就浮现出那次痛苦的画面,一而再,再而三,就出现了“乘车恐怖”。

乘车恐怖症宜以疏导疗法、暴露疗法、松弛疗法、药物治疗四种疗法并举施治。即围绕“坚持乘车与回避乘车”的利与弊进行心理疏导,使其认识回避的危害。因为老黄在回避乘车的想法实现以后,在心理上是个可怕的倒退,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不做那种并不符合实际的想像坚持乘车,即便有些紧张不安也会逐渐习惯。

在进行治疗时,应先弄清患者产生恐怖的病因,尤其是发病时的情景,并详细了解其个性特点、精神刺激因素,然后来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如系统脱敏疗法、暴露冲击疗法。

如对上例的治疗,因患者起病于刹车时的冲撞,病情发展于心理对事件严重性的想象,再加之其有意回避,恐惧感越来越重,故可采用暴露疗法。

首先,心理医生应围绕“坚持乘车和回避乘车”的利与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他认识回避的危害。可以对其开导说:“当您回避乘车的想法实现以后,这在心理上是一个大倒退。今后要想再去乘车,那困难就大了。也就是说,害怕的感觉会更严重,也许您认为害怕总和乘车有关,其实不然,这是心理问题,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在问题发生后,您迅速壮起胆量,坚持继续乘车,即便是有些紧张不安、心里不好受,抗过去也会习惯。”

待患者的认识初步提高后,心理医生即可决定让患者实地乘车进行练习。为了取得较好效果,心理医生应多加鼓励,使其克服不适感,说明第一次成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随后可进行暴露冲击脱敏。为使练习取得成功,心理医生可与患者一同乘车,并各自坐在一边,装作不认识。车子启动后,患者仍会感到紧张,如发抖、冒汗,想离开座位找医生等。这时,心理医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直到终点站。下车后,心理医生要鼓励患者说:“今天您练习得不错,总算坚持下来了。可以看得出,您在车上确实很难受。实践证明,您在焦虑时忍耐住不舒服的感觉,焦虑症状实际上就迅速减轻了。这是您用行动战胜困难的顽强表现。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只好您的乘车恐怖症。

乘车恐怖无疑给大都市的市民们带来极大的麻烦,在绝大部分上班族买得起私家车之前,乘坐公交车是解决上班问题的必经之路,所以,对乘车恐怖的治疗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7.她为什么对父母使用投机行为

问题困扰

一些母亲在日常生活会发现自己的小宝宝居然会编造借口,嫁祸于人,瞒天过海,如果让他做点什么事情,他会借故推迟“我保证明天一定做”;或装不舒服“我的肚子不舒服”。 对这些父母认为是儿童在撒谎,心里十分生气,但又觉得这样东西并没有教他,怎么就会呢?

分析解答

纵容你的孩子耍花招会让他们的未来变成一场灾难。为什么?一开始,投机取巧的行为只会让幼小的孩子无法真实地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学不会该怎么独立处理恐惧、挫折、甚至家庭作业等困难,他们就会选择“捷径”来逃避麻烦,而这将会成为他们建立自信、豁达以及自我尊重的障碍。还有可能更严重的是,每一次投机取巧都会对你孩子的道德观念腐蚀一点。最后,一个惯于投机取巧的孩子肯定会引发家庭纠纷,使你对他的信任度降低,严重影响家庭的生活气氛。对于喜欢说谎、“耍手段”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一)要对孩子的各种不良习惯进行分辨

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比较常用的“手段”包括:撒谎,如:“我已经做完了。” 找人垫底,如:“妈妈说了没有关系的。” 制造借口,如:“我还以为你让弟弟去做此事呢。”利用感情,如:“对不起爸爸,我忘了,我亲您一下做为弥补行吗?”利用表演装可怜,如:“我真的不会做,真的真的求求您了,帮我做吧,妈妈(爸爸)” 反戈到击,如:“谁让你平时不帮我,若你平时多帮帮我,相信我的分数肯定不会这么低。” 假装不舒服,如:“我的头好疼啊。”、“我肚子不舒服”。自怨自哀,如:“这可真糟糕。”表演大场面,如:泪如雨下,号啕大哭,发抖,恳求,闷闷不乐。所有这些方式都可能被孩子用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二)要找出孩子“耍手段”的原因

在出现一些投机行为后,父母应该想一想,孩子会不会故意去逃避某些令他不快的东西?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孩子是出于单纯的自私而去利用别人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要郑重拆穿孩子投机行为背后的潜在的谎言

在看清了孩子的采用的方式和其产生原因之后,就应该针对各种情况对之加以改正。当你的孩子又耍小心眼儿的时候,应该当场阻止他,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在饭馆、体育场还是在家里。

(四)要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所遇到的困扰

如果你的孩子通过耍手段来逃避一些令其负责或者害怕的事,例如,通过装病来逃避学校的考试等,不要轻易上当。假如他要面临的考验并没有超过他的能力范围并且对他有好处,那就不要妥协,坚持让他面对。

(五)要建立一个长远的影响

要想彻底帮助孩子改掉投机的坏毛病,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尽快看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向其灌输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当然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立刻就能理解行为后果与你灌输给他的道德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只要他明白自己一旦出现错误行为,就必须面对它并做出补偿就行了。他开始不明白这点没关系,他迟早会明白,因为你会迫使他不断重复这种过程。

其实,纠正孩子错误的原理很简单:不接受任何借口、谎话,决不姑息纵容任何错误行为。也就是说,只有在得到父母明示或暗示的允许时,孩子的欺骗行为才会反复出现。另外,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向心理医生求助,帮助孩子摆脱不良的心理倾向。

★8.他为什么老是对同事进行人身攻击

问题困扰

小刘今年二十九岁,最近些日子表现的情绪急躁易怒,有时候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的特征。他的行动反复无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现在的小刘和半年前的小刘完全判若两人。同事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平日里都尽量让着小刘,但是,尽管如此,小刘还是经常无端地对周围的同事进行人身攻击或言辞侮辱。搞得单位里气氛十分紧张。

分析解答

根据以上描述,可以判定,小刘是典型的攻击型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小刘的表现完全符合攻击性人格障碍的特征。

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