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情商课(大全集)
1381800000064

第64章 活出自己的精彩(2)

曾有一位抱有单身主义的朋友,他的选择遭到了很多人的不解甚至排斥。当问他还会坚持下去吗,他轻松地耸了耸肩,说:“为什么不呢?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我感到自由和幸福,这和他们的家庭幸福没有本质区别。我不会强迫别人接受我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去改变,强迫自己去适应周围人的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我想,这样才算活出自我来吧,如果非要自己按照别人的方式来走,那或许更是一种不幸。

敢于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也许只有这时候我们才不是被动的,也许只有这时候面对着自己的思想和感觉,才是真正地在做着自己。生活应该简简单单,按着自己的方式活着,才能在简单的基础上画出五彩的图案。

(第五节 学会给自己减压

哈佛大学的D·伯恩斯教授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作为他研究工作效果和情绪健康的一个环节。他向150名每年收入一万至十五万美元的推销员提出一系列问题,结果发现,他们之中约有40%是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可以预料的是,这40%的人所受的压力,比其余那些不追求完美的人要大得多。

面对社会,没有一个人可以轻松地说,我没有压力。事实也是如此,竞争的日益激烈,让我们的压力丝毫无处不在。于是抑郁、亚健康、神经紧张、失眠等症状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我们被头痛,消化不良,精神不佳,失眠等痛苦折磨着,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医院时,却发现我们又没有得什么病症。这时候或许心理医生可以告诉你真正的原因:你该为你的心灵减肥了。

压力,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紧张并能够不断奋进。适当的压力是理想的,它可以激励我们不断转化成前进的动力。但是近几年的研究报告却告诉我们,压力过多已经不是少数人承受的现象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多大压力的受害者。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处于奋斗时期的他们,往往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过高的焦虑指数不但不利于他的成长,反而会妨碍他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压力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工作压力,一种是心理压力,而往往是工作压力的加重直接导致了心理压力的升级。正常的压力是对的,可怕的是重压之下,个人的工作状态就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使心理问题也陆续出现。

★被“压倒”的李陆

李陆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在一家金融软件公司里做软件工程师助理,很快上级便分配了给他一个较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对他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做的好就可以转正并且待遇升级,否则便有卷铺盖卷走人的下场。

接下这个项目以后,他没日没夜地查资料,读程序,连续好几周没有放假,晚上即使睡觉也总是睡不踏实,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的工作终于迎来了尾声,而他的健康同时也给他亮起了红灯。在工作和心理的重压之下,如此强壮的年轻人还是病倒了。★

像李陆这样的年轻人,面临如此的困境的还为数不少。如果不学会给自己减压,那么肯定也会走上相同的路径。面对压力,首先不要惧怕它,要学会把它看轻,看淡;压力无非是一种心理反映,它就如同纸老虎一般,你越是惧怕它,它反而越是强大;另外,减轻心中的压力,关键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平衡。在工作中遇到工作量大,难度高等困难的时候,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能悲观、消极,这样不但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反而会由于心理疲惫而延缓工作进程。

减压不是放弃对工作、生活的认真程度,而是主观地改变自己的心态,从而乐观地面对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尝试给自己减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首先,寻找自己的人生爱好,通过那些令自己愉快的爱好,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第二,学会合作和授权: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事事躬亲,那么不但压力巨大而且效率、成果也不见得好,所以当遇到巨大的工作量或者生活问题时,首先冷静下来分析分析,是不是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如果一股劲儿傻傻地往前冲,是不明智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当今依然适用。第三,学会休息;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要学会放松,出去走几分钟或者闭目养神、听听音乐,不但有利于体力的恢复,而且还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第四,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快乐人生的前提。如果你已感到压力过大,你或许可以考虑打一场篮球,考虑登一次高山,考虑做一次远足,这些都是既放松身心,又利于身体的选择。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生活,所以无论多么忙碌,也要为自己的生活保留出一段时间。在这段固定的时间中,你可以放松地倾诉,缓缓地散步,哼一段小曲,听一首歌,让自己在这段闲暇时光中体会生命的美好,这样你的忙碌才能更有价值。学会减压,才会更加懂得如何生活。

(第六节 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不是万能的上帝,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来完成任务,当然必要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帮助别人。助人者,天助也,帮助了别人,就是善待了自己。可以想象,在一个大集体中,如果每一个人都帮助自己左边的那个人,那么一圈下来以后,效果和自己帮助自己是一样的,然而这个帮助自己左边的人的集体却比只会自助的集体要文明先进的多。因此,当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阶段,我们就应该作出符合现代文明的做法:助人如助己。

★赫本的生活经历

赫本有一项非常有意思的记录:她从没看过心理医生。一位叫史塔勒的医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常在深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电话,要求他给予心理上的帮助。这些人都是衣食无虞,崇拜者如云,看上去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一些人。史塔勒作为心理学家,很想从赫本这儿找到一些研究上的突破。结果他发现,赫本做过67次亲善大使,在1956年到1963年间,她几乎每月都到码头监狱和黑人社区做义工。有一次她谢绝了贝尔公司每小时五万美元的庆典邀请,去医院给一位小男孩做免费护理服务。史塔勒对这一发现很重视,他认为这里面蕴藏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他推而广之,对其他热心公益的名人进行研究,最后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从赫本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秘密:一个乐于从事公益活动的人,在她帮助他人的时候,同时也让自己的精神得到了慰藉,善待了自己的灵魂。

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慷慨地伸出一支手,你送给他一个支持,或许在将来他能够送你一个拥抱。

★一杯牛奶的价值

有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是他却只有一角钱了。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孩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但是这位女孩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女孩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你现在在困难中,我应该帮助你。”这位男孩十分感动,牢牢地记住了这一次受赠。

数年之后,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已成为有名的医生了,不幸地是那位善良的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于是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在那群专家中恰恰有一名就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

这位专家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为了报答当年的牛奶之恩,他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这个女孩的病。老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的研究,手术终于成功了。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突然之间,她泪流满面:“谢谢您当年的一杯牛奶。”★

帮助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独地活在地球上,我们需要相亲相爱,共同与一些困难、灾难抗衡。或许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便在此:地狱,一个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的空间;而天堂则是一个互利互助、充满爱和关怀的花园。所以说,不要吝啬你的举手之劳,为别人摘一颗星星的同时,你也可以感受到它的照射。

(第七节 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就是从错误中不断走来,最终达到真理的过程。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人生是完美的,犯错是我们必然经历的一个环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只要错误能够改正过来,那就是好的。很多人沉湎于过去,沉浸在失败或错误中无法释怀,这显然是愚蠢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原谅他人的过错,那么为什么反而对自己如此苛刻?善待自己,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候耕种或许收获不到果实,汗水或许换取不到笑容,这时候你便轻易地放弃,轻易地对自己失望了吗?付出与收获的天平总是有一些误差,成功的前面总是有一些失败,如果我们因为一次的摔倒而放弃行走,那么何时能够爬到终点?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信心,放弃希望,甚至不留给自己一个再次奋斗的机会。而再看成功的人,他们都有一颗坚持的心,跌倒了怕什么呢,爬起来再给自己一个新的机会。

★被拒绝1009次之后

桑德斯在65岁时还身无分文,当他拿到生平第一张救济金支票时,金额只有105美元,但他没有抱怨,而是自问自己:“到底我对人们能做出什么贡献呢?我有什么可以回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