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
今天我们继续宣讲《量理宝藏论》。
开讲之前,我在这里先给大家念一个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法称论师的上师瑜伽;以前,上师如意宝给我们宣讲《释量论》的时候,也传过这个上师瑜伽的修法。今天,我用藏文给大家念一遍传承……
这是法称论师的上师瑜伽,我方便的时候把它译成汉语。大家每天都应该修一次上师瑜伽,以开发自己的智慧;另外无论是闻思中观、因明,还是其他法都能开启智慧。所以我们凡夫人,只有依靠上师、本尊、诸佛菩萨的加持,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了解甚深的佛法要义。我们作为修行人,学习任何一个知识,不应该像世间学术界的人一样。世间学术界的人,不管研究因明、中观或者其他的一些论典,全部是用学术或治学的方式来了知它的意义;而对诸佛菩萨具有信仰的我们,应该对传承上师、创始者的恩德,始终都念念不忘,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相续当中真正生起证悟的境界。
这次宣讲《量理宝藏论》,准备从颂词上给大家宣讲,颂词在《因明论集》第36页。应该了知《量理宝藏论》对整个藏传佛教,乃至对整个世间的学术界、知识界、佛教界的影响都相当大;如今,本论不仅有英文、日文版本,还译成了其他各种不同的文字。故对于本论,我们应以认真的态度来研究学习,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量理宝藏论》,是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所造。诸位应该清楚,本论的作者在藏传佛教当中是非常著名的,他是人们公认的雪域三大文殊之一。三大文殊的第一位就是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第二位是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第三位是宁玛派的全知无垢光尊者。具体来说,萨迦班智达对辞藻、韵律等五小明,因明、声明、医方等五大明,即整个十明全部精通。在藏传佛教的历史长河中,他是相当有名的一位大智者。
萨迦班智达年龄很小的时候,对所有的显密教法就非常精通;长大以后,他在上师面前得受了一些因明的传承,尤其是在一位克什米尔班智达面前,已经获得了所有因明学的教授,并荣膺“班智达”的称号。“班智达”,在我们佛教界当中,是一种最高的荣誉。当时,整个藏地称他为“第一班智达”,因为在其之前,藏地还没有“班智达”的这种称号;在整个藏传佛教当中,他是第一位获此称号的。
所以,萨迦班智达是最聪明、最了不起的智者。后来,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世界。
当时,印度有一外道首领绰杰噶瓦,欲与萨迦班智达辩论,萨迦班智达说:“如果我失败了,那么我皈依外道;若你失败了,你必须皈依佛教!”外道对此作出承诺,于是,他们就在一个叫济垅的地方(以前上师去印度的时候曾经路过此地)开始辩论。后来外道失败了,萨迦班智达准备把外道和他所有的弟子带到藏地,当他们到了边界时,天上打雷,此外道首领因雷击而死(此乃莲华生大士交付的十二大护法神所为,因为他们曾在莲华生大士面前作过承诺,不让任何外道进入藏地),萨迦班智达只好将此外道的发髻带到萨迦寺中[4]。以前,此发髻作为内外道之间辩论,佛教获得胜利的一种标志,一直存放在萨迦寺的殿堂里面,人们还可以随意参观。
萨迦班智达在学识、智慧方面非常了不起,这一点在学习本论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对此深信不疑。前两天,我也给大家讲过,包括我们的传承上师全知麦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宝都因获得萨迦班智达的加持,而通达了因明为主的一切显密教典,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祈祷陈那论师、法称论师和萨迦班智达。我觉得对每一位学习因明的道友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萨迦班智达在藏地非常出名,无论显宗密宗,哪方面都是其他智者无法比肩的。当时,汉地正值元朝时期,阔端王准备迎请藏地的一些高僧大德,于是就专门派两名将领来到藏地。当时藏地的佛教非常兴盛,尤其是嘎当派的寺院相当多,达隆巴法王最有德行,帜贡派京俐大师最有法力;但是从成就、知识、戒律等各方面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大德比得上萨迦班智达。这两名将领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就把这个消息禀告阔端王,阔端王就写了一封信,迎请萨迦班智达到汉地来。
藏历第四绕迥木龙年,应阔端王的邀请,萨迦班智达携侄子卓贡帕巴(八思巴)和恰那一起赶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在凉州,他给阔端王宣讲了一些佛法。在此期间的过程较多,各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后来萨迦班智达成了汉地阔端王的国师,这从有关历史当中也可以得知。当然,他的威望跟八思巴相比,还是有些差距,因为八思巴后来成了忽必烈的国师(八思巴被迎请到北京以后,皇帝要求他掌管全国的佛教,而且他的称呼也成了“法王如意宝”,当时皇帝封赏了国师八思巴这样一个称号)。后来在五台山,萨迦班智达对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和出家人宣讲了佛法。当时,藏地有很多的高僧大德派人或者通过书信,请求萨迦班智达返回,于是萨迦班智达专门针对修行方面,给藏地雪域的修行人回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内容,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部分)。最后,萨迦班智达在武威示现圆寂。
总之,萨迦班智达大约住世70年左右。在此期间,他对整个藏传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在藏地,不管是宗喀巴大师、全知麦彭仁波切,还是其他传承的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不承认萨迦班智达的,而且都非常认真地学习《量理宝藏论》。在这里,对《量理宝藏论》的作者,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学任何一个知识,首先要做出一个抉择。对于一般凡夫所做的论典,我们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没有太大的必要和价值;由于每个人的时间、生命、智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的一切应该用在有价值的方面。如果我们要学习一部论典,那么这部论典一定要有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就像现在世间当中各种各样的学说,真正的智者,有谁愿意去学这些乱七八糟的知识呢?但是本论的作者,大家应该注意,他不是一般的世间人,而是公认的高僧大德、大智者。因此我们平时,不仅对萨迦班智达的法像要恭敬供养,而且他的祈祷文也要经常念诵,诚心诚意地祈祷。我想我们的智慧也会因此而开显,这样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这次学习五部大论中的因明,因明中《量理宝藏论》的篇幅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对藏传佛教来讲,它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与代表性的巨著。如果我们精通了《量理宝藏论》的内容,那么对因明的道理就不会有任何迷惑。因此我觉得,这次学习机会非常难得。有些已经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或者还没有成熟的孩童,只是在相续当中种下因明的善根、种子而已,但也会因此得到生生世世不愚昧的果报。希望在座的年轻道友,应该把其他的一些琐事暂时放下,一定要把自己的精力、时间用在因明方面,精进地闻思修习。
我觉得你们一生当中,能真正学习五部大论当中的因明,还有多少机会,谁也说不定;从我个人来说,虽然以前用藏语传讲过因明,但用汉语来传讲,以后有没有机会也很难说。因此我觉得,这样的因缘聚合,对大家来讲,并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偶然的一种机遇,所以大家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尤其是你们下完课以后,应该好好地辅导,因为因明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问,仅仅随便听一听,没有辅导,这样不可能获得很大的利益。我现在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我想上午给你们讲一遍,然后下午再给所有的法师辅导,讲两遍对下面应该稍微好一点;不然仅仅讲闻一次,不一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下半年的学习,除了因明,主要就是《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这部论典从字面上看并不是很难,因此作为年轻人要特别专注,一定要放下其他的琐事精进闻思,我觉得这一年应该如此渡过才有意义。正在闻思的时候,有些人认为:我要修行,我要实修,我要干什么……但我觉得其他的都不重要,如果你想实修,以后实修也可以;如果以后没有实修的机会,在学因明的过程当中死了也没关系,不会像在胡言乱语、杂乱分别念当中死去那样颠倒。
对现在的佛教来讲,我觉得因明是非常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的分别念是如此的糟糕、混乱,如果没有好好地学习殊胜的因明正理,就会对佛教、佛陀产生怀疑,对整个世间的轮回、因果、前世后世等等一切正理都产生怀疑,在这种疑网当中,自己始终没有办法解脱出来;反之,如果因明学得越来越深入,自相续当中的分别念就会越来越少,那时再学习大圆满,学习密宗精要,在你的相续当中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否则,一边各种邪思分别念不断地涌现,一边又要修一些非常高深的法门,我觉得能不能获得成就也很难说。当然,对个别人而言,用因明能否调化也不好说;但大多数的人,我感觉必须要学习因明。
学习因明时应该这样:对佛教的道理产生怀疑时,我们应面对面、直言不讳地互相提问、互相辩论。在此过程中,分别念、邪见、误解会逐渐瓦解,乃至全部消失,最后自己相续中存留下来的,全部是纯洁清净的智慧。所以,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时间用在学习因明上。当然,我们这是第一次听,有些人不一定能听得懂,如果第一次不懂,就听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反反复复地听闻、学习,总有一天会懂的。学知识没什么害羞的,提问题也没什么可耻的,因此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这是在宣讲《量理宝藏论》的开端,对大家提的一个希望,也是这次宣讲因明的一个必要。
此处所讲至尊文殊菩萨(之化身)萨迦班智达所著、有十一品内容的这部《量理宝藏论》分三:入论分支;二、真实论义;三、造论究竟之事宜。
甲一(入论分支)分三:一、为通名言而说论名;二、为除违缘而礼赞;三、为使造论究竟而立誓。
乙一、为通名言而说论名:
汉语:量理宝藏论
梵语:札玛纳耶达讷德
“札玛纳”是量的意思;“耶达”解释为理;“讷德”意为宝藏。此三结合起来就是:量理宝藏论。
“量”是因明的意思,因明和量没有差别;“理”叫学说,或者叫理论。所以,量理就是量的一种理论。什么叫量学呢?量学就是量理,或者说是因明的一种理论。所谓量,在世间当中分为能量和所量,比如说用尺寸量布,尺寸叫能量,布是所量;用公里衡量路程,公里为能量,路程为所量。如果能量正确,所量也正确;如果能量不正确,它所衡量出来的结果也不正确。因此在佛教的这种理论学说当中,应该用正量来衡量任何一种事物,也即以正理来判断所知。在此过程当中,驳斥非理、谬论、邪见,这就是所谓的量。总之,量理大概的意思就是量的理论。
有关量学,以前有一位大德叫工珠·云丹嘉措,他造了一部名为《量学》的论典,后来杨化群翻译了此论,论中有详细的因明学道理,我们在这里不广说。
“宝藏论”是比喻,因为《量理宝藏论》已含摄了《集量论》、《正理门论》、《因明七论》等因明的所有内容;也就是说,这部论典已经具足了陈那论师、法称论师所有的因明学说,它就像宝藏一样,金银财宝、玛腊珊瑚等所有珍宝全部都藏在里面。所以,它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取名的。
我们下面讲因明中的能量和所量,所量是从内容方面讲的,能量从词句和文字方面讲的。
因明中最根本的论典为《集量论》和《因明七论》,《因明七论》也分了根本论和支分论。什么是根本论,什么是支分论,其差别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如果这部论典中已宣说了因明的八种事或八种门,即已圆满完整地宣说了因明八事,那么此论叫因明根本论;如果没有圆满宣说,只是部分的宣说八种事,叫支分论。
什么是因明的八种事?首先给大家讲一下,《诤理论》当中是这样讲的:因明的所有内容包括在八种事当中,即能破、能立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类,现量、比量也分真实和相似两种,总共有八种,所以叫因明八事或推理八事,这些大家一定要记住!不管是《释量论》、《量理宝藏论》,还是其他的任何因明论典,只要内容齐全,都会完整地宣说这八种事(因明所包括的内容,除此之外是没有的),这样的论典都叫根本论。当然,我们以后也会学习这八种事。
综上所述,能立、能破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种,现量、比量亦各有真实和相似两种。所以,在因明的《入正理门论》中也讲:“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意思是能立、能破皆分真实、相似两种,通过真实、相似的能立与能破来了悟他人的相续,知道他人的观点;现量和比量亦分真实、相似两种,以真实、相似的现量与比量能了知自己的相续、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学习因明时,必须要了知能立和能破以及现量与比量。
首先宣说真实能立和真实能破。什么叫真实能立?如《中观庄严论释》中说:任何推理必须包括宗、因、喻这三相;此三相在其他的逻辑学中被称为小前提、大前提、结论三种支分。完整具足上述三种条件的论式或推理叫真实能立,用这种语言完全能驳斥别人的观点,自己也能以此建立自己的所说。什么叫真实能破呢?它分出过能破和立量能破两种,出过能破:一般不采用任何组织的论式,而用比较可靠的语言驳斥别人的观点,这叫出过能破;立量能破:采用一些论式来破除对方观点,比如山上有火,有烟之故等,这叫立量能破。
然后宣说相似能立和相似能破。相似能立:虽然建立了一个学说,但理由不充足、不圆满,叫相似能立;相似能破:虽然采用一些判断遮破别人的观点,但所采用的理论不圆满、语言不完整,叫相似能破。
现量有真实现量和相似现量两种。真实现量是五根识得到的结论,它未受任何思想、分别念的扰乱,也不夹杂任何语言文字,而仅是在五根识面前领纳到的一种觉受。以人在山上采树果为例:他的眼睛见到果实的刹那,然后手触到果实,耳朵听到摘果实的声音,鼻子嗅到果实的香气,舌头品尝到果实的味道。此时,分别念还没有参与进来,没有进行造作,这种感觉叫真实现量。如果此时加入分别念:这是白色的、这是甜的、这是香的、这是臭的等等,这不叫现量,叫分别念。学过《俱舍论》和《中观庄严论》的道友应该清楚吧!真实现量的另一个条件是无迷乱,指对外境的无误领纳。五根识面前所显现的无误领纳,这叫真实现量;相似现量是指由迷乱根识取境后得出的结论,如看见第二个月亮,或见花色绳索为毒蛇等,这些叫相似现量。
比量也分真实比量和相似比量。论证的三相推理圆满具足,这叫真实比量,真实比量可分为因比量和果比量;虽然使用了推理,但所采用的推理并不能圆满证实所立,这叫相似比量。
总而言之,因明八事或因明八门是因明的纲要,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如果广说,因明的所有论典都包括在八门之中,以简单的语言无法描述,故而在这里做纲要性的介绍。
《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这三部论典已圆满宣说了因明八事,故叫做如身般的根本论典;其他的《因滴论》、《诤理论》等,未能圆满宣说因明八事,有些只宣说现量,有些只宣说比量,有些只宣说能破,有些只宣说能立,所以叫做如四肢一样的支分论典。而按照萨迦班智达在本论中的讲法,根本论是《释量论》,支分论是其他的六部因明论典,这一点通过本论后面的偈颂也可了知。当然,这是个别智者的说法。总的来讲,因明可以这样概括地了解。
另外,因明是否为佛教的内容呢?以前上师如意宝住世的时候,在我们学院当中,这也是经常辩论的问题。
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包括在内明当中,它是内明学;后来,萨迦派的达仓罗扎瓦(达仓译师),他以教证、理证来遮破宗喀巴大师的观点;格鲁派的胜幢论师又破斥了达仓译师的观点。
而克珠杰等论师认为,因明和内明之间的关系应该分四种,即一类为两种都是,一类为两种都不是,两类为只是其中之一。具体来讲,既是因明学又是佛教内明学的,如《释量论》;既不是因明学又不是内明学的,如医学;是佛教内明学不是因明学的,如戒律;是因明不是佛教内明的,如胜论或数论等外道论典中的逻辑推理。
全知麦彭仁波切和其他的智者也这样说过:从因明反体[5]的角度来讲,《释量论》完全是一部因明的论典;从内容的角度来讲,《释量论》包括很多的内明知识,也是佛教的一部论典。
现在世间上研究因明的学者,他们也有一些因明方面的著作,在书店里面也看得到,但大部分是用世间的眼光来学习、探索的。真正把佛教内明学和逻辑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我们这次学习的过程当中,大家应该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研究,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藏传佛教当中,因明的影响很大。不管是哪一个地方的寺院,如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西藏,这些省份的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开有因明课,而且在不少的寺院当中,还设有因明辩论;不仅如此,其影响还遍及东南亚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他们也有一些因明的传承。在这些寺院当中的因明教学,是充分把佛教内明和逻辑学结合起来研究的,将佛教内明和逻辑完全分开研究的情况是没有的。如果只是单纯的一种逻辑或推理,外道论典中也有,但他们的推理不是佛法,只是一种推理。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和佛教内明结合起来,这一点很重要。应了知,在藏传佛教里面,因明学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在汉传佛教当中,比如禅宗、天台宗、净土宗等,为什么因明学在这些宗派中没有那么深远的影响呢?我想汉传佛教的因明,最开始是由玄奘大师弘扬起来的,后来出现的因明学者,如窥基大师等高僧大德,他们大多属于法相唯识宗,但法相唯识宗的因明教法,并没有对天台、净土等宗派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到目前为止,在很多的寺院、佛学院中,因明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按理来讲,汉传佛教的每一个寺院,或者任何一个高等佛学院及佛学研究所,都应该设有因明的课程。如果没有学习因明,缺少了逻辑推理的基础,那么学任何知识,都很难学得严密、扎实。
在藏传佛教当中,如果要深入学习佛教经论,那么必须学好因明和中观;若因明和中观没有通达,学习的深度肯定是不够的,自己的佛学知识也不会有特别的提高。因此,以后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各个寺院当中,在出家人和在家人的不同团体里面,大力地弘扬因明。弘扬因明的必要,就像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面所讲的那样:对本师及其教法生起真正不退转信心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因明。通过学习因明,决定能了达本师及其教法的殊胜性;如果我们没有学好,只是大概了解、大概思维一下,恐怕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乙二(为除违缘而礼赞)分三:一、礼赞殊胜本尊;二、礼赞根本上师;三、礼赞二位理自在。
丙一、礼赞殊胜本尊:
顶礼圣者文殊童子!
作者首先顶礼超过凡夫、声闻、缘觉以及大乘不净七地,示现为八地的文殊菩萨。在无量无边的众生面前,文殊菩萨永远都显现青春韶华的童子形相来度化他们。为了开启后学的智慧,萨迦班智达首先以三门恭敬的方式顶礼至尊文殊菩萨,祈愿文殊菩萨加持学习因明的大德和有缘弟子,让他们都能获得智慧,也愿他们生生世世都能开启佛理的甚深之门。
丙二、礼赞根本上师:
具见一切所知之慧眼,具成众生妙善之大悲,
具行无边事业之威力,怙主文殊上师足下礼。
此颂是作者在顶礼大恩根本上师扎巴嘉村尊者。他的上师具有智悲力三方面的殊胜功德:一、上师的智慧能照见一切万法的真相,他具足如是广大无边的慧眼,这是智慧方面的特点;二、上师爱护、救助所有的众生,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独子那样,以无私关爱的大悲菩提心拯救一切众生,这是上师悲心方面的特点;三、上师还具有弘扬佛法无有任何阻碍的能力,以及成就无量无边事业的无穷威力,这是上师能力方面的特点。
一个上师如果没有智慧,那么他没有办法弘扬佛法,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弘扬;如果有智慧而没有悲心,那么他不一定去摄受众生;如果具有悲心和智慧,但没有能力,他也没办法弘法利生,有些上师智慧、悲心都很不错,但是力量很薄弱,什么都不敢做;有些上师虽然有能力,但是没有智慧,因此经常会搞错,这样也不行;有些上师既有智慧也有能力,但是没有悲心,天天都是为自己而奋斗。所以,作为一名真正的上师,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佛陀就圆满具足智悲力三种功德,作者也在智悲力三者圆满具足的根本上师札巴嘉村面前,以三门恭敬的方式进行顶礼。
本来,这个偈颂是萨迦班智达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作礼赞的,但后来人们经常把它当作对萨迦班智达本人的祈祷文;以前,宗喀巴大师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仁达瓦作了一个礼赞偈,后来有信心的人都用此偈颂来祈祷宗喀巴大师,这个偈颂也成了宗喀巴大师的祈祷文;我们上师如意宝对全知麦彭仁波切也作了一些祈祷文,但现在很多弟子都用这些祈祷文来祈祷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如果我们没有萨迦班智达的其他祈祷文,可以每天念这个偈颂,祈祷自己的智慧能得以开启,尽快地精通因明。
有些历史上说,萨迦班智达的根本上师生生世世都摄受他;尤其萨迦班智达在过去二十五世中作班智达的时候,札巴嘉村尊者都作他的上师,在世间二人都是以师徒关系出现的。作者也因为这种前世的殊胜缘分,而顶礼自己的根本上师。
丙三、礼赞二位理自在[6]:
在此,萨迦班智达以比喻即形象化的修饰手法[7]来顶礼陈那、法称两位理自在。
此处的形象化修饰不同于一般的手法,即两种事物在互相比喻的过程当中,任何相同、相似之类的词语都不用。我们平时一般会用相同、相似、相仿的词来结合比喻和事物两者,但这种修饰方法当中根本不用任何此类的词,而是以二者一体的方式来修饰的。
颂文是这样讲的:
妙慧顶佩功德宝珠饰,二谛舌出空性毒蛇声,
智悲目光反方无法忍,智者海严具德龙王胜。
此颂文包括五个方面的比喻。首先我们要知道,作者把两位尊者比喻成龙王,龙王具有五种特点,陈那、法称两位尊者也具有类似的五种功德。
首先宣说能喻的五种特点:
第一个特点:龙王的头顶上佩戴着由各种各样珠宝组成的珍贵头饰。
第二个特点:龙王具有黑白两色的舌头。
第三个特点:龙王发出的声音,旁边的人听起来特别可怕。
第四个特点:龙王的形象非常可怕,它的目光令人难以忍受,见到就会特别害怕。
第五个特点:龙王是大海的庄严。
龙王具有以上五种特点,同样两位理自在也具有类似的五种功德。
第一,通达能观察一切万法真理的事势理,也就是具有依靠现量、比量观察万法真相的智慧,它像龙王顶宝的功德。
第二,两位理自在具有通达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两种智慧,通达二谛的智慧就像龙王的两色舌头一样。
第三,二位论师宣讲无我空性的甚深法语,如毒蛇(龙王)的声音一般令人恐惧。毒蛇的声音一发出来,听到的人特别害怕。不要说听到毒蛇的声音,就是看见毒蛇也是很害怕的。我们学院的一位法师在五台山的一个山洞闭关,今天中午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山洞的上上下下全部是毒蛇,他怕得要命,有时候晚上睡都不敢睡(可能这些毒蛇也发出可怕的声音吧),问怎么办?我说你安住在自己的境界当中。
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是具有威势的大瑜珈士,是非常了不起的上师。他们所宣说的无我空性的法语,任何外道和世间人都无法忍受,尤其空性的缘分不是很好,空性慧比较浅薄的,听到就会特别害怕。
第四,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的智慧和悲心,任何人都没办法反驳,谁都没办法堪忍,就像龙王的目光一般。
第五,这两位尊者是整个世间所有智者的庄严,就像龙王是大海的庄严一样。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对佛法的殊胜贡献,将二位尊者列入印度六大庄严之中。
以上通过五种比喻,赞叹了两位尊者的功德。
乙三、为使造论究竟而立誓:
雪域千万智者之群星,虽启法称教典之莲苞,
然至吾慧阳光未普照,无法明现论意之花蕊。
在藏地雪域,有成千上万犹如群星般的智者,但他们只像星星一样发出微弱亮光,并不像太阳般光芒万丈。法称论师的因明莲花并没有因为他们而盛开,仅仅开启了少许。
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堪布菩提萨埵翻译了因明论《摄真如》[8],后来莲花戒论师也对此作了解释。到了后弘时期,鄂译师叔侄[9]——鄂·勒巴西绕、鄂·洛丹西绕,他们在因明方面都有一定造诣和研究,如翻译《量庄严论》,宣讲《定量论》等等。后来的夏、藏、丹等人也是这样:夏瓦秋吉桑给,他开创了藏传佛教辩论的先河;藏·尊追桑给以及丹·玛威桑给,对因明也有一定贡献。
在藏传佛教史上,虽然有很多论师对因明学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萨迦班智达看来,他们就像星星一样,星星的光芒如何照耀,莲花也不会盛开,只不过能开启少许而已。
到底星星能不能开启莲花?查了很多资料,在辞藻学中讲到,只能稍稍开启一点。
以前的高僧大德们,虽然对因明做出了一定贡献,弘扬了一些,但是(萨迦班智达在这里很直接地说)我萨迦班智达太阳的光芒没有升起之前,法称论师意趣的花蕊并没有明现出来;也就是说,因明的莲花并未真正开敷。这并不是像有些人,在无知驱动下傲慢地说自己如何如何,并非这样。
确实如此,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萨迦班智达没有出世之前,各个寺院当中的因明弘扬得并不是很好;自从萨迦班智达造了《量理宝藏论》以后,不管哪一宗派的寺院,因明学都弘扬得特别成功。
因此,萨迦班智达很直接地说:我萨迦班智达的智慧光芒没有普照之前,任何人也没有办法明现陈那和法称论师因明的密意。也就是说,《量理宝藏论》问世之前,藏传佛教当中任何人都没有精通印度陈那和法称论师的究竟意趣。
汉传佛教也有类似的情况,唐玄奘法师以前,汉地也没有真正的因明传承;后来虽然有很多的智者,但是能真正弘扬因明的也是非常稀少。
在汉传佛教中,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如果出现像萨迦班智达那样的大德,能使因明在各大寺院当中、各大中心里面弘扬开来,那么对所有汉地众生来讲,肯定会有很大的利益。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通过因明,会对本师及其教法生起永不退转的信心。
希望大家在学因明的过程当中,应该运用推理来互相提问、互相辩论、互相研讨,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智慧的人可能一下子就不高兴了,或一下子就生气了。这是由于还没有开始真正学习,一旦真正学起来以后,提问题时就不会生气了。在辩论场所里面,永远也看不到一个人发脾气、打架,因为他们对理论已比较精通,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是为了磨炼自己的智慧,使其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升华。而从来没有参加过因明辩论的人,稍微提一个问题,马上就不高兴了,双方都不舒服,从此以后再也不问了。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我们学得还不够深入。
下面宣说本论的宣讲方式与所化对境。
以慧明目如实慎重见,法称论师所许之意趣,
具足妙慧正直以慈悯,求义他众意乐说此论。
此颂讲萨迦班智达已通过智慧明目,如理如实地照见了陈那和法称论师的究竟意趣,对其究竟观点已全部了如指掌、精通无余;当以大慈心观照世间众生时,发现他们未能了达因明的真理,所以我要对他们宣讲这部《量理宝藏论》。
宣讲的对境应具有什么条件呢?第一要秉性正直,如果性格一点也不正直,你给他这么讲,他却往另一方面来理解,那也没办法;第二要具有智慧,人如果像牦牛一样特别愚钝,给他怎么讲,他也听不明白;第三要具有利他之心,如果特别自私自利,每天都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为了自己的财富、名声而奋斗,这不是学因明的根基。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补特伽罗,才能作为因明的所化众。
另外,性格一点都不公正,心怀偏袒,别人的观点如何正确也不承认,这种人也不是因明的根基;然后,不能专心致志地闻思,上师大概讲了一个小时,但是自己什么话都没有记住,一直迷迷糊糊的,还在打瞌睡,这也不是因明的根基。因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打瞌睡都听不懂,你打瞌睡那就更听不懂;在白天醒的时候不懂,晚上睡梦当中怎么会懂呢?根本不可能懂。
所以,我们应该用以上条件观察,自己到底是不是因明的所化众生。
萨迦班智达已经照见了法称论师的究竟意趣,然后以悲悯心给我们宣讲,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为什么呢?在漫长的轮回岁月当中,遇到了这样殊胜的佛教正理,我觉得我们是有一定福报的,没有福报根本不可能遇到这样的论典。
如果不懂因明,那不管是学《俱舍论》、《现观庄严论》,还是学大圆满的《胜乘宝藏论》、《如意宝藏论》等,肯定会有很大的困难,因为这些论典里面都大量地运用了因明的推理。因明一点也不懂,却说自己精通其他的显密教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通达因明对学习佛法来讲非常重要。
其实,不仅是佛法,就算是世间法,如果你因明学得很好,那么乃至与别人开一个玩笑,讲一个道理,甚至当律师打官司,效果都会很好的。我遇到过一些律师,他们根本不懂因明,太可惜了,如果懂因明,每天都能赚很多钱,这一点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