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长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
14046500000008

第8章 美好生活一定要有美好的“几榻”

元素六

第六个元素是几榻,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家具。我们的生活里为什么要有“几榻”(家具)?当然是为了实用,为了坐、睡觉、放置物件等等。文震亨把实用作为家具最基础的属性,没有实用,一切无从谈起。所以,他批评当时制作家具的风气过于雕绘装饰,而不讲究实用。

文震亨心目中的家具,是古代的家具,形式不一,但都古雅可爱,在居室里起到坐卧凭靠的作用,给人方便舒适,可以在上面读书赏画、陈放古代祭器、摆放菜肴果蔬、放置枕头席子之类。

中国人坐卧的习惯,一直到秦汉时期,还是以跪坐在席子上为主,大约到了魏晋时期,榻才开始流行。从坐席到坐榻,是生活方式的一个变革。文震亨把榻的定式确定为:高一尺二,长七尺有余,宽三尺五寸,周围设置木栏杆,中间铺设湘竹,床脚不能摇晃,三面有靠背,后背和两旁的靠背相等。

实际上,明代以前,榻的形式一直在演变。文震亨提到元代的榻,但“榻”这个词,西汉后期已经出现,《释名》:“长狭而卑者曰榻。”《后汉书》:“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大概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榻,是狭长而矮小的形状,是临时用来招待客人休息的坐具,客人走了就把它悬挂起来,据说“下榻”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魏晋之后,榻和床是混合的,一般的榻同时具有坐和卧的功能。《说文解字》:“榻,床也。”《通俗文》:“床三尺五曰榻,……八尺曰床。”成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都说明榻有“卧”的功能。文震亨提到了一种“短榻”:“可以习静坐禅,谈玄挥麈,更便斜倚。”说明在古代中国,榻除了坐、卧,还有其他很多功能,自己坐禅,和朋友聊天、玩赏,都可以在榻上进行。

榻这种很特别的设计理路,在今天并不过时。

桌子类家具,中国古代有桌、案、几这三个主要名称。文震亨列了“书桌”、“方桌”、“壁桌”三类桌子,列了“几”、“天然几”二类几。没有提到“案”。一般而言,桌子是日常用的,而案是在隆重场合使用的,几是休闲用的。

几最有文化意味,出现也很早,《诗经·大雅·公刘》:“俾筵俾几,既登乃依。”意思是为宾客铺好席、几,然后,宾客们登上筵席,靠在几上。《周礼·司几筵》有关于几的礼制,“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须知与其位”,几的不同装饰代表不同的地位等级,行使不同的礼仪。

几也常常和香、茗、花联在一起,有香几、茶几、花几。

几可能是传统家具里最有想象空间的,也最有可能在今天仍然具有实用性,也就是说,可能是最值得开发的文创产品。

明代被认为是家具的黄金时代,文震亨在“几榻”下列出了如下家具:榻、短榻、几、禅椅、天然几、书桌、壁桌、方桌、橱、床、箱、屏,等等。从这些家具,可以梳理出晚明的家具系统,进而看出当时文人理想的家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