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道德经
14076200000014

第14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1],

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2],

能如婴儿乎[3]?

涤除玄鉴[4],

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

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5],

能为雌乎[6]?

明白四达[7],

能无知乎?

【对译】

守护灵魂与坚守大道,

能够会不分离吗?

结聚气息以追求柔顺,

能保持婴儿的状态吗?

涤除杂念而深入观照,

能够没有瑕疵吗?

爱护人民,治理国家,

能够顺其自然而不有意作为吗?

天赋的感官接触外物,

能像雌性一样安静吗?

明白得通晓各种奥妙,

能够不用智巧吗?

【注释】

[1]载营魄抱一:载,动词词头,无实义。营魄,魂魄,形气,这里指精神。抱一,合一。指魂和魄合而为一,“一”指“道”。意谓守护灵魂与坚守大道,追求精神与肉体的和谐合一。

[2]专气致柔:专气,集气、聚气。柔,柔顺。意谓聚合精气,归于柔顺。

[3]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那样精充气和吗?意谓婴儿赤诚无知,不受外界影响,故能血气娴静,嗜欲单纯,专聚精气,达致柔顺。

[4]涤除玄鉴:涤,清扫、排除。鉴,镜子。玄,深邃、微妙。玄鉴,喻人的心灵深邃微妙,清澈如镜,是一种排除心中杂念,深入静观的境界。这是老子体道悟道时的直觉思维方法,“玄鉴”实为“鉴玄”,即去除杂念,静观大道。

[5]天门开阖:天门,人体天生的自然门户,指目、耳、口、鼻、心等,引申为自然变化之本源。开阖,感官的动作行为,指视、听、言、食、嗅、喜、怒、爱、憎等,引申为开启闭合,即动静、变化。意谓天地之间阴阳相推,变化无穷的自然现象。

[6]能为雌乎:为雌,守雌,指守静以应,比喻柔弱宁静。雌,雌性、母性,引申为退让、柔弱。知雄守雌,是老子重要的策略思想。

[7]明白四达:明白,通晓。四达,周遍、四面八方。意谓明白事理,通晓奥妙。

【解析】

老子提出了六种情况、六条设问,看似阐述对人体生命结构的认识,其实是揭示个人修养与大道运行的关系,鼓励人们悟道、体道、修道,进入与大道和谐运行的境界。在老子看来,守护灵魂与坚守大道必须紧密结合,不能分离。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抱一无离,专气致柔,玄鉴无疵,治理无为,开合无雌,明白无知。这是一种知雄守雌、退守谦让、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以此治国理世,便可自守其柔,无为而治。因此,老子所提出的六种情况、六条设问,是从个人修养身心入手,逐步至于爱民治国并最终达于“明白四达”的得道境界的。这六种情况、六条设问,实际上是老子所提倡的一种“精神体操”,其功用在于通过不断的操练,有效抵御“精神病毒”的侵袭。古往今来,侵袭人的“精神病毒”跟侵袭人身体的病毒一样防不胜防,荣华势利使人坐卧不宁,花容月貌使人魂不守舍,美名盛誉使人忘乎所以,阿谀奉承使人黑白不分……对权势的热衷、对佳人的迷恋和对声名的追逐,好像得自精神上的“遗传”,人人都几乎是不学而会,不劝而行。只有通过“营魄抱一”、“涤除玄鉴”式的“精神体操”,才能清除种种“精神病毒”,抗拒种种外物诱惑,视尊位大权为赘疣,以美名隆誉为腐臭,哪管它贫富穷通,全不理荣辱得失,让心灵不着一物,不染一尘。这时候,人们岂止是灵肉和谐,岂止是形神相亲,真正是与天地同其流,随大化而永在了。

应当指出的是,传世本“能无知乎?”句后尚有“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几句。陈鼓应先生认为“这几句重见于五十一章,疑为五十一章错简重出”(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版,第112页)。他的《老子校定文》第十章未收,今依此说。

【名家论道】

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群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唯儒术乎!而申韩有救败之用。

爱民治国,而能无用智;天门开合由我,而能为雌;明白四达,而能无为;如此其爱民治国出于诚心,其为雌乃雄之至,其无为乃无不为也。

——严复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或者这样说也许更正确,老子当时就发现了一种形势,这种形势虽然表面上完全不同于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形势,但事实上二者都是很相似的。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了《道德经》这部奇特的书。不管怎样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总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从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

——(日)汤川秀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