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家来到一处建筑工地,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请问你在做什么?”第一位工人没好气地回答:“没看到我在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吗?石头特别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我在盖房子。为了每天50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工作?”第三位工人这样回答:“我正参与兴建一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虽然工作辛苦,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欣赏这美丽的建筑,我就为我的这份工作感到自豪。”
想想看,同样一份工作,为何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如此差别?想一想我们自己,对待工作是不是茫然的态度?人到底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如果你为了生活去工作的话,那等于是为钱而工作,是金钱的奴隶,也是工作的奴隶,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领回自己的薪水,高兴一番或者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怎么可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和荣誉?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是一个人天生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工作当中的乐趣,继而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当个体体验到自我实现时,会体验到发自内心的愉悦、满足感,这种情绪饱满的状态被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描述为“高峰体验”。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高分体验,但各行各业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有各自的满足感,诸如企业家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享受乐趣,运动员在拼搏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医生在医治病人的时候享受乐趣,家庭主妇在烧好一桌好菜的时候也享受菜肴如油画般的美感。无奈的是,芸芸众生,总是惆怅于完不成的订单、抱怨的顾客、挑剔的上司、糟糕的环境等,这些纷繁的事务已经扰乱了我们的心神,怎样才能发现并享受工作中的乐趣?
1.从内心热爱工作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坚持不懈地敲门,总会有人应门的。在工作中的付出不见得都有回报,但不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需要努力和勤奋,需要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我们才能更有创造力和活力,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奖赏。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看电影时的愉悦心情影响了时间知觉,因此人们感觉在电影院度过的两个小时比上班时间的两个小时更快一些。所以说,不是工作没有乐趣而言,只是人的感觉出了问题,工作时的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面对工作时人产生了乏味、焦虑和挫折的情绪,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效率低下又导致了紧张、焦虑、烦恼的心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工作当中,对待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大家难免有厌倦感,可是如果我们真把这份工作当成事业去追求,总会有新的发现,享受工作带给人的愉悦和满足感,这时我们才做了工作的主人。请看下面一个例子。办公室文员的岗位,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接电话、收发邮件、联系客户、报账等琐碎的事务,很多文员觉得自己的工作了无乐趣,完全就像是一个机械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完全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对工作前途没有信心。但有个小姑娘很有心,每次把做过的事情做成报表,并按时统计,结果发现了公司很多管理细节上的漏洞,汇报给上司之后,被上司发现是个可造之材,给升职留下了空间。
现代社会,每一个工种都已经高度职业化、专业化,更需要高度的创造性去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调整自己对工作的看法,把任何工作都看出艺术创作的过程。一位老教授“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田间的劳作并没有抹杀他对艺术的追求和渴望,在割草喂马的时候,他也不忘记对同伴说:看,我们割草的节奏是1/4拍呢。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渡过那段艰辛的岁月。很多在各行业领先的人都能在工作中发掘与众不同的想法,例如厨师把厨房里的声响比作锅碗瓢盆协奏曲,打字员把敲击键盘的声响比作蓝色圆舞曲,司机把单调的长途货运当成旅行等,这些人在工作时肯定是精神饱满,活力四射的,他们能不快乐吗?
2.管理时间
看看桌上堆积的文件,邮箱里待处理的邮件,上司刚指派你接待一个客户,偏偏电话又不失时机地响起来,你头大如斗,应该先处理哪件事呢?工作是无限的,时间却是有限的,时间管理是每个上班族必修的课程。
鲁迅先生说过:浪费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如果在工作时不能有效利用时间,就等于缩短你自己的职业生命,还会令人感觉疲惫不堪。怎样在短短的八小时内合理配置自己的时间呢?
首先,把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罗列出来,并且按照轻重缓急分为:a(紧急、重要)、b(次要)、c(一般)三类,安排各项工作优先顺序,粗略估计各项工作时间和占用百分比,并且留出一定比例的机动时间处理紧急事务。看着这些清单,想必有压力,当完成一项时,内心必定会升腾起一种自豪感,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又合理调节了情绪。
其次,要培养强抗干扰能力。这些干扰事件,例如电话聊天、阅读无聊网页、不熟悉的人拜访等要果断处理,这些不在当天目标之内的事情不仅干扰工作思路还影响心情,因此一定要有时间限制,不要不好意思,学会拒绝技巧。
再次,要及时做小结,反思自己这一阶段的时间管理的收获与成败,在自己的私密空间中学会独立思考,这或许比忙碌三天的工作效率要高很多。和上司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让上司了解你的工作习惯以及工作成效,尽量减少来自上层的“空降任务”的干扰。
当你对工作时间的合理利用成为习惯,一定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没有什么比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更让人感觉舒畅的事情了。
3.管理办公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是在做事之前先衡量对自己办事有利的武器。乱糟糟的办公桌,除了给老板感觉你很忙,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每天为找东西也浪费了不少的精力。
简洁就是速度,条理就是效率。因此,在办公室内,我们应当养成如下良好习惯:物以类聚,东西用毕物归原处,不乱放东西;把整理好的东西编上号,贴上标签,做好登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勤于记录;处理文件的三个环节:第一,迅速回复。第二,迅速归档,以免文件弄乱或弄丢。第三,及时销毁。没用的文件要及时处理掉,以免继续浪费空间和时间。
工作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安身立命的财富,而且也是提升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如果能挖掘其中的乐趣,那我们才算是摆脱了劳动带来的束缚感,获得了充实的幸福感!
职场可以不劳而获吗?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鲁迅
在一个时有野猪出没的村庄里,村民们深受其苦,于是想尽办法捕获野猪,奈何这些猪十分狡猾,从不上当。有个聪明的猎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两个月后,他告诉村民,野猪已经被他圈在山脚下的围栏里。众人无不惊奇,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解释道:“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在空地上放少许谷粒当诱饵。那些猪起初还不敢靠近,但最终还是忍不住跑出来把诱饵吃掉了,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了点诱饵,并在几尺远的地方竖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暂时吓退了它们,但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不久它们又回来吃了。那些野猪们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猎物了。此后,我要做的就是每天在诱饵旁边多钉几块木板而已。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这时我就出其不意把它们捕捉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不禁为人类的智慧和能干深深折服,这恐怕是人被尊称为“万物之灵”的原因吧。不晓得这些猪被猎人捉住之后,有没有后悔过?它们有没有进行过内部沟通,是哪头猪带头吃了第一顿的免费午餐?谁来为它们只为了果腹而丧失了自由的这种鲁莽行动买单?估计它们只是习惯了去享受白吃的午餐,而低估了旁边竖起来的木板会对它们的生命造成威胁的风险。当然,猪是无法进行这样的深入思考的,而作为人,从这个故事中再一次领略到了不劳而获的风险意识。
当下,一个新潮词“富二代”已经频频见诸媒体,指的是上一代积累了巨额物质财富的继承者们,他们出则豪车,入则豪宅,不需要劳动也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典型的当代不劳而获者。作为普通人,艳羡也罢,不屑也罢,还得按部就班地工作、领薪水,假如当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摆在自己面前,有多少人会屈从利益的选择就不得而知了。某电视台曾有这样的一期节目,主持人问观众一个问题:给你多少奖金你会选择和你现在的恋人分手?结果相当令人吃惊,当奖金金额从5000元逐次上升到5万元、50万元最终上升为500万元时,观众中选择分手的比例依次从0、5%、10%、20%上升为50%。这只是一个游戏,却反映了人们某种价值观,对于“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往往多数是来者不拒的。那么,职场当中是否存在不劳而获?不劳而获就一定是好事吗?我们究竟该如何来面对职场中的不劳而获?
1.破除侥幸心理
职场中的确存在看似不劳而获的事情。想想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的决赛,如果不是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最后一组比赛中意外脱靶,中国选手贾占波也只能屈居亚军。或许有人说埃蒙斯心理素质太差,也有人说贾占波这枚金牌有侥幸的成分在,但假如贾占波没有平日的刻苦训练,银牌能那么好拿吗?
的确有人买彩票一夜暴富,也有人嫁入豪门从此衣食无忧,但这种事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概率明显比火星撞击地球的概率还要小,那为什么就有人孜孜不倦地沉迷于白日梦中无法自拔呢?可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对于可能发生的好事总是高过发生的可能性,这和人趋利避害的天性有关。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的人都属于内控型,而归因于运气或任务难度则属于外控型。内控型的人成功时会感到强烈的自豪感,失败时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会加倍付出努力;外控型的人成功时会感到惊喜,失败时归罪于任务太难或运气太差,容易气愤或推脱责任。可见,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应该是外控型的比较多见。这种人有一种懒惰的倾向,习惯依赖,习惯把偶然当必然,守株待兔的那个农民就是一例。因此,破除侥幸心理需要改变不良归因习惯。
2.馅饼还是陷阱
面对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大家的直觉是不愿错过,但是要睁大眼睛,分清楚“馅饼”和“陷阱”的区别。“馅饼”的外包装至少是华美的,迎合了众人的喜好,可是一旦深入了解,会发现背后是深藏的陷阱。这样的消息不少见。某单位的财务人员禁不起“借鸡下蛋”的诱惑,私自挪用公款去炒股,这种触犯法律的行为起因就是无法拒绝馅饼的诱惑!突然而至的当头鸿运可能把人砸得晕头转向,此刻保持理智的判断标准非常重要:假如你接受这个“馅饼”,你会从中额外得到什么好处或坏处?你这样做对其他人的利益有无影响?假如做这件事除了对你自己有利外,对你的同事、组织等都或多或少造成了损失,如果你还想继续效力于这个组织的话,即使这个“馅饼”再美味诱人,也要毫不犹豫地扔掉!要注意一时的冲动,会给你的职业生涯留下祸害。
放弃或许比选择更难,尤其是对一些表面看起来确实对你有吸引力的事情,但等你真正割舍之后,就会发现你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距离你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你已经具备了独立的人格。
3.做好自己
职场中为什么会有人对不劳而获有所期待?会什么对劳而无获如此恐惧?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面对未来,是因为没有做好应对挑战的充足准备。因此,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争取从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你的成功之路才是可以复制的!