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14216200000004

第4章 前言

圩集贸易,是我国城乡传统的商品交换方式。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江一带及北方农村称草市,南方农村称圩市,西南地区叫亥市。圩集的“圩”,在以往的一些史书和地方案上写作“墟”,后因“墟”、“圩”二字的含义及汉字变迁而两者通用。远古时代的圩集是民间约定俗成,当时没有人限令,也没有人召集,人们不约而同地到某地聚会,又到某个聚会点上作零星的商品交易,久而久之,出现了大大小小圩集。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各个奴隶主控制了一定的地域,开始设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圩集逐步从比较零散的乡村转移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场所,于是出现了圩镇。在南方,有许多关于圩集形成的传说。有些因传统买卖品种而成圩;也有些是因有人盟定婚约白头而成圩;还有为纪念一场剧烈枪战而成圩。在广西靖西市,端午药市,则是当地独特的民族医药风俗而成为一个药圩。该药圩始于宋朝盛于明清,有上千年的历史。

纵观历史和现实状态,圩集形成有有诸多的因素,一是产品交易成圩;二是情人聚会成圩;三是名人结义成圩;四是节庆活动成圩。不同时期,圩集发展状况有所不同,但都离不开这几方面的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至20世纪80年代,农村男女青年农忙时在地里忙活路,农闲时就没有什么重要的活路可做,于是选择于某个平坝、小镇对唱山歌,寻偶择伴,互送礼品。周围的人们往往趁此机会或做些小本生意,或前来旁观、凑热闹,于是那个地方就成了以青年歌舞活动为主的场所——歌圩。歌圩主要流行于广西各地壮侗语族民族聚居区。一年内定期的歌节有: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时间持续2至3天。

近代圩集发展与当时的交通条件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交通闭塞,一方面阻碍了商品流通,使圩集的发展缺乏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直接束缚着圩集与外部世界的商品交流,从而使进入近代以来的广西圩集仍然保留其缓慢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