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鸿爪雪泥:袁志鸿修道文集
14208600000011

第11章 枯木逢春的茅山道教

这篇文稿当时是应江苏省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40周年”而撰,登载于1989年江苏文史资料第35辑:《风雨同舟——纪念人民政协成立40周年》一书中,当年我是江苏省第六届政协委员。在江苏省政协履职过程中,我为成立江苏省道教协会专门提交了提案,另外提的一个提案至今记忆犹新,那就是关于发扬“雷锋精神”的提案。1989年的6月是我们这代人忘不了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到来之前,有些人已在任意地践踏“雷锋精神”,否定“雷锋精神”了,许多人也开始怀疑“雷锋精神”在当下的价值。而我觉得“雷锋精神”是我们社会的一面旗帜,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怎能任由各种不着调的思潮随意否定呢?当年提出这个提案也许有人会认为跑题,现在看来当时自己的感觉还是准确的。

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道教形势的判定,我认为:新中国的建立使茅山道教“枯木逢春”!实际上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道教又何尝不是如此?后来有学者与我交流,说:“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反封建迷信,有‘反右’,有‘文革’,对道教的冲击也很大,你怎么认识这个过程?”我对他们说:我们要认识到道教许多内容不是封建迷信,中医中药和养生与道教的丹道有关系,这是可以造福中国社会的科学技术;“反右”是有争议的运动过程,“文革”更是反常的政治运动。而道教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仍有诸多的委屈和磨难,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道教事业的发展得到了重视,首先开放了二十一处全国重点宫观,其后各省市县又开放许多宫观庙宇;清朝政府称道教是汉人的宗教而不予关注,民国政府称道教是不洁宗教,所以旧中国道教是没有前途的宗教。

再者,道教界要认清形势,提高觉悟,“爱国爱教”,国家与道教就如同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想当年抗日战争中,茅山道士本来就是特殊的世外人,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这么认为,茅山乾元观当时没有逃脱的13位道长被拉到一座古碑下用机枪点了名;元符宫有一房道长非常天真,徒弟得知杀人不眨眼的鬼子兵要来扫荡,都躲藏到灌木和树丛中去了,他竟然站在道院门口呼唤:“你们都不要庙了吗?日本人又不杀出家人。”他的五个徒弟都回来了,日本鬼子来后将他们推到楼上,逼着他们脱下道袍,用刺刀对着赤身裸体的道士一刀刀地捅上去!这似乎使人难以相信,但当时有一位瞿宪凤道士,因道袍尚未脱完,鬼子兵就开始动手了,他被捅了11刀痛得昏死过去,鬼子兵以为他死了,下楼放火,他醒来脱身逃走,幸免于难,我亲见了瞿先凤这位老道长,他活到84岁后仙逝。原中国道教协会黎遇航老会长的父亲黎洪春老道长是元符宫的道士,他因眼疾被鬼子兵抓住逼他带路,东南西北他哪里分得清?走到华阳洞下,鬼子兵可没有耐心,竟将盲眼道士一刀刀活活捅死在洞旁!据说黎遇航会长健在时,有一次安排他接待日本客人,他婉拒了。他与日本军国主义有家仇国恨,虽然今天的日本人已非过去的日本鬼子,但直接受到残暴的家庭和个人,终究有阴影在(这是件真实的事情)。

我在江苏茅山道院从事道教职业达七年之久,是第一届茅山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经过设身处地亲自主持几年茅山道教方面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是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才使茅山道教枯木逢春。

茅山道教是中国道教中古老而又重要的一个宗派。它开宗于晋哀帝(362~365)年代,至唐宋茅山道教盛极一时,传布于全国各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茅山道教对我国科技、文化、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它在国内外宗教界、学术界均享有极大的声誉。

明清以降,茅山道教渐趋衰弱。清末到民国时期,内战外患继续不断,人民生活朝不保夕,茅山道教更趋衰落。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一场深重的灾难,茅山道教也处于被扼杀的绝境。在八年抗战的艰难岁月里,茅山道士响应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号召,毫不犹豫地投身抗战的洪流。他们给新四军探消息送情报,配合新四军捉汉奸攻据点,并为新四军筹款筹粮掩护伤员,许多茅山道士还加入新四军的行列,到抗战第一线与日寇搏斗。他们中有的为革命立下战功,至今健在,但许多人则牺牲在抗日的烽火之中。茅山之宫观建筑也几被日寇焚之殆尽。抗战胜利了,茅山道教虽有志发扬光大,但国民党政府并不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茅山道教十分关心,当时“江南行政公署”还专门派员到茅山组织道士学习时事政治,参加生产劳动,使道士在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此之时,茅山道士生活上有了着落,政治上有了地位。茅山道教界老前辈滕瑞芝、吴鸣皋、黎遇航都曾被选为句容县人大代表。黎老还于1954年被聘为江苏省政协委员,1957年奉调中国道教协会工作。当时党的宗教政策已经在道教界得到贯彻落实,茅山道教已开始从枯萎中苏醒。十年“文革”横扫一切,党和国家都面临着一场灾难,宗教被划入封建迷信之范围,道教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沉重打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落实,这在绝境中挽救了道教,茅山道教也因此获得了新生。由于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在国内外道教界、学术界的影响,1979年茅山道院被国务院首批落实为全国21座重点开放宫观之一。茅山道院在具体恢复过程中,党和政府为使道院能够自主管理和逐步实现自养,根据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为茅山道院在各地选择了一批有信仰、有文化的中青年落实为道教教职人员,充实了道观的力量。这些中青年道职人员在茅山道观的恢复和建设过程中,为道教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当前国民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党和政府每年还拨出部分经费帮助茅山道院宫观的恢复和建设。今年政府就拨款帮助茅山道院解决大茅峰九霄宫供水供电困难。句容县委统战部和县政府宗教科,为了促进茅山道院的管理和宫观殿宇的修复工作,还专门安排落实专人对茅山道院在行政上进行领导,对道观殿宇修复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工程施工方面进行具体帮助。现在茅山道院经过七年多的修复已初具规模,向海内外开放了大茅峰“九霄万福宫”;积金峰“元符万宁宫”也已修复开放了部分殿宇建筑,并重新塑设了几十尊神像。

过去茅山道士生活上没有保障,自称“贫道”,社会上则呼为“穷道士”,现在茅山道教职业人员,不仅生活上有了保障,而且与社会从事其他职业者一样,在经济享受上达到了相应的水平。过去有许多老道士没有文化,对道教之教理教义没有深刻的理解,现在由于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道协办起了“道教知识培训班”,道教有了自己的学校,茅山送往北京培训学习过的道教职业人员就有十余名。过去许多道士见人只会说“慈悲”,用“道不外传”来掩饰自己的平庸无知,现在茅山道院也已经接待过几十起海内外道教界、学术界友人的参访活动,成功地与他们一起进行座谈、学术交流,为世界和平、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应有之贡献。1987年至今,茅山道协还两次举办“道教知识培训班”,参加学习者即为茅山道院年轻的道职人员。还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帮助下整理录制了茅山道教经忏仪式的音乐,这一工作受到海内外道教界、学术界的好评。

旧社会道教界没有地位,被贬入与世无争的空门之中,今天道教人士除了信仰有别于从事其他职业者,其余则享受共和国公民的一切权利。为了使我们道教界能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党和政府在人大、政协都为道教界留有一定的席位。茅山道教老前辈黎遇航道长是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我本人也是江苏省第六届政协委员,享有过去宗教界人士从未有过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我们茅山的道友与我们国家和党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我们深深懂得,没有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哪有中国道教的今天,又哪有茅山道教的复兴?因此我们道教界人士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载于1989年江苏文史资料第35辑:风雨同舟——纪念人民政协成立4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