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分制度,七分执行
1424100000037

第37章 完善管理制度,为执行提供保障(2)

于是主人将学习来的心得融入到对自己家猫的管理上,他也用邻居的办法去管理猫。初期还是有所成效的,但过了一段时间,猫与猫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主人问这是为什么?

一只猫生气地说:“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地抓老鼠,已经很辛苦了,但你还让我们学习,这浪费了我们很多工作时间,时间少了,捉的老鼠也就少了,而你还是按以前的方法分配鱼,所以我们每个小组内部常因为分配不均而大动干戈。”

主人听了,感觉讲的很有道理,于是又着手进行改革。

其实,在这个故事中,主人不断改革制度和我们很多企业的绩效制度是相同的,透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企业绩效不断完善的必要性,如果出现了不合理的奖惩,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情绪,无法更好地落实工作,而只有改善绩效管理,才能使员工更好地落实工作和责任。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不同时期制定的绩效管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绩效的完善性也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而不断改进并增加新的内容。就上面的例子而言,初期只有一只猫的时候,无论你制定怎样的绩效制度,对它都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它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后期制定的绩效制度在前期是无法实施的;而前期制定的绩效制度在后期更是无法起到增进落实效果的作用,因为前期的绩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已经不能再满足新的管理需要了。

因此我们说,完整的绩效管理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只有不断地去完善,不断地去修正,才能够使其更具全面性,更能促进员工对工作的落实。

考核是落实之钥

既然谈落实,就要有具体的落实指标,对具体的落实目标进行考核,有利于对具体落实情况的把握,进而从整体上对落实效果进行评估;对于一名员工来讲,参加落实绩效的考核,有利于督促自己积极地去落实任务目标,并把落实情况回馈给有关部门,实现落实群体的双向交流。

绩效考核的目的首先是为员工聘岗聘职、收入分配、选优评先、岗位调整、教育培训、职位晋升等提供依据,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在工作落实中的主动性。

各级管理者要作为业绩改善和提高的有效推动者,而不仅仅是员工业绩和能力的评定者。对员工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管理,是对企业落实效力评估的一部分,这样可以使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更加直观和具体的了解。为公司制定下一步的落实计划提供依据。

人的潜能是难以估计的,但在通常情况下,人的潜能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就难以发挥潜能的优势。适时地对员工的落实效绩进行考核,就是对员工落实潜能的有效刺激,使员工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效绩管理也可以产生压力管理的效果。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效绩目标的约束,落实工作也会成为空谈。对效绩的要求能够使员工产生一种紧迫感,使员工自动、自觉地对自己的落实行动进行评估,促进企业落实文化的深入展开。从另一方面看,效绩管理也可以与激励管理相结合,用激励的方式满足员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使员工在落实工作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报酬,这是对落实型员工的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员工的一种鞭策。只有把压力与激励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与落实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并达到一定的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落实效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者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到位,都不能促使员工将工作落实到位。除此之外,效绩管理还可以与竞争机制相结合,通过对优秀的落实型员工的认可与奖励,和对不能完成落实指标员工的处罚,使落实型团队的内部形成一种落实光荣、不落实可耻的价值观,使员工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有效地建设落实型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团队理念。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员工落实效绩的考核呢?

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做好员工落实情况的绩效管理一直是他们研究探索的课题,绩效评估在员工绩效的提升、人才的正确选拔以及工资、奖金的合理分配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适时的绩效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走动式绩效管理、奖惩积分制与员工绩效袋的运用。

适时地对员工的工作落实绩效进行评估,及对落实基本流程。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走出办公室,通过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员工在落实工作中的困惑及失误,并及时予以解决,做到随时考核,适时培训,从而逐步提高企业员工的落实效果,将公司的管理风险降至最低。

与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相比,适时绩效评估法有三个优点。

一、适时绩效评估法更有利于及时发现员工在落实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降低员工工作落实失误造成的资源虚耗和成本损失,提高员工的绩效落实效率。绩效评估的最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提升员工的落实绩效,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落实力。通过走动访问式的绩效管理,企业的管理者能在与员工面对面的沟通中及时了解员工的落实表现,并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将有利于员工及时认识并改正自己在落实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同时由于及时纠正了员工的工作失误,从而使企业人为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二、适时绩效评估法使落实绩效评估更具科学性。传统的绩效评估方法一般结合员工的绩效落实计划或落实承诺,采用定期的考核方式进行绩效沟通、总结,季度述职及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这一方面需要设计、使用多种专业性较强的绩效评估表格,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另一方面,由于对员工日常工作落实的关注度不够,缺少必要的落实绩效记录,往往会造成员工自评分数高于实际落实情况,同事碍于情面打人情分,主管凭印象给分的现象,使绩效评估结果常出现偏差,难以让员工信服,也难以对员工的具体落实情况有全面、真实的了解。适时绩效评估法无需设计繁琐的绩效评估表格,可直接根据员工的绩效落实计划指标,运用奖惩积分与员工绩效袋对员工的表现适时记录,然后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与相应的奖励政策相结合,从而鼓励和带动团队的落实效力,最终通过统计出来的分值给员工全年的工作表现做一个科学的评价。

三、使沟通更顺畅,员工关系更融洽。通过采用走动式绩效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机会与员工交流,适时地对员工优秀的落实分子予以表扬、肯定,对员工在落实工作中的不足及时予以纠正、指导,有利于团队内部各部门与各成员之间增进了解,及时消除隔阂和误会,增强团队协作的落实精神。

重视落实的绩效就是重视落实的结果,如果在落实过程中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就证明这样的落实是无效的,或者说是落而不实的。对员工的落实结果进行适时的评价考核,既是对员工已取得成绩的认可与鼓励,也是对员工下一步工作的期望和勉励。考核评价能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新的认识,获得新的动力,为更好地落实工作做好准备。

所以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对员工进行落实绩效的考核,都有利于员工将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实现企业总体的落实目标。

将制度化进行到底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时刻都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生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制度,而且制度管理一定要完善。只有严格且完善的制度,企业才能够形成产业的发展基础,并且具有较强的产业扩张能力。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关键是看其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而企业管理既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不可能很快得到提升,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发展、不断改进的过程,才能达到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成功的企业数不胜数。其共同的特征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具有一套极为完善的制度。

比如,企业要想取得好的业绩,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而管理好员工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规定员工的义务,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要给予员工相应合理的权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宏观上取得整个企业的良好业绩。这就要求企业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在办公设备方面,要取得较成功的管理秩序,配合好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建立并完善办公设备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同时,还离不开对企业文化的管理,这就需要有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来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

当然,一个企业要生存并取得成功,还有不计其数的制度,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与此同时,在各项经营制度健全之后,还要统一规划,宏观调控,保证各项政策有序进行,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要做到事事有制度,事事有规划,就必须要做到制度的分化、细化与体系化。

制度分化

众所周知,任何复杂的事务都是由一个个小的部分组成的。所谓制度分化,就是指把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复杂的工作分解,分成一个个单位,分开来完成。这样,既可以减轻压力,做到认认真真地去完成,保质保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山田本一获得了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

用智慧战胜对手。

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写道: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可见,当一个企业能够把一个复杂的制度、规划由繁到简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时,就会减轻每位员工的压力,提高他们的绩效。

让制度无时不在

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张瑞敏

每天早上,当你走进明亮的办公室,工作的一天就开始了。

新的一天,是忙碌还是盲目? 你的心情此刻是阴霾还是阳光?

透过办公室的巨大玻璃窗,你的员工是按部就班,还是急躁抓狂?

什么能让你的管理轻松而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