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洋国商(下)
1413500000064

第64章 端倪

“民国十七年,我们最赚钱的地方不是南洋,也不是国内,而是美国,这跟董事长之前定下的欧美发展策略有很大关系,可问题是,现在谁都知道美国人已经疯了,再不采取措施,咱们就会被美国人拖下水。”

这是一年一度的新华集团年会,集团总经理黄兰对董事会成员激动地说道:“给英国蚬壳油田公司注入资金成了我们过去十年最花钱的项目,此外澳洲的肯伯拉铁矿投资,现在还没见到效益,虽然前景可以预期,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我请求董事会对我提到的几个问题予以重视。”

黄兰的发言让坐在主席台正中的尹正纲不由苦笑,给蚬壳油田公司注资,购买他们百分之二十六的股份是十年前他作出的决定,而导致他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汽车和飞机工业的迅猛发展。可他没想到的是,蚬壳公司这十年里飞快扩张,把他这些年从里面赚到的钱全部吸进去不说,还让新华集团倒贴了一大笔,也难怪黄兰会这么激动。

肯伯拉的铁矿,他本来的计划是铁矿配套炼铁厂进行成套运营,可前期开发已经进行三年,到现在产量依然不足以供应炼铁厂所需,短时间内,的确还见不到多大效益,但经营铁矿的前景也很可观,不只是他,董事会成员怕是都不肯放弃的。

“董事会已经作出决定,未来三年控制蚬壳公司和肯伯拉铁矿投入,就算见效慢,也要步步为营,腾出多余资金,整顿集团产业,度支部、产品部和工业研究所要拿出一个计划来,咱们下属大部分厂子的机器在三年内都要换代。”为免黄兰继续在钱的问题上纠缠下去,尹正纲止住她的话头,索性把已经定下的发展计划和盘托出。

“至于美国方面,我已经通知在纽约的林涣英先生尽快跟咱们的合作商结清欠款,签订新的交易合同,争取在六月以前,回收全部资金,眼下美国经济增长飞快,美国人也大方得很,黄总经理无需担心。”他摸着嘴角的八字胡,笑道。

“如果这样,我们在美国的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下一步该怎么走,还有待商榷。”

公司大股东蒋子玉提出的问题,在先前的董事会上已经讨论过,但没有个结论。林涣英的意思是进军国内,因为眼下国内无论是对橡胶制品还是对自行车,抑或成药和粮食的需求增长都十分迅猛,这对新华集团而言,绝对是个好机会。

可林涣英的提议又遭到梁晋的反对,梁晋认为,眼下世界的中心仍然是欧洲和美洲,只有两地市场才有充足的养分支持新华集团的发展,而国内,在经济方面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尹正纲自己暂时也还没有定论,便打算把这个问题搁一搁,留待林涣英在美国负责的那件大事结束,再行讨论。

“眼下欧美局势又有些紧张,德国人耍无赖不肯还款,英国法国也有样学样,弄得美国人很是头痛,搞不好又要经济制裁提高关税什么的,这种时候,我觉得咱们还是收缩为好,即便控制一下发展,也是值得的。”胡修文人到中年,考虑问题比以前稳重了很多。

“大前提是这么个意思,具体细节还要讨论,惯例,各部各厂协理以上司理以下,回去后照今天这个思路写一份建言书,提醒大家,董事会不需要敷衍,我们要的是真知灼见。”会开到这里,尹正纲见该论的都论了,便挥挥手,宣布散会。

“这次要在星岛呆几天?”

从新华集团位于新加坡斯密斯大街的总部大厦会议室出来,几位董事会成员没有急着离开,都在大堂的茶室里闲聊,胡修文拉着尹正纲,笑问道。

“诗巫改革了议会制度,我这个拿督现在的工作只是偶尔出去充充门面,闲得很,这回打算在星岛住上几个月,旭儿和安儿要去美国了,好好陪陪他们。”尹正纲解开中山装的扣子,把外套脱下来扔在沙发上,拉胡修文坐下。

“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孩子这么小就送去国外。”一旁的梁晋接过服务员送来的冰镇红酒,递给两人。

“我就不怕给孩子吃苦,哪像你跟蒋芩,把佩琪当成心头肉。”尹正纲笑着打趣。

“说起美国,上次涣英说鲁德曼想跟我们合作开办航空公司的事,你考虑得怎样?”蒋子玉也加入进来。

听得他这话,尹正纲和梁晋相视而笑。

“怎么?”蒋子玉见两人神情,不由奇怪。

“回了,不想做。”梁晋道。

“没好处?”

“不是没好处,是风险太大,鲁德曼无非是想把我们绑上菲律宾的战车,从咱们几家合股成立新华集团以来他一直想这么干,可菲律宾那潭浑水,咱们趟不得。”尹正纲顿了顿,凑近几人,压低声音道:“听说菲律宾的独立武装跟美军又开打了。”

“说得是。”胡修文听得这话,和众人一样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即点头道:“虽然咱们现在也赚着美国人的钱,但跟美国人合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弄不好引火烧身,菲律宾叛军跟美国佬打了这么多年,就算是亲家也打出血海深仇来了,这浑水趟不得,趟不得。”

“就没个消停的时候,看着吧,迟早闹出大事来,菲律宾算什么,搞不好又得来次欧战。”梁晋拍着大腿,叹了一声。

“希望这回,咱们南洋还能像上次一样,平安大吉。”

欧洲局势的紧张,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可笑的是法国人和英国人,今天找这个签合约,明天找那个结同盟,一点没发觉危险其实就在眼前。

“南洋平安不平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咱们的国家,现在不平安。”众人正说着欧洲,忽听得尹正纲一声叹息:“济南惨祸在前,《田中奏折》在后,日本人的野心昭然若揭,怕只怕甲午烽火未尽啊!”

“泱泱中华,就没有一个醒着的……”这话唤起梁晋的同感,他满脸愤然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听说前些日子,国民政府又要派人来南洋发行公债。”胡修文沉着脸道。

“公债咱们就敬谢不敏了,若是政府允许,咱们倒是可以修修铁路开开矿什么的,炼钢炼铁也行,不过我看国民政府没那个兴趣,重工业投入大见效慢,他们要的是一开工就能大把大把见银子的。”梁晋冷笑道。

“东南的纱厂见效就快,可惜,七成都是日本人开的。”蒋子玉叹息着摇头。

“是啊,日本人把中国当成会下蛋的母鸡,哪天这只母鸡再不能下蛋的时候,他们就会杀鸡取卵了。”尹正纲说完这话,泯了口酒,只觉嘴里全是涩味。

“说起日本人。”胡修文先是一愣,随即想起什么,突然道:“你们有没有察觉到,最近南洋的日本货突然多了起来,尤其是橡胶产品,便宜得很。”

“橡胶?”梁晋和蒋子玉俱是一惊,一起看向尹正纲。

“我注意到了,治国已经去日本调查这事,前天发回来的电报说,似乎跟日本政府有关系,我觉得这事有些蹊跷,所以让他去看看。”尹正纲道。

有目的地收集商业情报是新华集团一直保留着的好习惯,十几年前,为了对付黄伯真,尹正纲和胡修文便聘请过私家侦探刺探对手机密,之后一些年,更是因为有了准确的情报,他们才能每次都走在对手前面,做起事来也如鱼得水。

尹正纲整合新华公司之后,有鉴于商业情报的重要性,便成立了一个联络部,专门负责商业情报收集。联络部的职能比以前请的私家侦探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调查竞争对手的机密,所有欧美的最新技术、最新产品,甚至有价值的报纸新闻都是他们的目标。

眼下,联络部的负责人正是当年那位英国侦探约翰?库柏的得意弟子,关治国。

“你的感觉向来是很敏锐的,就怕日本人居心不良。”听了尹正纲的话,胡修文稍稍放松了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修文兄不必太紧张。”梁晋轻松地一笑,似是根本没把这事放在眼里。

“日本人打的是价格牌,恐怕南洋本地橡胶扛不住,虽然咱们的橡胶一直走美洲,可在整个大产业圈子里,难免会受影响。”

三人似是没料到竟连尹正纲都会说出这么悲观的话来,一时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