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镇新韵——万安
14218400000003

第3章 序一

谢曙光

福建武平出城往北,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静谧的小镇,据记载元朝至顺年间,时人将此地命名为“万安”,寓长治久安之意,这就是我的家乡。它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镇。在全国还有数十个乡镇以“万安”为名,其中有不少还是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提起“万安”,除了本乡人士,估计也绝少有人会想到武平县的万安镇,然而它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有着自己的魅力。

当人们选择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途径的时候,他们也可能是在选择一种身份认同,或者是选择一种价值认同。作为一名社会学者,除了根植于心的故乡记忆,我更多的是以社会学者的眼光去研读故乡。随着近年来对古镇研究的升温,以及市镇研究的细化,特别是将古镇的社会学研究作为古镇研究的重要分支,纳入历史学、建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坐标系,在多元立体化的视域中重新对其透视、观察、研读,可以发现,古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个性和社会特征,新时代的城镇发展也往往依托着古镇特有的社会特征、人文特色形成不同的轨迹。武平万安,作为一座客家文化古镇,经历数百年的繁衍生息,从风光绮丽的梁野山岭到青石斑驳的古镇老街,以及老街上的大石桥和社公树,都浸透着鲜明的客家文化特征。古越族文明遗址,“南海国”王城遗址,“魏侃夫民俗文化节”,朱氏、谢氏古祠,客家歌赋习俗,新时期林改等,既呈现了古镇悠久的历史传承、淳朴的人文性格,也反映出依托这些社会特征和人文特色,新时期万安的创新与发展。

2014年年底,万安撤乡设镇,观光堂兄联系我,希望在我所服务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一本反映万安古镇地域文化、人文历史和新时代城镇发展崛起的书。作为一名学术出版人,我更深刻地思考这本书的社会价值。此书的出版更深刻的意义在哪里?为此,我想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对故乡开弦弓村20世纪30年代经济生活的描述和乡土文化的研究,出版《江村经济》这一社会学名著,同时也使原本默默无名的江苏吴江开弦弓村成为世界瞩目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窗口。在中国的文化研究领域,地域文化的成分占有很大的比重。自从1978年2月考入厦门大学离开自己从出生到成人整整生活了22年的万安乡下圳村,这30多年来始终存有的一种愧疚感,就是未能为家乡的发展做点什么。那么,不妨就以《古镇新韵——万安》的出版为契机,借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个有强大的学术出版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有强大的学术图书内容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出版平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万安,进而深入研究万安,特别希望从万安走出的年轻学子中有志于从事经济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的博士生,把万安镇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场域,潜心写出像当年费孝通先生那样的学术名篇。作为一名社会学人,我乐于参与其研究所需要的讨论;作为一名学术出版人,我期待更多地出版有关家乡万安的学术作品。谨以此回馈家乡万安的生养之情。是为序。

2015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