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理人必备商务社交与礼仪知识
1380200000063

第63章 宴会餐饮礼仪(4)

点一些加有酸橙或柠檬的矿泉水、滋补饮料或塞尔查水(一种德国矿泉水)。这些看起来像一种混合饮料,这样你周围的人会因为你的“加入”而感到舒服一点。

向主人解释一下,由于健康原因你不能喝酒精饮料。这种理由在世界各地都会得到理解。

敬酒礼仪要点

敬酒也就是祝酒,是指在正式宴会上,由男主人向来宾提议,提出某个事由而饮酒。在饮酒时,通常要讲一些祝愿、祝福之类的话甚至主人和主宾还要发表一篇专门的祝酒词。祝酒词内容越短越好。

敬酒可以随时在饮酒的过程中进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词,就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并不能因此影响来宾的用餐。祝酒词适合在宾主入座后、用餐前开始,也可以在吃过主菜后、甜品上桌前进行。

在饮酒特别是祝酒、敬酒时进行干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议,可以是主人、主宾,也可以是在场的人。提议干杯时,应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后,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带微笑,目视其他在场来宾,特别是自己的祝酒对象,同时嘴里说着祝福的话。

有人提议干杯后,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样子。将酒杯举到眼睛高度,说完“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喝适量。然后,还要手拿酒杯与提议者对视一下,这个过程就算结束。

在中餐里,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时候,应该让自己的酒杯低于对方的酒杯,表示你对对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当你离对方比较远时,完全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代劳。如果主人亲自敬酒干杯后,要求回敬主人,可和他再干一杯。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对他的称呼,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即使你有求于席上的某位客人,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也要先给尊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很难为情。

如果因为生活习惯或健康等原因不适合饮酒,也可以委托亲友、部下、晚辈代喝或者以饮料、茶水代替。作为敬酒人,应充分体谅对方,在对方请人代酒或用饮料代替时,不要非让对方喝酒不可,也不应该好奇地“打破沙锅问到底”。要知道,别人没主动说明原因就表示对方认为这是他的隐私。

在西餐里,祝酒干杯只用香槟酒,并且不能越过身边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干杯。

敬酒莫强求

虽然说自古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但是古人也并不是讲究“感情深,一口闷”,反而认为劝酒强人所难是失礼。

传统礼仪中,有专门的筵席礼仪。酒在筵席中的作用与菜肴相等,所以筵席亦称“酒席”。在古时,酒在筵席中不仅是“礼”的需要,更起着乐的作用。依酒成礼,借酒助兴,以酒作乐。敬酒之礼也很复杂、繁琐。敬酒的次数、快慢、先后,由何人敬酒、如何敬酒都有礼数,不能马虎。

但古代筵席也有礼貌待客的传统,因而对缺乏酒量甚至涓滴不沾的宾客不强人所难,而是采用其他饮料代替。对此,《汉书·楚元王传》就记载道:“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醴”是酒精度不高的甜酒。有据可查的是,古时就有以茶代酒的礼仪,《三国志》就记载过这样的场景,吴主孙皓宴客,韦曜不善饮酒,孙皓于是赐茶水以当酒。

在聚餐时,许多人都曾遭遇过被同桌人热情地劝酒。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在就餐前就特别诚恳地向同桌人说明自己不饮酒,并致以歉意,同时可以主动以茶代酒“先干为敬”。

如果是劝人喝酒,万不可强求,如果是看到亲友贪杯失态,要劝他不喝酒,这是对亲友本人也是对大家的一种尊重。但劝酒时,要注意使用诙谐而幽默的言辞,而不能一味地指责,这样才能既达到劝酒的目的,又不会破坏餐桌上的气氛。

(第8节宴会交谈礼仪

宴会为社交和娱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般来说参加宴会的客人很难相互认识,鉴于此,主人应该一一介绍,介绍时应注意要向客人说明来宾的构成,具体在作某人的介绍时要将他的姓名、称衔和职业爱好等作一介绍。

交流是宴会上客人相互了解和结识的前提,因此要注意宴会上的谈话内容的选择,要尽量达到大部分参加宴会的客人都有兴趣。一般比较适合谈一些愉快健康的见闻或真切的感受等。谈话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

全体客人同时参与谈话。而对于这种交谈,通常最近的新闻大事、社会消息、市场经济为大家谈论的焦点。

临近座位上两人的谈话。如个人爱好、个人最近身体或工作情况等都是不错的开场论题。

多人谈话。参与者包括同席人,但不是全体,谈话时,最好找一个适时的主题开始,如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等。

谈话的同时还要注意谈话时气氛的调节,切忌只同亲近的人或就近的人谈而冷落了全席的人,不应该闭口不谈,应始终找些共同的话题,引起全席人的情绪,调动氛围,使气氛热烈而欢快。但交谈时尽量不要涉及政治方面的问题,因为政治上大家难免有不同看法,甚至完全对立,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局面,闹得宴席上很不愉快。谈话时也尽量不要谈及职业问题,一谈起职业来就容易使人感到有比高低之嫌。

(第9节饮茶礼仪

饮茶的基本礼仪

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料之一,亦为外国人所乐于接受。在办公室、家里接待来访者,茶水是必备的。专门举行茶话会招待来宾也是谈判活动中经常采用的。

为客人沏茶之前,首先要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要特别注意茶杯或茶碗有无破损或裂纹,残破的茶杯、茶碗是不能用来待客的。还要注意茶杯、茶碗里有无茶锈,有的话,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佳。

沏茶前,可事先征求客人意见,是喜欢红茶、绿茶还是花茶。就外宾的习惯,一般美国人爱喝袋泡茶,欧洲人爱喝红茶,日本人爱喝乌龙茶。

茶水不要沏得太浓或太淡,每一杯茶斟得八成满就可以了。正规的饮茶,讲究把茶杯放到茶托上,一同敬给客人,杯把要放在左边。若是饮用红茶,可准备好方糖,请客人自取。

喝茶时,不允许用茶匙舀着喝,而应直接端起茶杯、茶碗喝。

上茶时可由主人向客人献茶,或由招待人员给客人上茶。主人向客人献茶时,应起立,并用双手把茶杯递给客人,然后说一声“请”。客人亦应起立,以双手接过茶杯,道以“谢谢”。不要坐着不动,任主人为自己张罗。添水时亦应如此。

由招待人员上茶时,要先给客人上茶,而后再给己方人上茶。若客人较多,应先给主宾上茶。上茶的具体步骤是,先把茶盘放在茶几上,从客人右侧递过茶杯,右手拿着茶托,左手轻附在茶托旁边。若茶盘无处可放,应以左手拿着茶盘,用右手递茶,注意不要把手指搭在茶杯边上,也不要让茶杯撞在客人手上,或洒客人一身。如果妨碍了客人的工作或交谈,招待人员要说一声“对不起”。客人则应对招待人员的服务表示感谢。

如果用茶水和点心一同招待客人,应先上点心。点心应给每人上一小盘,或几个人上一大盘。点心盘应用右手从客人的右侧送上,待其用毕,即可从右侧撤下。

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喝茶时只宜小口仔细品尝,切忌大口吞咽,发出声响。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不可用手从杯中捞出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叶。

举行茶话会招待宾客时,通常在下午16时左右开始,设在客厅之内。准备好坐椅和茶几就行了,不必安排座次。茶话会上除饮茶外,可以上一些点心或风味小吃。

中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饮“功夫茶”的礼仪

饮“功夫茶”的步骤要求很严格,一般来说,正式场合饮“功夫茶”有11个步骤。

嗅茶。这个步骤主要是向客人介绍茶的品色,展示茶的品种,以及介绍该茶的特点及风味。

温壶。温壶是沏茶的第一步骤。平时应该检查茶具有无缺损,如有要及时更换。

茶具完好即将少量开水冲人茶壶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

装茶。用茶匙把茶叶装入茶壶中,这样可以避免手中气味混入茶中。一般来讲,茶叶的装入量以半壶为宜。

润茶。用沸水冲人壶内,待壶满后用特别的竹筷子刮去壶面的茶沫,将水倒人茶船。

冲泡。冲泡才是正式泡茶。注意泡茶要用开水,但不要用煮沸的开水。

浇壶。泡好茶之后,盖上壶盖,为了使壶内壶外的温度一致,要在壶身外也浇上开水。

温杯。在泡茶的间隙过程中,利用这段时间用茶船中温茶润茶的水,漫浇一下小茶盅。

运壶。茶泡好后,倒茶前,应将茶壶提起在茶船边巡行数周,以免壶底水珠滴人茶盅。

倒茶。将小茶盅一字排开,提起茶壶由左而右,从右而左来回冲注,俗称“巡茶”。

倒茶千万不要一杯倒满再倒下一杯,这样倒出的茶每杯浓度不均。

敬茶。主人将倒好的茶双手捧起,第一杯恭敬地献给在座的客人。如果客人不止一位,第一杯应捧给一位尊长者。

品茶。客人接过茶盅应细细品之,详观茶色,细闻茶香,小口品茶,尽享饮茶之乐趣,也可饮后赞美几句以示认可。

茶话会现场发言礼仪

与会者的现场发言,在茶话会上举足轻重。假如在一次茶话会上没有人踊跃发言,或者是与会者的发言严重脱题,都会导致茶话会的失败。

根据会务礼仪的规范,茶话会的现场发言要想真正得到成功,重点在于主持人的引导得法和与会者的发言得体。

在茶话会上,主持人所起的作用往往不止于掌握、主持会议,更重要的是要求他能够在现场上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引导与会者的发言,并且有力地控制会议的全局。

在众人争相发言时,应由主持人决定孰先孰后。当无人发言时,应由主持人引出新的话题,就教于与会者,或者由其恳请某位人士发言。当与会者之间发生争执时,应由主持人出面劝阻。在每位与会者发言之前,可由主持人对其略作介绍。在其发言的前后,应由主持人带头鼓掌致意。万一有人发言严重跑题或言辞不当,则还应由主持人出头转换话题。

与会者在茶话会上发言时,表现必须得体。在要求发言时,可举手示意,但同时也要注意谦让,不要与人进行争抢。不论自己有何高见,打断他人的发言,插嘴,都是失当的行为。在发言的过程中,不论所谈何事,都要使自己语速适中,口齿清晰,神态自然,用语文明。肯定成绩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力戒阿谀奉承;提出批评时,态度要友善,切勿夸大事实,调侃挖苦。与其他发言者意见不合时,要注意“兼听则明”,并且一定要保持风度。切勿当场对其表示出不满,或是在私下里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

(第10节饮咖啡礼仪

咖啡可以自己磨好咖啡豆以后用咖啡壶煮制,也可以用开水冲饮速溶的。一般认为自制的咖啡档次较高,而速溶的咖啡只是节省时间罢了。

饮用咖啡时可以加入牛奶和糖,称为牛奶咖啡;也可以不加牛奶和糖,称为清咖啡。加入咖啡的糖通常都用方糖,它被放在专门的器皿里,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也可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到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人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

咖啡匙是专门用来搅拌咖啡的,饮用咖啡时应当把它取出来。不要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如果嫌刚刚煮好的咖啡太热,可以用咖啡匙在咖啡杯中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待其自然冷却,然后再饮用。用嘴把咖啡吹凉是不合礼仪的动作。

在餐后饮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这种杯子的杯耳较小,手指无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较大的杯子,也不需用手指穿过杯耳再端杯子。盛放咖啡的杯碟也是特制的,应把它们放在自己的面前或右侧,杯耳应指向右方。咖啡杯的正确拿法,应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儿将杯子端起。喝咖啡时,用右手拿着咖啡杯耳,左手轻轻托着咖啡碟,慢慢地向嘴边轻啜,避免发出响声。不宜举杯大口吞咽,或俯首去吸咖啡。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情况,例如,坐在远离桌子的沙发中,不便双手端着咖啡饮用,此时可用左手将咖啡碟置于齐胸的位置,用右手端着咖啡杯饮用。饮毕,应立即将咖啡杯置于咖啡碟中,不可将二者分别放置。添加咖啡时,不要把咖啡杯从咖啡碟中拿起来。

有时饮咖啡可以吃一些点心,但不要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点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进行。饮咖啡时应当放下点心,吃点心时则应当放下咖啡杯。

(第11节吃水果的礼仪

水果可以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在非正式场合并没有对吃水果有过多要求,怎么吃并不重要,然而在正式场合,请客人品尝水果时,吃水果就要同礼节联系在一起了。

在正式场合,要用清洁的果盘盛装水果,端上水果的同时应该准备好水果刀或成套的水果餐具,并且要保证不论是水果刀还是成套的水果餐具的清洁。

通常来说请客人们品尝水果应该预备一种以上水果,以便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水果应该在洗净后装入水果盘中,切忌用手直接拿水果。主动为客人削水果、剥水果皮都是不卫生的。注意不要拿着削好、剥好的水果硬逼着人吃,这些也是不太礼貌的行为。

请人吃一些需要去皮的水果,像西瓜、哈密瓜、香瓜、菠萝时,事先应去皮,切块,装盘,吃时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块,再用叉子取食。有时在家吃瓜,直接切块递上未尝不可,不过至少要准备一个水果盘,使客人把切块后的瓜果放在盘中端着食用,同时应该注意细节,事先准备好客人擦手的毛巾。

在宴会上吃水果,食者应根据不同种的水果采用相应的食用方法。梨和苹果,应用刀切成4~8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后拿着吃或用叉子、牙签叉着吃;香蕉可用手剥皮,用刀切成小块吃,整根拿着吃是不雅的;橘子可用手剥了皮,一瓣一瓣地吃;而橙子则需用刀切成4—8块,像吃西瓜那样,将皮剩下;葡萄不可整串拿着吃,而要用手一个个揪下来吃。遇有果核时,应用手掌托在嘴边,将果核吐于掌中,然后弃于盘沿,与吐鱼刺肉骨一样,直接吐在桌布上是十分不雅的;西瓜、菠萝等水果通常都是去了皮切成块公用,使用叉子或牙签叉着食用。

做客或在社交场合时,吃水果也有一些礼仪。吃带核的水果要用手遮着嘴吃。吃李子,可先用手将其掰开,去核后再吃。杏、桃之类的水果以水果刀去皮去核后,应分成适当的小块食用。荔枝之类的水果去皮即可吃。吃水果时不宜一下把嘴塞满,而应当一小口一小口地吃,不要边吃边谈。另外,无论主人招待多么罕见的水果,都不允许悄悄地拿走。这些经常被视为没有教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