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国海商法有关船长义务的具体规定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主要有:①保障船上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船长必须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证航行安全,维持船上秩序,防止对船舶、船上货物或人员的任何损害。该义务与船长的指挥命令权是相应的。②救助人命。船长接到呼救信号或者发现海上有人遭遇生命危险,只要对船舶、船员和旅客没有严重危险,就应尽力救助遇难人员。船长违反该义务将负法律责任。③最后离船。船长在决定弃船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首先让旅客安全离船,然后允许船员离船,船长本人应当最后离船,并应设法抢救航海日志、轮机日志、无线电日志,以及该航次的海图、文件和贵重物品等。④完成并送交海事报告的义务。船舶发生海损事故时,船长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并完成海损事故报告书,说明事故详细经过,报送发生事故后最初到达港的有关航政主管机关。
而“萨拉姆98号”的船长无疑是用一种非常不认真的态度去执行属于自己的任务,没有任何责任感可言。也正是因为他的不认真态度造成了如此惨烈的悲剧。可见,当一个人用一种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而年轻的文花枝在灾难面前,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在危险面前仍然坚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最终赢得了无数人的赞扬。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一定要想办法,认真地执行到位。有一句话讲得好:“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曲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忠诚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做好了工作,是否执行到位了。
事实上,只有那些不推卸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大的荣誉。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一个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执行到位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会对自己的基本认可,其次失去了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最终也失去了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誉和尊严。
清醒地意识到认真执行、执行到位的重要性,并积极地付诸行动,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
做一个事事都能执行到位的员工,就一定要有认真负责的执行态度。因为,没有这种态度,就无法真正执行到位。
以制度为准绳,执行不折不扣
制度重于能力。执行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应有逾越制度的言行,这应该成为每位员工的座右铭。
执行力是推动工作、落实制度的前提。事实证明,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人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是没用的。作为一名员工,你的工作必须着眼在不折不扣的执行上。
工作中切忌不按规矩办事。虽然有许多公司制度制定得比较完善,并把制度编制成册,或经常把制度性的标语贴在外面,但是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就变了样,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员工有这种行为是极不可取的。
一家媒体曾针对“上班干私事”这一问题做过一个调查:
通过对235名员工进行的随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员工上班时间“干私事”。上班时间不干正事达到了调查人数90%以上的比例,大部分员工上班时间干多种“私事”,其中上网私人聊天和上网闲逛所占比例最高,达86%,做其他事情如出去走走等占60%,玩游戏和煲电话粥则分别占到了40%和33%,兼职则占到了7%。
同时,调查显示,在8小时内用于“干私事”的时间为20~30分钟的人数最多,1~3小时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0%,占用时间最多的为3小时以上,占调查人数比例的11%。另外,有15.55%的员工认为,办公室干私事时间视情况而定。
调查中发现,许多普通员工上班时间用于上网私人聊天、浏览与工作无关网站的最多,此外还有玩游戏、煲电话粥、上网炒股、兼职、利用工作餐请客等多种方式。而在白领阶层,上班时间在办公室“干私事”已成为一股风气。
白领林小姐是东莞一家银行的管理人员,她平时除了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有另外一份工作,就是在网上开一家小店,专门给一些白领提供网购服务。林小姐告诉调查者,网上开店是一件需要花大量时间的事情,需要到别的网站上去挑选适合自己店的东西,同时还要说服别人购买自己店里的物品,有时候说服一个客人要花上一两小时的时间。因此林小姐一上班就挂在网上,空闲的时候就上网浏览新鲜的东西,或者是和看上自己店里东西的顾客聊天,讲价钱,这部分的工作往往会花掉林小姐大量的上班时间。林小姐还告诉调查者,像她这样在网上开店的人不少,一般都是工作比较轻松,时间比较多的白领开的,另外,林小姐还告诉调查者,上网聊天这种事情就更不用说了,大家都明目张胆地聊,只有老板在场的时候才会稍微收敛一些。
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李先生告诉调查者,现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已经成为一种风气了,禁也禁不了,而且很多时候上网也和工作有关,大家以公谋私你也不知道。像李先生的工作就与网络有关,必须上网,李先生认为,浏览新闻是必需的,联系客户的时候也需要聊天。
调查者在调查中同时发现,几乎所有公司对办公室“干私事”都明令禁止,可为什么“干私事”的情况还这么严重呢?一位肖小姐告诉调查者,公司虽然有明文规定,而且还有一些硬性措施,如在电话上面贴上“私人聊天不超过1分钟”字条,请人把公司的QQ端口给禁止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老板看不到,电话照打不误,老板也没办法分出是私事还是公事,封了QQ,还有MSN、UT、TALK、旺旺等,还是可以用其他软件上网聊天,而因为工作需要上网,又不能把公司的网线给断了,因此到最后公司规定形同虚设……
这个调查应该引起所有员工的重视。制度是员工个人成长的平台。有些员工没有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他们以为规章、制度等规范都只是企业为了约束、管理员工的需要,对此他们往往持排斥的态度,表面上遵守,内心深处则是一百个不愿意,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做出一些违背公司规章制度的事情。
每个员工都希望在公司有好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学会在制度的约束下成长,更要学会利用制度给予的资源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和增加工作业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
企业好比是一个舞台,你如果不在舞台上表演,那么即使你有再好的演技,也难以表现出来。若是在舞台下展示你的演技,则是用错了地方,演得再好,也没人会认可你。员工要习惯在制度下工作,这是一种职业纪律,更是一种职业技巧,企业常常会通过制度安排把资源和荣誉给予那些模范执行公司规章的员工,如果你与制度格格不入,那么你是难以得到企业认可的。
企业的活力来源于各级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面貌,崇高的职业道德。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企业需要营造员工自觉执行纪律的文化氛围,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需要你去配合执行,这是任何一家企业不可动摇的铁的纪律。同时,自觉执行企业纪律也是一个员工最美的职业精神。总之,员工应以制度为准绳,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指标,坚决摒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行为,以强化自身的执行力。
一步到位,不要做重复工作
在执行过程中,最没有效率的事情就是第一次执行不到位,然后还要推倒重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往垃圾桶里扔一个棉签,想少走两步道,结果没有命中,只好弯腰捡起来再扔,做重复劳动。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做到位,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会节省我们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在执行工作时,我们第一次哪怕多花点时间、多用些精力,也要把事情执行到位,一定要坚决避免一切无谓的重头再来!
要提高执行的效率,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第一次就把工作执行到位”。歌德曾在他的叙事诗中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耶稣带领他的门徒彼得远行,在途中他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于是,耶稣便让彼得把马蹄铁捡起来。但是,彼得懒得去弯腰,假装自己没有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默默地捡起马蹄铁,然后用它换来3文钱,之后又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往前走,后来经过一片茫茫荒野的时候,彼得渴坏了。于是,耶稣就故意让藏在袖子中的樱桃掉出一颗,彼得看见,赶忙捡起来就往嘴里塞。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达到目的地的时候,耶稣对彼得说:“当初你弯一次腰,就不会有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了。”
弯腰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彼得没有去执行,所以,之后不得不重复同样的动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时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有人不能够一步执行到位。
福特公司也是这样要求员工的。在整条流水生产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不过,我们在力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时,也应多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分工合作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切忌含糊、笼统,否则,模糊的语言就有可能影响工作的有效执行。
有一次工程抢险中,技术员小刘和同伴们在紧张地工作者。这时,小刘急需一把螺丝刀,于是便对离自己最近的小张喊道:“快,去拿一把螺丝刀来。”小张飞奔而去,但小刘等了很久,小张才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手里拿着一把小号的螺丝刀,“我认为你最需要的是这把,所以就拿来了。”
小刘接过来一看,生气地说:“谁让你拿小号的,我是要最大号的!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呢?”
小张没有申辩,但他心理很不高兴。此时小刘突然意识到,自己让小张去拿螺丝刀时,并没有明确地告诉他自己需要最大号的。小刘知道出现错误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没有具体地说明自己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螺丝刀。
于是,小刘抱歉地对小张说:“我要的螺丝刀是工具箱内最大号的那把!”这次,小张很快就拿着小刘要用的螺丝刀回来了。
一次没有执行到位,不但会因此而浪费时间不断去补救,甚至可能把一家极有前途的公司击垮。或许有人会说:“第一次没做到位没有关系,还有机会。”的确,第一次没做到位下一次,在下一次可以接着做,但是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就会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巨大损失。
在工作中,第一次就把工作执行到位,不做重复工作是提高执行效率的第一步。
到中国一汽大众的现代化车间参观过的人,都会在感叹那里汽车流水线现代化的同时,发现在车间的醒目位置上,有一排巨幅广告“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很多人都不理解,怎么这么“现代”的车间里,竟然会有这么“不客观”的广告?看到这样的广告,不禁让我们思考:第一次就把工作执行到位,可能性到底多大?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不禁为一汽大众的广告所折服:要把工作执行到位,需要多少次?是四次,还是三次,还是几次呢?答案当然是:一次!
一步到位,不要做重复工作,是企业对员工的期待,他时时刻刻提醒员工们,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接手每一件事情时,抱着“一次就做对”的信念。
一步到位,不要做重复工作,是提高“质量”品质的必然要求,只有“第一次就做对”,才能尽可能减少废品,保证质量。
一步到位,不要做重复工作,需要员工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需要员工对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遇到过越忙越乱的情况,在忙乱中造成的错误,轻则 自己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第一次没把工作执行到位,忙着改错,改错时又很容易制造新的错误,恶性循环的死结越缠越紧。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
再忙,也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使巧劲解决问题,而不盲目地拼体力。第一次就把工作执行到位,把该做的工作做到位,这正是解决“忙症”的要诀。
领导者要将严格执行制度当做一种常态
一个企业,制度能不能得到彻底执行,领导者是关键因素。
执行制度是制度由理想到现实的重要环节,制度执行好坏往往受到执行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严格按章办事、减少不利于制度执行的各种主观因素是走出制度执行难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强化执行力度,确保制度能够有效实施。一项制度设计出来了,如果没有一定的配套保障措施,仅由被执行者主观好恶、素质高低来影响制度执行效果,制度很难得以兑现,可能会停留在“耶稣的归耶稣,基督的归基督”的尴尬局面。
强化制度执行力,首先要求执行者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够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可以独挡一面、充当一面旗帜;其次还要求制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便于理解和执行;同时研究一项制度的同时,有必要考虑好该项制度的配套机制,能够辅助和保障某项制度的实施。
其次要强化示范作用,领导者带头先行。领导者带头严格执行制度,不走关系门、不做损公事,制度在执行中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在员工面前树立起良好形象,这样领导者在制度层面的魅力也就体现出来了,当这种个人权威树立起来后,被执行者的积极性也便起来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形成领导带头、人人遵守的制度执行模式。在强调领导者要好头的同时,对于一些无视规章制度、无视群众利益的人,应给予一定的规制,避免一些人走“制度外”路线,或利用权力扭曲制度的实施。
最后要强化监督效果,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制度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公权力的范畴,缺乏监督的执行权容易在暗箱中变形走样,有时甚至会成为单向制约被执行一方,在制度执行上显失公平。为了强化监督效果,有必要研究制定监督方面的机制和保障措施,形成刚性监督,实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