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培养新人的自我管理技能
“这些日子,我雇用的年轻人全令我不放心。莫西,你也有相同的问题吗?”林娜问。
莫西是和林娜平级的一位经理,她深有同感:“我必须时时过问他们的工作。我把项目交给他们中的一个,外出一天回来时,他们却什么都没做。类似的事发生过多少次了,你简直不会相信。”
“我们该怎么处理这种事情呢?我想,他们给我完成的工作量,最多只有8~10年前的小组给我完成的工作量的80%左右。”
“我也希望知道该怎么处理。我威胁他们,可一点用处也没有。而且,每当我发现一个能干的人,他就跳到别的地方去了。”
例子中的两位经理并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员工可能是缺乏工作动力和责任心,也可能缺乏他们希望获得的良好培训。但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的员工缺乏的是自我管理技能。他们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工作。如果没人教会他们自我管理的技能,其他任何手段都是无效的。
研究表明,现在很多加入工作队伍的人都不愿意被人监管,但他们却缺乏在没有监管的条件下工作的自我管理技能。同时,很多组织都在对自身进行重组,对各个层次的员工的自主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促成了一种尴尬的困境,对一、二线上的经理而言尤其如此。
如何才能培养新人的自我管理技能?
1. 要求员工学会管理自己,并且要向他们明确这一点。你可能会同每个员工进行如下谈话:
“我要求这儿的每个人都能管理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要求你能对每一天作出计划,并且在工作中执行这一计划。当交给你一项任务时,我要求你能动手来做,或者向我、向另一位员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求你能处理好自己的工作,而不需要我常常监督——这也是我希望你要求自己做到的。
“我们发现,很多来这儿为我们工作的人都缺少自我管理的经验。我们会送你去参加培训,帮助你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用在这儿的工作上。如果你能花上些时间和精力,掌握这方面的技巧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另外还要记住,你掌握得越好,就会拥有越多的独立性,而你的工作也将越有乐趣。”
2. 让每个新进员工都参加自我管理的培训。这种培训,尽管不一定被称作“自我管理”培训,但已在很多地方较为普遍地开展起来。寻找这样的培训机会:它教会员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时间,如何制定务实的计划并予以遵守,如何设定目标并激励自己去达到它们。
如果你目前有一批缺乏自我管理技能的员工,可能就会组团把他们送去培训。他们能够互相帮助,学会运用这些技能,也能够在培训变得艰难时(这经常会发生)风雨同舟。你甚至还可以为这些需要培训的员工找一两位其他部门的经理来上课。但不管你会怎么做,现在就来完成这项工作。
3. 把需要马上运用自我管理技能的任务交给员工去做。即便经过最好的培训,如果没有及时实践的机会,学生们会很快把所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做好培训后的安排,这样当他们回来工作时,就能运用学会的技能了。员工们培训结束后,你可能就已经为每个人准备好了一项任务——做这项任务时,员工们会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比如你可能会要求一位员工为某个项目制定一个计划,并与你进行讨论。如果你有其他善于自我管理的员工,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
你要做的是,让员工运用学到的东西,并且坚持不懈。
4. 留意并认可自我管理中的每一个进步,而不管这一进步多么微小。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是不是有人以前对从何入手做项目一无所知,而现在却学会了怎样起步。留意这一点并对这位员工的成就表示认可。
接着,每进一步都要予以认可。在员工越来越擅长进行自我管理之后,你对他们的认可可以逐步减少——但必须保证他们能够继续运用这些技能,并在他们成功运用时予以认可。同样,你应该时时提醒每个员工,他们从开始到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5. 当越来越多的员工擅长进行自我管理之后,让他们来帮助训练新进员工。这样做,你能够得到双重的回报。那些员工不仅自己更加擅长自我管理,还能够帮助你对其他人进行自我管理的训练。因为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将会懂得如何来帮助那些新进的员工。
此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第一,很多员工不对自己进行管理的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管理。缺乏自我管理首先是一个能力问题。如果员工们缺乏能力,当他们未能实施自我管理时,对他们大叫大嚷或放任不管都无济于事。
第二,如果没人要求他们这么做的话,他们没有理由进行自我管理,所以他们不必学会如何去做。简而言之,员工未能管理自己的现象也是一个激励问题。
如果你希望员工们学会自我管理,就必须帮助他们培养这种能力,同时要给予他们激励。
要注重让员工从错误中学习
“艾玛,我还以为你很清楚应该怎么做,不会在征得我们同意之前让部门承诺下一个最后期限的。”
“我想我们应该积极地对顾客作出反应,何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这么做……”
“你怎么想我不管。你知道,我不希望看到你们未经我的允许就做出什么承诺。明白了吗?”
从这次冲突中,艾玛学会了什么呢?先来征求你的意见,没错。但她也学会了不要独立思考。她并没有了解为什么征求你的意见很重要,为什么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工作群体造成损害。同时,你也没能了解在许诺期限时,她是出于什么考虑。简而言之,没有人从中学到多少东西,而艾玛学到的,大部分具有误导性。
有的员工对规章制度漫不经心,常常我行我素。对这些员工,有时确实需要严加管束,甚至可以把他们调到更能发挥独立性的工作岗位上去。但大多数员工并非如此,他们愿意照章办事,也希望有独立进行判断的机会。
怎样才能确保员工们既能按你的吩咐办事,又不变成唯唯诺诺之辈呢?上面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下是实践的步骤。
步骤1:要让这位员工明白自己做错了,不要对自己说这只是偶然事件,以后不会再发生。越早处理,问题解决起来也就越容易。上面这位经理就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他只做到这一步,而没有继续下两个步骤。
步骤2:了解这位员工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位员工思考问题的方式可能是正确的,动机也是好的(艾玛就是这样),但并不全面。他可能注意到了你忽略的一方面问题,可能在进行同样的思考前就作出了冲动的反应,原因多种多样。
步骤3:既然已经知道这位员工行事的原因,你就不仅能把自己的判断和发生的情况联系起来,还能将其与员工所采取的方法联系起来。你能向你的员工指出,想法是好的,但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如果这位员工看到了你忽略的问题,你要就此向他表示谢意,看看该做什么工作。如果这位员工忽视了你的规矩,行事非常冲动,问题可能就比较严重了。但是,如果问题已清楚,处理起来就容易了。
简而言之,如果能遵循上面这三个步骤,你和员工就都能从这个事件中得到学习。这样,下次你们就能做得更好。说这位员工有所心得,是因为他更好地理解了你的规章制度;说你有所心得,是因为你对这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有了更全面的深入了解。
有的员工希望能尽量晚上班,尽量少出力,然后溜之大吉——尤其是当薪水很低、工作很无聊的时候。他们对工作一无所知。应该尽力使他们遵守纪律,至少使他们的工作表现达到你的最低要求。
幸运的是,这样的员工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员工都是真心希望能把工作做好,让自己引以为豪。作为回报,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并能发挥工作主动性。但是,如果像对待上一段里描述的那些员工那样对待他们,他们很快就会堕落为那些员工的同类。换句话说,你既能帮助他们培养其献身工作的精神,也能毁了这种精神。
不能没有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批评
布莱特说:“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乔·汤布打电话过来,问我是否可以……”
“我不管谁打电话给你。你知道我特意关照过先不要送过去!”
“我知道,可乔打电话过来说他真的需要……”
“还要我多说吗?我才不管是谁打的电话呢。你这是明知故犯。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快出去,让我一个人想想。”
“可是……”
“就这样了。快走——趁我现在还没有真的发火!”
布莱特违背了上司的命令了吗?非但你不知道,他的上司也不知道。因为这位员工没能先说明事实,所以他的上司没有任何理由严厉责骂他。经理的这类行为会对员工的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下面的例子说明应该怎样与布莱特谈话:“布莱特,我听说你把我们草案的一个副本送到总部去了。是这样吗?”“不,至少不是像你所想象的那样。乔·汤布打电话来要。他说他的老板有点紧张,希望能快点得到一个提纲。我告诉他会给他回电话的,然后就来找你。可是我没能找到你。听乔的口气,事情好像很严重,所以我问玛丽亚是否可以快点准备一个提纲——你知道,就是那份列出好处的提纲。她这么做了,于是我就把提纲送到乔那儿,并要求只让他和他的老板使用。说句实话,我不是想做一件错事——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现在,布莱特的上司至少了解了基本的事实。你觉得他还会像上面那样,把布莱特骂个狗血喷头吗?他当然不会。即使布莱特的决定不怎么恰当——况且现在还看不出来——他也有完全正当的理由。很清楚,讨论进行到这一步,布莱特的上司应该这么说:“我还不能确定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我们得谈谈。不过,你设法处理这件看上去似乎很棘手的事情,我还是非常感激的。谢谢你。”
然后,他们就能对布莱特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进行讨论了。
当听到某人显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或是违反了什么规章制度,或是让你失望了时,你的自然反应就是认为确实做了你所听到的事情,从而立即采取措施。这样的反应是错误的,之前你必须弄清楚事实的真相。
那么你该怎么做呢?请遵循下列步骤。
步骤1. 告诉自己,应先弄明白事实的真相,因为有可能你对事情的了解,还不足以使你作出判断。
步骤2. 不要让感情占据上风。散一散步,完成一份报告,关上办公室的门大叫几声,做你必须做的事情。但在处理事情前要冷静地思考,因为一旦你的决定错误,要想抚慰便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步骤3. 如果不是有特别的原因要相信听说的事情,先从有利于员工的方面提出质疑。这样做,就能为了解事实打好基础,或许还能帮助你更快地平静下来。
步骤4. 与那位员工面谈,告诉他你听说的事情,然后给他解释的机会。仔细倾听,积极思考,并向他提出问题。既不要听过算数,简单地接受他说的话——他的理由可能与事实相差甚远——也不要让他觉得你是在逼供。抽出必要的时间,去了解他对形势的看法。
步骤5. 有必要的话,获取更多的事实。这样你就能处理面对的情形了。
请认真看待这一点:经理们所犯的一些最严重的错误,往往是因为他们在尚未了解全部有关事实的情况下就作出决定。是的,在质询一位员工时,他说的可能不是事实;是的,员工可能会在你同他谈话前慌忙掩饰自己的过错。但每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时——至少在一个运作相当不错的组织中——你最初得到的信息往往会欠缺关键的事实。如果依据这种不完整的信息行事,你就会做出错误的举动。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严格地对待自己的员工。也不是让你忙于分析,在得到必要的事实后仍不停手。这只是说,你应该作出明智的决定——为此就应该了解必要的事实。至少这对员工而言,是公正的。
不要通过批评和威吓来管人
你的管理风格不应基于批评和威吓,而应基于鼓励和支持。
下面是上级与员工之间真实的对话:
“你真以为我会接受这份报告吗?”
“我不这么想……”
“算你说对了——你不这么想!你只是毫无计划地把数据塞进报告。我根本读不通。”
“或许你可以让我来说明这是怎么组织的……”
“如果你一定要向我说明的话,我可以说这份报告并没有组织好。你还想保住这儿的工作吗?”
从上面这段对话中可看到,首先,如果员工们一直受到批评和威胁,他们就会寻找尽量保险的工作方法。上面例子中的员工在报告中可能会有一两处创意;可以相信,修改之后,这些创意肯定就没有了。以后他也不会再在工作中采取主动。他会尽力完全按你的吩咐去做,然后就把你所要的东西交给你——不多,也不少。
其次,如果员工只是不断受到批评,就很难知道怎样工作才会更有效。看一看上面的例子。当上司说报告组织得不够好时,那位员工明白了吗?没有。而他懂得如何修改,使之更符合上司的期望了吗?没有。而他只知道自己做了些不同的事情,但丝毫不知道这到底是些什么事情——除了报告要“组织得更好”以外。
最后,这也意味着经理必须向每个员工说明自己要求的细节。而且在一开始,这样做是很必要的。如果员工从来没有做过类似的报告,或者没有为客户做过这样的报告,他可能就需要一些非常具体的指导。当他对这种报告比较熟悉之后,他就能独立完成任务。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管理工作中,如果经理们经常会这么认为,要使下属们表现良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吹毛求疵,那么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让批评代替了经理的其他三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1. 设定标准
批评员工已经完成的事情对获得好的结果毫无关系。要得到好的工作结果,就应该设定明确的标准,让每个员工都了解这些标准,然后参照这些标准对员工的工作结果进行衡量。
2. 提供反馈
每当要求一位员工改进自己的表现时,你应该向员工提供反馈。批评不是反馈的主要方面,不能代替反馈。好的反馈是客观的,以经理和员工都清楚的标准为依据。
3. 表示认可
如果什么也不对员工说就会使员工安于现状或消极怠事。如果工作确实令人满意,那就向这位员工表达自己的满意之情,并向其表示感谢。如果工作很出色,那么就一定让员工也知道这一点。对不令人满意的工作表现也要承认,但必须加以改进。如果你的员工至少不是很差劲,那每批评一次,就至少应该表扬四次。
运用这些信息有三点非常值得注意:
1. 管理风格不应基于批评和威吓,而应基于鼓励和支持
你不能驱使人们尽力而为,但却能成功地鼓励他们这样做。在开头的例子中,那位经理至少可以在员工的报告里找到两到三处值得表扬的地方。不要虚情假意,表扬那些平庸的或者不严谨的工作;也不要泛泛而谈说,“我非常欣赏你的工作方式”,没有说明你到底喜欢什么。对于员工而言,这些话没有丝毫的意义,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说法。
2. 提高工作的标准
最理想的是,你能为每一种类型的报告都设定一种标准。如果做不到这点,至少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所有的报告都应该用日常英语写作,避免官僚作风”。和员工一起制定的标准往往是最有效的标准。但不管是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员工对这些标准应该十分熟悉。
3. 设法让员工直接得到有关自己工作的反馈
如果你的公司有一大堆报告,就可以制定这样的制度,即每个员工的报告经过另外至少一位员工的检查。
如果把支持员工取得成功看做是自己的工作,那么就可以从团队以及每个员工那里得到最大的收获。员工们是在为整个部门或团队工作,而不是在为你工作。所以,要尽你所能,坚持让他们做好工作、帮助他们做好工作。
达到上面这些要求的最好办法,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教练。出色的教练并不是没有感情,但也不会感情用事。他们向自己指导的每个运动员,以及整个球队倾注热情,使他们有上佳的表现。这些教练心里都非常明白,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整个队伍表现的基础之上。你也应该这样。
处在经理之位,仍以平级身份对待下属
经理与普通员工所扮演的角色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一个经理,最不讨巧的事情是时常纠正手下的行为。有时即使工作进展得不错,你也得负责作出一些不受员工欢迎的决定,虽然这些决定对于组织整体而言是最佳的选择。除非工作能由一群“乌合之众”来完成,否则普通员工与经理之间总会存在分歧。如果想同时扮演两种角色,那么到头来只会两头不讨好。下属们会对你的“两面派”行为怀恨在心,而上司则要怪罪你办事不得力。你只好两头受气。你会在大厅里偶然听到下面的对话:
“真不知道凯伦这些天是怎么了。星期二下班的时候她还和我们一块儿出去,像以前那样又说又笑。可今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里,为了那项出价太高、进展缓慢的工作把我训了一通。一会儿当朋友,一会儿又要做我的老板。从没想到获得提拔后她会这样对待我们,太令人失望了。”
在一个工作群体中由普通员工提升为经理,你就得管理过去的同事了,这种处境的确让人感觉尴尬。尽管这样的选拔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管理实践,也给新上任的经理增添了额外的心理负担。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你已经有所作为,让员工们意识到你们之间新的一种关系。假如情况没有变化,就应该首要解决这一问题。
召集所有的员工开一次会。会议不需要特定的主题,可以互相讨论会议的部分内容。但在讨论中,应特别提一下你作为经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自己从这个工作群体中提升为经理的确有一些好处。我对这里的工作——你们的工作以及我以前的工作比较了解,我也认识这儿所有的人,知道大家应该怎样一起工作,知道我们的长处与不足。
“但是这也意味着,既然我现在成为经理,我的处事方式将有所改变。也就是说,有时我会不得不作出一些并不受你们欢迎的决定。我还会同你们讨论工作表现、休假申请或是你们不会乐意接受的规定和要求。我可能不得不贯彻上级的决定——即使自己并不同意,因为我是管理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一起同事这么长时间,今后必须会有一段大家都不太好过的时间。
“我希望自己作为这个群体的一员,会起到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作用。我想开诚布公地谈谈这一变动,这将有助于大家作出适当的调整。”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应该清楚一旦提升为经理,以前共事的人们将会用不同的眼光来看你。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你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复存在。下面是一些“应该与不该”的提示:
不要再介入是非长短的闲聊,因为你现在的任务是支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不要再介入大多数办公室中常有的周期性“贬老板”运动,因为现在你也是管理阶层的一员,而且你自己也会成为被贬的人之一。
应该将能与员工继续保持关系视为一个机会,可以开诚布公地向他们转达自己对上级决策的态度——即便你认为这些决策对群体没什么好处。有了对下属的了解,你就能对他们说:“我认为这个决定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大家还要团结起来,把它贯彻好。”正因为你能和下属打成一片,他们往往比以前更加信任你,从而跟着你做一些勉为其难的工作。
应该以一个能看到日常工作中管理决策的影响的经理的身份,而不是普通雇员的身份,将与群体相处及工作的经验带到经理会议上去交流。
不应该将自己的新角色扮演得过火,与过去的同事作出没有必要的疏远。不要因为当了经理就一口官腔,摆出一副比以前同事高明的姿态。这样做的话,不仅会使就地提拔的好处丧失殆尽,还会在你与员工之间形成不和,不利于你今后的管理。
与下属打成一片和作为下属的一员,两者之间的界线是很鲜明的。模糊自己与下属之间的角色总归是不恰当的,而体贴、关心下属则永远正确。
作为经理,关键要赢得员工的信任与信心。当从普通员工提拔为经理之后,即使群体因为有共事的经历而对你心存信任,但他们对你的新角色会有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决定能给成为经理的你多大的信任度。在新的职位上犯一些错误难免,但处理这些错误的方式是坦率承认,知错就改呢,还是遮遮掩掩,不懂装懂——将会大大影响别人对你的信任水平。
刚开始时难以分清经理与同事之间的角色界限,后果还不是最严重的。无法向自己的群体成功传达角色变更的信息,或是无法恰如其分地扮演新的角色才是最要命的。
不要和其他人谈论员工的私人问题
出于各种原因,员工们总是不愿意自己的私事为外人所知。他们可能觉得这些事会让自己难堪;或是认为自己的事用不着别人来管;也可能是不想让自己疲于应付别人的询问或同情。但不管如何,是不是要为某件私事保密,完全应该让他们自己来决定。
问题在于,尽管不甚情愿,很多员工还是不得不让你知道一些事情。你是上级,他们得让你了解一些个人问题的细节,以便向你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旷工,为什么要求给予方便等等。让你知道这些事情的唯一原因是,在工作与个人要求之间作出平衡——这是他们唯一的办法。
如果某个员工真的乐意告诉你一些私事,完全是因为他相信你判断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他希望你不会在得到明确的许可前在办公室里大肆宣扬这些私事。
你辜负了别人对你的信任,尽管是出于好意,可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正。你搞僵了和员工的关系,因为没有遵守保密的承诺,或者压根儿没认识到他不想把自己的事情搞得满城风雨。这种基于相互信任的关系一旦被破坏,员工就会对你失去最基本的信任。
这类事情真的比较棘手。有的员工可能并不在乎你告诉别人他的私事。实际上,有些人之所以告诉你一些事情,是因为他们觉得其他员工从你嘴里得知这些事,要比他们自己说出来方便。
离婚就是这样一桩常见的棘手事。员工对此事的态度有很多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如果你的员工同她的丈夫离婚了,她可能会不想让办公室里的同事知道。如果别人通过其他渠道得到消息,她自会有一套说法,但她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的人,不愿有同事知道任何个人生活的细节。
第二种类型的员工则可能更愿意让同事们知道她离婚的事,尤其是当她需要有一段时间来处理的时候,但她可能并不想自己公布。她认为你是她的上级,如果能做好这个传话人,同事自然会慢慢地知道,用不着她操心。如果有别的员工前来安慰,她会很乐意同他们交谈的,但要自己说出来却会令人难堪。
第三种类型的员工希望别人知道她离婚了,但更愿意自己公布这事,因为她希望别人都能听到自己的陈诉。她会想:偶尔的差旅可以让她从家事的烦恼中抽身出来,喘息一会儿;日常家务则给了她一个在家中照看儿子的机会。
人们对困难的反应是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的。说不上有什么对错,而别人也往往爱莫能助。因此,帮助处于困境的下属的最好方法是:
1. 表示你提供支持的意愿,如果被拒绝,也不要生气;
2. 要尊重员工的意愿,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不要随意指使员工
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自己的特长以及对工作的专注得到认同。
员工们希望得到经理的信赖,但决不愿意自己成为被随意指使的对象。大多数员工都明白,工作中有很多自己职责范围内理应完成的任务。但要是你老让同一个人不断地重复一项工作,却不曾对他这种特别的专长给予认同,员工就会感到十分懊恼。
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自己的特长以及对工作的专注得到认同。
你应该了解员工的这种心理并加以利用。
为了不让员工有被随意使唤的感觉,可以做好下列的其中一条(都做当然最好):
无论何时,当员工做了一份额外工作,或是为工作付出额外的努力时,都应该及时向他们致谢。
在与其他经理或组织打交道时,应维护自己员工的正当权利,没有必要每次都为自己的单位出头争活儿干,特别是当其他单位并不太忙的时候。争取在大组织里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的同时,多为自己部下的利益考虑考虑。
不要发号施令,多用请求的口吻。宣布让你的员工做质检随访与请他将这项任务安排在工作计划之内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是请他做这项工作,而你们又相互信任的话,他多数会跟你讲自己的工作量太大了。这样,你就可以和他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作探讨。
尽可能让员工“自告奋勇”。如果有数位员工能胜任某项工作,即使知道他们中间有人难以从别的事项中抽身,也将工作交给整个单位,让员工们自己来作出安排的决策。他们可能会互换工作挤出时间来完成任务;也可能会对工作的期限与进程安排提出建议;他们兴许还能得出与你相同的解决方案——但这可是他们自己的方案。
你并不会大权旁落。大家还是把你当成老板,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但要是员工在工作安排上有发言权的话,给他们加压时就会少一些怨言,他们也会十分乐意接受你的最后决定。他们提出的方案甚至可能比你的更有效,因为他们才是在第一线工作的人。
一成不变地做事会让部下感到单调和枯燥。如果你只是在任务迫在眉睫时偶尔指使一下员工,后果可能不会很严重。
这里说的只是“偶尔为之”,实践中很容易将事事都看得非常紧迫,尤其当公司确实处于紧张环境下时(这是现在常有的现象)。用不了多久,员工们就会因为你对他们的淡漠而横生怨意,怀恨在心。这时,即使是在“正常”的日子里,工作效率也会降低——工作紧迫感随之产生,这就需要及时处理,于是又给你使唤员工制造了借口……这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奖励工作出色的员工固然重要,但有效的激励方法除了物质奖励,还应包括对员工的认同。员工们也知道,你不可能总是给他们以物质上的奖励,即使是对他们业绩的正式认同,也不会随时随地都有。在很多组织中,这些正式的奖励机制是由更高层的管理人员掌握的。
但是,对于出色的工作,一句“谢谢”对你来说,没有任何损失,却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即使在我们这个并无多少权威主义影响的文化中,很多人喜欢“讨得别人的欢心”。在实现甚或超过你对他们的期望时,下属们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当他们真的做到这一点时,用一句简单的“谢谢,我真的非常满意”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