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洋国商(下)
1413500000063

第63章 安置

龙五和黄兰四月十号成亲,四月一号尹正纲去古晋受封,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带着胡香秋去槟城拜祭父亲,在他们成亲前一天才回到诗巫,将将赶上。

“怎么你每次做媒,都怂恿人家私奔?”这天,在龙五和黄兰的喜宴上,胡香秋如是问尹正纲。

“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是我最大的优点。”尹正纲脸不红心不跳地回道。

四月中旬,尹正纲着手整顿名下产业,把孔雀堂、民生两厂、诗巫电报、新华橡胶和新成立的新华自行车厂整合为新华实业公司,并在福特公司管理人员的帮助下,将内部管理正规化。

整合后的新华公司总部下属度支、总务、庶务、销售、产品、联络、护卫七个部门,分工明确,也胜在面面俱到。

因为尹正纲已经正式接手诗巫政事,能腾出来照顾公司的精力并不多,所以统管全局的总务部就显得尤其重要,他挑来挑去,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管理这个部门,直到龙五上门来为黄兰求职。

其实到新华公司上班,是黄兰主动要求的,黄家她已经回不去了,但她也闲不住,自然就想到要找点事做,之所以选择新华公司,其一是尹正纲于龙五有恩,其二,她认为只有像新华这般飞速发展的公司、尹正纲这样的老板,才配得上她的才智。

这位黄二小姐,心气果然不是一般的高。

因为尹正纲和黄家的关系,在外人看来,他对黄兰的任用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可就是这个冒险的决定,却很快便收到让人难以置信的成效。

黄兰上任不到半个月,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从福特公司那里搞到流水线全套设计资料,也就是说,以后新华公司无论要生产什么东西,只要按这套资料,就能自己设计流水线。

尹正纲欣喜若狂,他立刻打电报把秦康请到诗巫,把资料交给他,让他根据资料上面的内容重新设计成药生产线。秦康不辱使命,十天后便拿出新的设计图纸,根据推算,新生产线将会比之前他们自己琢磨着弄的四不像生产线高百分之二十的产出,降低近一成的人工成本。

五月初,新华公司大兴土木,开始修建他们的自行车生产厂厂房;八日,新华橡胶第一批汽车轮胎、橡胶管、橡胶线套……等七种橡胶制品漂洋过海,远赴美洲;十二日,新华公司大会上,黄兰宣布筹建橡胶制品研究室和诗巫技术工人学校,新华公司,正以让世人惊讶的速度发展。

尹正纲自从把公司交给黄兰,便甩手不管,把全副精力都放到安置华人难民的事情上。因为南洋各界华人踊跃捐款,尽管要安置的难民有一万多人,资金方面的问题仍然不大,最棘手的,反而还是他们的谋生问题。

威尔逊先前答应的两万英亩地,实则不过是顺水人情,因为这种事在诗巫建省后,便属于拿督的权力范围,他管不到也不能管,当时他之所以那么说,仅仅是想表达对尹正纲的支持。

既然给难民划地可以自己作主,尹正纲当然尽往好里挑,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诗巫附近的良田所剩无几,要好地,就只能往西南的大山里去,那里的谷地广袤肥沃,是经营农事的理想所在,但是,那些地方太偏僻了,别说大道,连人走过的小径都没有一条。

怎么办,先开路?

他盘算着募集到的善款,再一估计要修的公路里程,发现资金还差了一截,不过幸好差得不多,新华公司还可以补上不足的部分,但是,路修好后,移民迁徙、安置和开荒的工具、种子又是一大笔钱,这笔钱从哪里来?

又掏新华公司?

尹正纲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不是他不愿意,而是新华实在是拿不出多少现金来了,再这么掏下去,迟早破产。

“三个办法,以工代赈、借款、募捐。”

自从萨雅怀孕之后,胡香秋便替下她的工作,不仅管着普济堂药房,还负责难民的安置,这天听尹正纲说了为难之处,她立刻便拿出自己的办法来。

“以工代赈可以考虑,可也节约不了几个钱,借款和募捐就算了,我开不了这个口。”尹正纲有些丧气地道。

“那怎么办?时间不等人,上万人的吃喝,咱们负担不了多久。”胡香秋管着难民们的生活,很清楚一万多人每天的消耗有多大,更别说那些还躺在医院里的伤员。

“不管了,先把他们组织起来开工修路,后面的钱,我再想办法。”尹正纲取舍之下,毅然决定道。

五月底,尹正纲下令开建一条由诗巫通往西南山区的公路,公路里程二百一十五公里,其中三十公里,需要开山凿岩。爪哇迁移过来的难民们得知这条路是专为他们而建时,涌到各个招工点报名,都表示愿意不拿工钱上工,因为他们的踊跃,不到三天时间,诗巫便招收到三千多名工人,清一色全是爪哇过来的华人。

六月三日,新公路开工那天,十艘小海轮驶进后埔港,报纸报导说,这是最后一批从爪哇撤到诗巫的华人。

这批人当然不是从爪哇撤过来的,他们只不过是在爪哇过了一趟,在芝拉扎做了番上船表演而已。

“两千四百六十一人,全是妇孺和老人,小杨那里搞得还不错,有声有色的。”从马鲁古回来,龙五来有些兴奋。

“怎么,也想去?”尹正纲打趣道。

龙五一时语塞,他就算真想去过那种驰骋碧波、快意恩仇的日子,也得先过黄兰那关啊。

“二哥那里情形如何?”尹正纲见一句话就把他噎住,不由失笑。

“还行,岛子很大,人也不少,个个龙精虎猛,有枪有炮,可惜了他们那条大船,听说因为太显眼,不敢用,只得低价卖给日本人……”

“停停停,我是问你他的事情布置得如何,不是叫你替他吹嘘。”尹正纲哭笑不得。

“哦,那个……”龙五顿了顿,才反应过来,自失一笑,道:“嘿!他那边的事,你还担心什么,小杨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咱们送去的枪和手榴弹,他还用得上吧?”尹正纲知道他的兴奋劲还没过,脑子晕乎着,索性直接问道。

“用得上,尤其是重机枪,他说大多骷髅……海盗船都是木舢板,一枪一个眼,机枪射速又快,比小炮还好使。”

“那就好。”尹正纲一笑。

“对了。”龙五像是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支票来,递给尹正纲:“他说上次爪哇暴动,你接了那么多难民,肯定缺钱,这是他的一份心意,叫你别推辞。”

尹正纲把支票接过来,打开一看,吓了一跳。

“两百万美元!”他差点没尖叫起来。要知道现在的两百万美元可不比四年前的两百万美元,四年前,两百万美元只相当于四十万英镑,可现在,因为欧战,英镑已经缩水不到原来的一半,但美元依然坚挺。

“他叫我带两句话给你。”龙五见尹正纲似乎有拒绝的意思,忙道:“他说,这钱是干净的。”

“还有呢?”尹正纲愣了愣。

“他也是中国人。”

听得这话,尹正纲一时无语。

这两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于是他尝试着去接受这笔钱和这份心意。两百万美元不是个小数目,有了这笔钱,华人安置的所有问题立刻迎刃而解。

作为安置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胡香秋对这笔钱倒是不抱任何歧视,在她看来,只要是钱,只要这钱能用来做有益的事,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花。

尹正纲本还对她的观点有些抵触,可当林涣英也从上海给他寄来一张六十万美元的支票后,他的这种抵触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你看,这是美元,这也是美元,这个可以帮咱们安置好难民,这个也可以帮咱们安置好难民,它们有不同吗?”那天,胡香秋拿着两张存单,给尹正纲好好地上了堂课。

自尹正纲继任拿督以来,诗巫的一切事务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因为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声望,他颁布的各项政令都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至于经济,则更不用说,作为新华公司的大本营和南洋各岛中最大的粮食、黑白胡椒和燕窝产地,诗巫对商人有着绝对的诱惑力。

在陈嘉瑜、蒋元第、胡修文和梁晋的帮助下,南洋各岛包括香港澳门很多商贾都把物产丰富的沙捞越当成他们的发财宝地,而诗巫,自然是他们的首选。

爪哇暴动发生之后,林涛生组织上海商界,专门就暴动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诗巫和尹正纲这两个名字也因此传遍中国东南。自林涣英回到上海协助林涛生打理生意,尹正纲和国内的联系也频繁起来,这种联系以货轮为主,货轮上满载的各种诗巫特产,让诗巫这个名字,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晓。

七月,尹正纲颁布政令,放开批建橡胶种植园,政令一下,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他就亲手批出近二十万英亩橡胶地。这些地都在西南和南方的丘陵地区,是贫穷的比达友人聚居之处,之所以选择这些地方,一是因为丘陵地带防风,适宜抗风能力差的橡胶树栽种;二是因为,橡胶园的开发,势必能带动那些地区的发展,让比达友人过上如依班人一样的好日子。

这次橡胶种植园的开发,新华公司并没有参与其中,黄兰和尹正纲的想法一致,都认为自己种不如到时候收购,虽然价格要贵一点,但只要新华橡胶能打入欧美市场,成本高一些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七月中旬,新华自行车厂第一辆全钢自行车下线,这种成本仅为半木结构自行车五分之三的新型自行车立刻成为市场的宠儿。在两个月后上海的自行车大赛上,新华自行车一举夺魁,由此打开国内市场,当然,这是后话。

七月十七日,尹正纲等了半年的韦伯斯特终于从东北回来,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关治国。

正如他先前所猜的那样,关治国这几年的确是在东北找姓黑川的那家日本人,可三年多时间里,他用尽各种办法,在报纸上登了无数寻人启事,也没有哪怕是一丁点关于那家人的消息。他甚至还去各地日本领事馆查问,前后找了十多个姓黑川的,却没一个是他要找的那个黑川,各地日本领事馆的侨民登记册上,都没有他要找的那个名字:黑川义夫。

可他并没有就这样放弃,他在奉天住下来,每个月定期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他甚至还跟不少马匪攀上了关系,花重金委托他们帮忙寻找,一直到他花光身上最后一毛钱。之后他便加入一个在东三省四处流浪卖艺的杂耍团,跟着他们四处奔波,打听黑川家的下落。

不出所料,这半年里关治国在报纸上见到过无数次寻找他的广告,可他压根就没和韦伯斯特联系,仍旧跟着杂耍团四处流浪,直到韦伯斯特找到他。

“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给观众表演钻火圈。”韦伯斯特悄悄地对尹正纲说。

尹正纲看着关治国脸上大大小小的伤疤,一时哽咽无语。

不管怎么说,关治国总算是回来了,这么些年,在外面吃了这么多苦,他总算回来了。

“对不起,阿纲,我没能把安安带回来。”关治国说这话的时候,神色惭愧。

“不要跟我说对不起!”尹正纲听了这话,心里有一种莫名的难受,他吼叫起来:“该说对不起的是我。”

他发誓,就算是为了关治国,今后也再不提找回安安的事。

也许就像爹临终前说的,那是安安的命,尹正纲不是个容易认命的人,可经过这么几年的寻找之后,他突然觉得,他恐怕不得不面对现实,这一次,他是真的失去安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