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玉山曲话
14049900000020

第20章 昆曲推广热心人

应平书在台大中文系读书时,就跟徐炎之学昆曲,也是水磨曲集早期的创办人之一,毕业后在《中华时报》三十年,从跑新闻做起,而后编辑,最后在副刊主编位置上退休。

退休才五十二岁,应平书很快找到了新的依托,那就是昆曲,她成立了“台北昆剧团”,将曾经的爱好拾起,并且全心全意投入,为推广昆曲忙忙碌碌,至今不言悔,不说累。

台北昆剧团已经成立十周年了,回顾十年历程,应平书感慨多多。他们除了自己演出外,着重做昆曲的推广与研习,这也成为台湾诸多昆剧团中的一个特色。

昆曲的未来在于年轻人。她以“戏剧与文学推广协会”理事长的身份,申请到一笔资金,办了两期青少年的“夏令营”,专门请了上海的周志刚夫妇来教唱教身段。2006年7月,还请上海闵行第三中学的学生昆曲社来台湾,给中学生演出《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为了在更多的年轻人中推广昆曲,2009年8月,他们策划举办了一个“青青昆曲启蒙行”,带领十九名高中学生及老师,去上海、南京、扬州,先后参访了复旦大学昆曲社、南京大学、甘家大院、江苏省昆剧院、南京曲社、扬州曲社,引领青年进入昆曲殿堂,提升欣赏传统文化的水平。

2005年8月,剧团组织了一个《桃花扇》探源的昆曲之旅,在秦淮河的桨声灯影中寻觅消失了的李香君的香韵,在朝天宫昆剧院举办《桃花扇》讲座,和演员石小梅、孔爱萍、张寄蝶,曲友汪小丹,专家吴新雷座谈。还在扬州史可法纪念馆与空谷幽兰曲社孟瑶座谈《桃花扇》写作背景并做示范表演。

十年来,台北昆剧团举办了“两岸昆曲教学成果展”“两岸昆曲教学展示联演”“两岸三地昆曲金秋联合展演与讲座”等一系列比较有影响的活动。其间,应平书多是具体操办的热心人。

2013年8月30日上午,应平书在台北车站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说了自己的感想。原来她还是作家,写散文的。只是,她的成就更多在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