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道德经
14076200000008

第8章

【原文】

道冲[1],

而用之或不盈[2]。

渊兮,

似万物之宗[3];

湛兮,

似或存[4]。

吾不知谁之子[5],

象帝之先[6]。

【对译】

道是虚空的,

但用起来却无穷无尽。

深邃悠远啊!

真像是万物的祖先;

幽隐混沌啊!

似无而又实有。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

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注释】

[1]道冲:冲,冲虚,冲淡深远,有虚、空无之意。用“冲”来形容“道”空虚无形,是对“道”本质形态的描述。又,“冲”又有涌摇、交荡之意。在此,“冲”兼有此二义,即此处之“虚”非一无所有之空虚,而是充满涌摇、交荡之无“物”。

[2]用之或不盈:盈,满、达到极点。不盈,指无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意思。

[3]渊兮,似万物之宗:渊,原意为回旋之水,引申为深邃悠远。宗,归往、归向。这里是根本、主宰的意思。明确指出道具创生性,是大化流行、宇宙万物的主宰。

[4]湛兮,似或存:湛(chén),隐没、消失。形容道的隐而未形。意谓道幽隐混沌,似无而又实有的样子。

[5]吾不知谁之子:谁之子,不知它从何处而来。意谓道的存在与否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无始无终,涵天覆地,既为大化流行之源,又与大化流行同在。

[6]象帝之先:帝,古人称宇宙的主宰者为帝。意谓道早于天帝而存在。

【解析】

老子对大道做了描写和说明,揭示出大道是宇宙的本源并有虚而不穷的特性。“道”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且居于“象帝之先”的地位,那么,上帝就不具造物主的资格,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周流不已的原动力在道。老子否定了上帝的存在,肯定了道生万物的功用。在老子看来,道的显著特征无法言状,不可捉摸。道的本质属性是空虚寂然,无形无态。然而,它却生机盎然,无所不在,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不竭的创造力,成为万事万物生长变化的总根源与原动力。老子用他“诗化的语言”给“道”画像,形象地揭示出道为宇宙本原的本质。老子的论断意义重大,他彻底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传统观念,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象帝之先”。这一论断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应当指出的是,在传世本中,“渊兮,似万物之宗”后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句,与第五十六章重复,前辈学者高亨、马叙伦、陈柱皆认为是错简或衍文所致,当代学者陈鼓应先生亦持此说,且在其《老子校定文》中删去了传世本本章中的这四句,笔者依此说。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疑问并无确凿证据,仅仅是合理的‘揣度’而已”。“重复的文字或句子在同一本古书中重复出现乃是颇为普遍的现象,有可能是用以强调。”并举《孙子兵法》中的文例予以证明。(《黄朴民解读道德经》,岳麓书社2011年1月版,第20页)

【名家论道】

由《老子》全书看来,“道”与物是根本不同的。老子反复说明“道”没有形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它与有确定属性的物质是对立的,因而是不可知、不可名的东西。……“道”既然是“无物”,所以它实际也就是虚无,如老子说:“道冲(虚)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就是说,“道”不可见而又用之不尽,它博大渊深,恰似万物的本源。这样的“道”完全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因此,汉司马谈说道家“其术以虚无为本”。

——侯外庐

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更根本的“道”字里面。在人体内部阴和阳之间的关系就是他生命中的道。世界具有道;在它外面由大群精灵交织而成的经纬则是自然之道。世界具有道,因此它具有节奏、韵律和周期性。它具有理、张力,因之人能认识它,并且从中概括出固定的关系以为将来之用。时间、命运、方向、种族、历史——这一切,用周代初期博大而无所不包的眼光来考察,都包容于这个字中间。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