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1380900000065

第65章 识谎·防骗篇(6)

郑某从北京坐长途车到郑州看望女友,刚出京广客运站,一青年男子上前打招呼,听说郑某是开封杞县人,对方连叫“老乡”,还邀请郑某喝茶。盛情难却,郑某就跟着对方上了一辆面包车。这时另一名男子跑来称自己丢了钱,问两人有没有捡到,“老乡”打开背包以示清白,对方又提出查看银行卡,“老乡”也答应了。

男子查完后攥着卡说:“有人看见你捡了我的钱,得去派出所说清楚。”随后,不由分说拉着“老乡”上车,一脸无奈的“老乡”让郑某在原地等他,面包车疾驰而去。郑某的千余元现金、余额2000多元的银行卡,以及所有行李在面包车上全被拉走,意识到上当的郑某慌忙报警。

一些不法分子先装扮成“老乡”与旅客闲聊,套近乎,伺机行骗,所以出门在外千万不要轻信自称是老乡的陌生人,也不要把自己的钱物和行李交给他人,更不能贪图小便宜,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

785. 表面热情,心底里黑

李先生一下济南火车站后,立刻有一妇女迎上来,热情地拉他去附近的旅店休息。疲惫的李先生就跟着妇女到旅馆,旅馆设施简陋,没有事先说的那么好,更没想到的是,他在旅馆里仅喝了一杯茶,休息了3小时就被敲诈了300元。事后,李先生向济南火车站广场派出所报案。

一些“黑店”往往在火车站、汽车站派出许多揽客者,待旅客上钩后,实施敲诈、恐吓等非法行为,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所以,出门在外不要轻信车站外揽客者的谎言,也不要贪图价格便宜,要住店的话到正规的旅店投宿。

786. 开罐中奖不可信

看过电影《疯狂的石头》的人都不会对开罐中奖骗局感到陌生,但在生活中,因为这个骗术上当受骗的人仍然不在少数。

易拉罐诈骗大多发生在长途汽车上。骗子们为制造互相不认识的假象,会在途中分别先后上车。

途中,一个“傻子”会掏出一个易拉罐,装作不知道如何打开。这时另一个骗子就会假扮好心人帮他打开。当“傻子”准备把拉环扔掉时,又有一个骗子会提醒他“看看有没有中奖”。当这个骗子装模作样检查的时候,乘客肯定会听见“中奖了”的惊呼,果然,拉环上印着“恭喜您中了×万元”的字样。

为了让乘客确信奖金的真实性,—个骗子会将身上所有的钱物、手机给“傻子”要求交换拉环。这时,另—个骗子马上会站出来说他出价更高,并问乘客有没有出价的。

如果此时有人上钩买了中奖拉环,骗子们就会“好心地”劝该乘客换乘一辆汽车,以免“傻子”反悔。而等上当乘客下车后,骗子们随后也就会陆续下车,逃之夭夭了。

787. 数钱变戏法,找钱少一半

某些火车站的附近有很多小商店,一些小商店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他们在给旅客找钱时,下手手法相当“高明”。

许多乘客在车站附近小商店购物时,当老板给顾客找完钱之后,通常会主动提醒顾客再数一次钱,等顾客数完钱之后会发现少了一元钱,这时他们会拿回钱再数一次,然后补给顾客一元钱。

其实他们已趁机将钱抽出一半或者一部分,大部分顾客由于赶车着急并不会再次数钱,都会拿着钱就走人,这样便给了这些骗子行骗的机会。

有些小商店的“手法”更厉害,当顾客数钱后发现少1元时,服务员重新数钱并再给1元钱,当服务员给顾客钱之后,主动让顾客再数一遍,这次数完之后发现钱正好了,但是等到顾客离开以后,再次数钱时竟然发现钱会莫明地少一半,原来是骗子在把钱交给顾客时,用自己特殊的“卷钱”方式把钱卷起来,通常顾客是不会在意的,也很难发现钱有什么异常。等到顾客发现时则为时以晚,大多数顾客都会因为没有证据而毫无办法。

788. 打电话骗旅客家人

由于旅客在到站下车后一般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点进行诈骗。据车站警方介绍,骗子一般以没有随身携带手机的老年人和青年或者大学生作为目标,以同乡为名,主动上前攀谈,获取对方的信任,以此来骗取这些作案对象家里的电话号码,等受害者上车后,他们便立即拨打受害者家里的电话号码进行诈骗。

通常称受害者在火车上突发疾病或是发生其他意外已被送下火车在医院抢救,但是手中没有足够的钱,需要家属立即汇钱,否则医院不予治疗。

如果受害者是年轻人或大学生,他们还有可能称受害者在火车上与别人发生争执,被打成重伤,正在医院抢救,随时有生命危险,然后让受害人的家属往指定的第三地帐号汇款。

789. 火车站打电话,小心偷听者

火车站电话诈骗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俗称“插卡”,不法分子事先熟悉了火车站地区的公用、磁卡电话的号码,站在旁边偷听受骗者的电话内容,然后用短信方式传给其同伙。

紧接着他们开始“钓客”,旅客挂断电话后,骗子会立即拨通受骗者刚使用过的电话,冒充受骗者的亲戚或朋友的同事,声称受骗者的朋友因故不能来了,自己受委托前往,信以为真的旅客来到预定地点后,一群骗子开始各就各位地“接客”了。骗子的同伙会帮忙拿行李,或借受骗者的手机打电话,或称汽车故障,向受骗者要钱修车等,通常,大多数的旅客都会碍于情面而同意,然后骗子会拿着受骗者的行李、财物、信用卡等借机逃之夭夭。如果骗子卷走受骗者的行李后发现没有值钱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对受骗者来说很重要,又会借机敲诈,让受骗者拿着钱去赎。

因此,要人接站,一定要事先和亲戚朋友联系妥当,问清接站人的姓名,相貌特征,穿着打扮,必要时可要求对方出示身份证确定身份,确定好接站地点后,一般不要轻易更换。

790. 长途汽车上,你猜哪个都会输

每年总有旅客坐车被骗的案例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猜来猜去的骗法:

□ 猜“3”和“8”

猜“3”和“8”就是利用一张胶布叠成一个小方块,一面写上“3”另一面写上“8”,放在一个小酒杯里,然后用一块胶皮盖在上面,让围观的人猜上面是“3”还是“8”。这种骗术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破绽,其实那块胶布里面包的是一块小磁铁,如果下注“3”的人多,那么行骗者就利用绑在胳膊上的一大块磁铁,在最后下注的时候令胶布翻转过来;如果下注“8”的人多,那么这个胳膊上绑磁铁的人就按兵不动。

□ 猜扑克

诈骗分子一般用三张扑克牌让围观的人猜哪张扑克为红,哪张扑克为黑。这种骗术,玩扑克的人手法比较快,一般的人根本看不出其中的变化,而且在他的胳膊中还藏有其他的扑克牌,他会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洗牌中把扑克牌换掉。

□ 猜铅笔

一般诈骗分子用一红一蓝两支铅笔,用一根绳子先套在其中的一支上,而后把两支笔缠在一起,问围观的人当绳子打开后,绳子会套在哪支笔上。这种骗术比较简单,如果他先套住蓝色铅笔,手里抓住两个绳头,打开绳子时,那么绳子依然缠在蓝色铅笔上;如果用一个做过标记的绳头打开,那么套子就移到了红色铅笔上。

791. 春运期间,骗子们企图浑水摸鱼

不少违法犯罪分子在春运纷纷“摩拳擦掌”,企图浑水摸鱼。在此曝光一些春运常见骗术,年轻的朋友可以此为鉴。

□ 买票防骗

春运期间,买票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是不法分子下手的首选。犯罪分子常常以未过有效期的中转签字票诈骗。乘客需注意此类票面一般较旧,且已被剪口。

□ 候车时防偷抢

在候车时客流量大,旅客一定要提高警惕。售票厅外、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进站口、剪票口、出站口等拥挤地方都是高危地段。

□ 车上防骗

在车上应注意拒绝陌生人提供的香烟、饮料和食品。如果在家收到正乘坐列车的亲人遇到意外的消息,千万要冷静,不要急于汇款。应及时与铁路客运部门或铁路公安机关联系,避免上当,一旦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792. 超低折扣机票,只是吸引你打电话

距离自己11月中旬的年假还有半个多月,王女士已经迫不及待地预订去丽江旅游的机票了,王女士听说网上订票很便宜,于是就去某订票网站看了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王女士兴奋得叫起来———网站首页上有一个报价:11月17日,成都到丽江,220元!这个价格相当于2折,太划算了!

然而,当王女士点击鼠标进入预订页面后,却怎么也找不到“220元”这个低价了,当日仅有的7个可选航班信息里,最低折扣只剩下7折。再打电话给该网站客服咨询,客服人员回答,“7折的机票也没有了,现在订11月17日去丽江机票只有7.6折。”

据业内人士介绍,许多航空售票点打出低价格,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打电话过来,接着服务人员便会以低价票已经卖完等方式回应消费者,并乘机推荐高价机票。

另外,现在很多人在街上散发名片,低价的机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实际上这些人多是中介,他们的机票都是从正规的航空售票点购得后再转手卖出。消费者购买这种机票后,若是出现航班变更、名字以及身份证号码出错的情况,航空公司服务人员无法及时通知消费者,消费者有可能遭受损失。

793. 旅行社惯用骗术曝光

大年初三,李先生一出门,发现自己车的雨刮上夹有一张印刷精美的卡片,是“××市中旅”的宣传卡。正想和亲戚去旅游的李先生心想,正好派上用场。于是当晚就按照卡片上的电话联系该旅行社,接电话的王小姐称他们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并约好第二天去找李先生。

第二天,自称是该公司工作人员的王小姐来到李先生家,热情的王小姐告诉李先生,他们可以带客人进行游览项目,而且只要648元。李先生一算账,觉得很“低”,随即为一家六口报了名,并交了3800元的团费,约好初五出发。然而,初五早上7点开始,李先生一家六口兴冲冲整装待发。7点过去了,对方的电话关机,8点过去了,对方电话仍然关机,这时,李先生才醒悟到自己被骗了。

防止被黑旅行社所骗,要注意以下几点:

◇ 行骗者大多是在车站、机场、商业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派送印刷精美的卡片,卡片上公司的业务范围、名称、地址、电话、商标等一应俱全,给人以逼真的印象。

◇ 黑旅行社利用游客图方便的心理,主动提出上门服务的口号,收钱之后迅速蒸发。

◇ 初来乍到的外地游客、缺乏旅游经验的老人最容易相信行骗者,并成为其目标。因此初来乍到的旅客应留意相关新闻报道,主动通过多种渠道查证。

794. 借助网络的隐蔽性行骗

2006年10月1日,杨小姐在网站上看中一辆“走私”奔驰轿车,诈骗分子以“减少手续费”、“支付时间长”、“交易快捷”等借口,说服她放弃通过“支付宝”等网上支付方式付款,而是直接将现金存入诈骗分子的指定账号。

随后,诈骗分子以交纳订金、税费、提档费、押运费等等费用为由,让杨小姐先后汇款9次、共计33万元,最后杨小姐却落得个“车财两空”。

骗子利用人们对网上购物的操作流程、如何规避风险以及如何辨别非法网站缺乏了解的特点,借助网络的隐蔽性,通过向不特定群体随意散布虚假商品信息,或直接制作虚假购物网站,编造公司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诱惑贪图便宜的网友上当。诈骗商品小到女性饰品、服装等,大到手机、电脑、汽车等贵重商品,交易一律采取先付款后发货的方式,一旦网友按照对方要求汇入货款,卖家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795. 小心网络中奖的“迷魂阵”

很多网友在浏览网页或进行网络聊天时,都会“幸运”地收到“恭喜您中大奖”的信息。当信以为真的网友与兑奖方联系,对方都会以需要保证金、支付邮寄费用等各种借口,要求网友先汇钱。当网友汇去第一笔款后,骗子还会以手续费、税款等其他名目,继续欺骗网友汇款,直到“吃干榨尽”为止。、

如何防止上当受骗警方提醒,只要做到对手机、网络上招揽投资赚钱计划、快速致富方案、免费赠品、抽中大奖的通知不相信、不理睬、不联系、不上当,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贪图便宜,即可绝缘于不法分子布下的诈骗“迷魂阵”。

796. 小心进入虚假网络银行

“尊敬的客户,您的登录密码输入错误次数过多,可能你的账号和密码被不法分子盗用……请登录某某银行金融E通道,修改你的密码”。如果您的邮箱中出现类似邮件,千万不要点击其中的链接网址进行密码修改,否则,你很可能陷入一个虚假的网上银行的“圈套”,而你的网上银行密码资料,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窃取,从而导致账户余额被盗。

在使用网上银行和在网上购物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 最好在地址栏直接输入网址。不要轻信“安全提醒”、“中奖通知”等电子邮件,更不要轻易点击这些邮件中提供的链接网址。

◇ 妥善选择和保管密码。尽可能不在网吧或公用计算机上进行网上银行操作,以免被黑客程序恶意记录。

◇ 要特别警惕使用过程中的异常动态。如在使用网上银行时突然出现“系统维护”等提示,应立即拨打客服热线进行确认,如果出现资料被盗的情况,应立即修改相关交易密码或进行银行卡挂失。

◇ 做好交易记录。客户应对网上银行办理的转账和支付等业务做好记录,定期查看“历史交易明细”,定期打印网上银行业务对账单,避免遭受损失。

◇ 装防毒软件,堵住软件漏洞。

797. 莫轻信那些鼓吹有炒股经验的人

余某在网上看到“××海通证券投资公司”发布的广告,该广告声称“帮助网民炒股,保证有高额回报,投资期满还可退回本金,如果赔钱,公司将翻倍赔偿投资人的损失”。

余某先期投入1.5万元,很快就收到对方返还的1500元“收益”。从2月11日至2月20日,余某又多次往对方账号追加投资,总额达72万多元。

随后,余某拨打该公司的电话时,发现无法接通了,该公司在互联网上的广告也被删除。在多次联系均未果,余某才知道上了当。

打开搜狐、新浪、东方财富网等网站的留言板及股吧等栏目,均可看到大量以“荐股”为名广招会员“广告贴”,此类“广告贴”往往以“××公司内幕”、“近日将翻番的××股票”等吸引股民浏览,其宣传的网站往往使用与各大金融机构类似名称或直接冒用知名券商名义,骗取投资者信任。

股民不要轻信未经调查核实的网络信息,盲目听从他人诺言,轻易将钱汇入他人账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798. 网络传销充分调动人们的贪欲

想生活得好一点吗?想小投入获得大收获吗?想的话,请到下面网站看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不需买卖商品,只需通过简单的注册,交50元会费,就可以在3个月内赚10万,一年内赚100万。”

这是一个典型的网络传销广告。网络传销充分调动人们的贪欲、急于实现个人价值等心理,撰写宣传资料,利用因特网的便捷性大肆进行宣传。意志较为薄弱者一旦接触其宣传内容,便步步陷入其中而不可自拔,自行进行“洗脑”,最终成为其组织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