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1380900000064

第64章 识谎·防骗篇(5)

商家由于赚钱心切,不懂汇票却与对方用汇票结算,眼见骗子“拿着鸡毛当令箭”,虽有怀疑却看不出破绽。其实增强防骗意识,有疑就要解疑,把自己不能辨别的汇票拿到银行鉴定,而后交货,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771. 预交押金骗走大量货物

这一天崔振正在上班,忽然进来一个人。他一进门就高兴地嚷道总算找到你们了,然后要求崔振把公司货物的样品介绍给他。经过简单的介绍之后,对方马上向崔振提出订购数量极大的货物。崔振听到那个数字不禁吓了一跳,连忙向对方解释库存货物不够,需要去总库调货。他听后一脸失望,向崔振询问何时能够调齐,可以先预交部分押金,待调齐货物之后发往他的单位再付所缺款项。他向崔振详细介绍了他们公司并且承诺货到交款。

等崔振将货全发出去之后,左等右等却等不到对方付款。崔振去外地那单位一询问,对方告知并无此事。崔振终于明白上当了。原来骗子在那单位只不过租了一所房子,然后借该单位之名,通过向崔振交押金的办法骗得崔振的信任,最终行骗得手,骗走了崔振的大量货物。

钱是要赚的,但一下子赚取大量钱财,这其中的风险自然也比较大。骗子往往利用你急于做成生意的心理,通过一些手段令你放松警惕相信他,然后开始行骗。对付这样的骗子,主要方法就在于你不能轻信他,在交易过程中坚持货款两清,这样便不容易被骗子轻易得手。

772. 利用合同漏洞骗购货物

厂里所生产的货物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这不又一宗生意到手了,对方就是冲着厂里的货物来的,他们是一家在企业界知名的公司。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协议,签订了数百万元的合同。在合同中有个条款规定:“购方每天拉一车货物,一天一次。”开始几天,对方用中型卡车拉,每天大约拉3吨左右,一个星期后改用5吨的汽车拉,又过了几天改用10吨的大卡车拉,每天运出的货物量比开始超出一倍以上。厂方见此情况意见极大,便与对方交涉。可对方拿出合同说合同上写的很清楚,“每天拉一车”,我们是按合同办事的,并没有违反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厂方看着合同,无言以对,最终只得以赔偿方式单方面终止了合同。可以说这次交易厂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合同欺诈在商业活动中比较常见,欺诈者往往在合同签订之前即设下圈套,然后利用你对合同中某些具体条款的疏忽,与你签订合同。等你发现上当之后,他便拿着合同要挟你。而你发现上当时已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了。要防止合同欺诈,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对合同的每个条款详加推敲,保证它不会产生歧义,也不会被对方钻空子,另外执行合同时必须谨慎从事。

773. 不要相信美丽的“故事”

火暴的股市催生了许多人的赚钱欲望,同时也催生了许多骗钱骗术。股民朋友在炒股理财时如果“财迷心窍”,则很可能掉进骗子设下的圈套。

股市骗子往往以资讯服务公司的身份出现,并承诺高收益。他们还会宣称自己正在发展会员,按不同等级缴纳相应会费后,投资者便可以获得“贴身”服务。

由于咨询服务公司往往只会告诉会员在某价位购买某股票,但是几乎不会明确建议卖出时机,甚至有些纯粹就是在配合庄家出货,因此会员被套牢的几率很高。

待到投资者要求赔偿损失的时候,骗子又会摇身变成“政府机关”,承诺给过去亏损的会员进行补偿,给投资者另讲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鉴于此,投资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对打着各种高收益旗号的资讯公司都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要因一时冲动而上当受骗。

774. 有些文化骗子会盯住专利发明

在某项专利被公开或授权公告的初期,专利权人一般都急于将专利转让出手以换取经济利益,而自己又往往缺乏项目转让的实际操作经验。一些骗子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乘虚而入。专利诈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以高价作饵,不进行或只是进行极少量的细节磋商,要求发明人直接到骗子所在地签署协议。届时,临时找来几个托并假称也是专利权人,由这些托与发明人竞争,最终以跳楼价格买下发明人的专利。

◇ 寄信给发明人,表示很有购买诚意,要求尽快将样品寄出以便快速投产。这种骗子主要是拿准了一般专利在取得证书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寻找买家或投产资金,在这个阶段发明人往往无暇去市场上追踪自己的专利是否被仿冒。

◇ 以购买专利为名,将专利权人骗到行骗者当地,然后提出由专利权人请客以联络与其单位领导的感情,以此骗吃骗喝。如果对方发现专利权人对合同缺乏知识,则下一轮欺诈又将开始。

775. 揭穿骗子公司的真面目

骗子公司的行骗伎俩一般是这样:首先,他先向你询价,并向你透露有巨大的订货量。然后就要你寄样品,接着就要你到他们那里签合同,当你到了他们那里时,他就会跟你说,要签合同还要先讨好他们的老板,所以要你买名烟名酒去进贡他们老板或者要给自己一些回扣。当然有的骗子公司手法会更高明一些。怀疑自己遇到了骗子公司,怎么办呢?

◇ 直接在网上搜索查询,如果是黑公司,大多网上有求职者投诉揭露骗子公司。直接搜索这家公司名称或电话号码,既避免上当受骗,也可了解该公司情况,为应聘面试做好准备。

◇ 收钱的公司,十拿九稳是骗子!骗子们无论说得有多天花乱坠、多么动人好听,无非都是利用你急于求成的心理骗钱,只要你紧紧捂住钱包,他就没有任何办法。

◇ 大批量到处粘贴招聘、急聘、急招的牛皮癣广告。正规的企业绝不会到处在车站牌、路边大规模地张贴广告。

◇ 常年招聘的公司,最好不要去应聘。那是做广告的,求职者费尽口舌投简历应聘、浪费时间和精力来回跑面试也很难有结果。

776. 路上的钱包不要捡

该骗术整个过程中一般有两个人出现,一个是丢包人,一个是目击者。道具是塞满假钞的钱包和大捆假币。其手法是:你行走在路上,突然前方有人故意掉下一钱包,你旁边的目击者立即上前捡起,走到你旁边要你不要声张,两人可以平分。

然后,丢包人回来找,捡钱包的人就告诉你,赶紧拿着钱包藏起来或走远,但又假装怕你拿着钱包跑了,就说“你先给我点押金吧”。你若拿出身上的押金,等失主走远了,捡包的人也转眼消失了。你打开包一看,不是空空如也,就是一包假币。

当骗子得手后,就会立即寻找各种理由离开现场,等到受害人警觉的时候,骗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面对这种钱包骗局,最好的办法是“不看、不听、不理睬”,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立即向警方报案。

777. 小心ATM机前的骗局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消费,骗子们的目光也开始盯上了ATM自动提款机。以下几种常见的银行卡行骗手段,大家一定要小心:

□ ATM机前贴有告示

“请客户在ATM机发生故障时输入卡的交易密码,第二天到网点柜台可取回银行卡”。这种自动提款机往往已被犯罪分子动过手脚,插入银行卡后无法自动退出,且在隐秘处装有摄像头。如果用户真的按照提示输入密码后离开,躲在暗处的骗子会立即取出银行卡,按客户之前输入的密码将钱取走。

□ 出钞口无法取钞

犯罪分子利用光线昏暗会将出钞口贴上胶带,而客户却不会发现,还以为是机器故障。当客户离开后,犯罪分子就会趁机撕下胶带取走现金。

□ 借询问趁机调包

犯罪分子故意询问某种银行卡能否在ATM机上使用,还拿出一张卡和客户的银行卡比对,并趁机调包。

专家提醒广大银行卡用户,在ATM机上操作时要注意机器周围有无可疑附加物,输入密码时要用手遮挡。一旦操作中发生故障,千万不要离开ATM机,可以拨打银行的咨询电话,或请银行工作人员帮忙。

778. 陌生人要求兑换“外币”要小心

在南昌从事摩的生意的龚先生在八一大桥载客时,一名操广东腔普通话的男子称,自己开车撞伤了人,想把身上的“秘鲁币”以1∶4.5的比率兑换给龚先生。这时,一个胸口别着银行工作牌的男子出现,称“秘鲁币”兑换人民币的比率是1∶6,转手便可赚取差价。龚先生立即回家取来5000元现金兑换。最终发现上当。

此类诈骗犯罪分子除了会使用兑换假外币的手段外,有时也会以兑换古币,或者玉石、金银首饰等名义,但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其特征都是一样的:

◇ 都是利用受害人的贪财心理,使之以为可以通过汇率差价或市场差价轻松赚一笔。

◇ 通常以亲戚朋友发生车祸或紧急事故急需现金为借口。

◇ 往往以抱小孩的妇女形象与受害人接触,为行骗增加隐蔽性。

◇ 骗子往往多人协同配合,当受害人质疑外币真实性时,总会有一名“权威人士”适时地出现。

要想不被骗,一是要克服自己贪图钱财的心理,二是不要随便相信半路出现的“鉴定”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拨打110报案,警方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受害人抓获犯罪分子,减少损失。

779. 谎称出车祸抢救急需钱

上午9时许,电话响后,李老先生一拿起电话,没等他说话,电话那头感觉好像非常吵,马上就问他是不是李先生的父亲,说他儿子在福州鼓楼被车撞了,交警已经把他送到省立医院,脑部拍片出来的结果是脑膜破了,血水都已经出来了,交警把他送到医院去了,病情很严重。说完后,电话那头马上换上自称是该医院的副院长的人,那人告诉家属,他儿子的情况相当严重,医生正在抢救,目前手续已经在办了,但需要三万块钱。李老先生接完电话后半信半疑,马上给其拨去电话,但始终打不通,正当家里人不知所措时,医院的“副院长”又来电了,催李先生家里人快点汇钱,李先生的家人只好按照“副院长”给的账号,跑到银行给对方汇了1万元。等李先生家人知道上当后,钱已经被取走了。

有些骗子在确定受害者关机的情况下,打电话给其家里人进行敲诈。他们为了把诈骗现场弄逼真,把各种场景的声音录下来放到电脑上,受害者家属听到这些现场模拟十分逼真的声音后,往往会信以为真上当受骗。

在接到类似电话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乱了分寸,认真分析,想办法核实,受害者家属可以打电话给受害人所在地的朋友,请他们帮助核实,或者可以直接到当地公安机关求助,有了公安机关的介入,不仅可以识破骗局,而且极有可能将计就计,抓获这些骗子。

780. 手机不要随意借人

骗子总会利用一切人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来行骗,骗手机即是一例。

骗子经常会称有急事,但忘了带手机而向受害人借。打手机时,又会借故说信号不好,或者说一些极为隐私的话,以此来逐渐远离手机主人。如果受害人不加以警惕,骗子就会拿着手机越走越远,等受害人反应过来,却为时已晚。

还有一种在公交车上骗人手机的伎俩,原理相通,但手法更加隐蔽:当公交车快要到站时,一个骗子会突然高喊自己丢了手机,这时旁边通常会有人建议给被盗手机打个电话,这样就能找出窃贼,于是骗子就会借机向周围的人借手机。当正在拨号时,另一个骗子会假装成窃贼仓皇逃跑,而此时手握他人手机的骗子也就顺理成章地去追“窃贼”。众人还未反应过来,骗子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将手机借给陌生人,如果对方确有困难,可令其用耳机对话,手机仍然在自己手中。

781. 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行骗

□ 假乞丐骗术

街头上的乞丐看似可怜,可是你可曾想过,他们中十有八九都是骗子。

人们在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时,不应盲目地向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而应做告知、宣传工作,劝说乞讨者到该地救助站求助。

□ 假残疾

通常用大块的橡胶把本身完好的一条腿包裹起来捆绑好,以滑板代步,还有的穿上宽大的裤子,两条腿弯曲在膝盖处绑住,手持一根拐杖,扮成“残疾人”沿街乞讨。

□ 假孕妇

假孕妇将小枕头、碎布条等塞入宽大的衣服内,假扮孕妇,同时以“丧夫”、“丈夫病重”、“丈夫致残”等借口进行乞讨,骗得路人的同情。

□ 假学生

一些身材瘦小的成年人装扮成学生模样,跪地乞讨。他们大多自称考上大学后,家中突生变故无法继续学业,他们通常都会带着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的骗子。

□ 假寻亲

大多为老妇人或怀抱婴儿的中年妇女,以“寻亲无着,身无分文”为幌子,向路人乞讨。

此外,还有假孤儿、假尼姑、假和尚等行骗手段。

782. 街头摆赌局,就等你上钩

该骗术通常都有好几个人。其中一个人开赌档,地上放有四个杯子,一个硬币。四个杯子都向下盖着,其中一个是盖着那个硬币的。他盖定后要你买。一开始那个骗子装成很笨拙的样子,他的同伙装作路人在旁边买,他的每一个同伙几乎都能买中,围观的人都会觉得赢钱很容易。但当你也掏钱出来买的时候,你就总不能买中了。

有时明明看到硬币在那个杯子里,但开的时候就不在那个杯子里了。如果你不买,在一旁看热闹,那些骗子也能哄到你的钱。当你在看的时候,会有一个骗子跟你说,这么容易就能赚钱,我们合伙买吧。他不等你是否答应,就会掏出钱买,这个时候他肯定会买中的,赢到了钱他会分一半给你。如果你接了他分给你的钱,你就上当了。

那骗子马上会掏一大笔钱再买,这次他就输了,你就要赔一半给他。如果你不从,马上就会有几个恶狠狠的彪形大汉出现,叫你乖乖地掏钱出来。

诸如此类的骗术还有街头“残局象棋”等,虽然都是些老掉牙的骗术,但是还有很多人会上当,碰到这种骗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围观。

783. 过于热情的“好心人”

旅客徐某在岳阳火车站售票厅排队购买车票时,一个胖女人与其搭讪。在得知徐某要购买当天下午到北京的车票时,胖女人称自己也要乘这趟车去北京走亲戚,还说刚才询问过售票员说这几天的票都已卖完,走不成了。正在两人谈话时,又过来一个中年男子,偷偷告诉两人说,自己可以搞到车票,只要交50元手续费,就可以帮忙买到当天的火车票,并连拖带拽把胖女人和徐某拉到了售票厅外。让徐某和胖女人交上票款和手续费,胖女人很积极地照做了,徐某也没多想就把钱也交给了中年男子。中年男子说去票务中心取票,让徐某和胖女人在原地等。过了一段时间,胖女人说去卫生间一趟,就再也没回来。当然徐某也没等到票。

节假日期间车票紧张,有一些不法分子充当“好心人”,瞄准等待购票的旅客伺机行骗。

所以,购买车票一定要到火车站售票厅或正规订票点,尽量不要私下交易车票,特别要警惕那些过于热情的“好心人”,以免上当受骗耽误了行程。

784. 扮成“老乡”与旅客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